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深技大书写应用型高等教育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5

    深圳技术大学。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深技大学子在学院实验室,展示用于教学实践的先进设备。    深技大赛车工作室学生自主研发的赛车跑动展示。  1980年到2025年,深圳从“一张白纸”到“奇迹之城”的跨越,不仅是经济特区的成长史诗,更是一座城市对“敢闯敢试”精神的生动诠释。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版图上年轻的“改革试验田”,深圳技术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镌刻着鲜明的特区基因——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既是其天然的使命,更是其成长的底色。  202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深技大以一份“双向奔赴”的答卷向这座城市交上了一份“扎根特区、反哺特区”的生动答卷:既用“高人气”印证了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更用“沉下去”的调研姿态,锚定未来需求,让学校成为特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创新发展的引擎。  用亮眼招生成绩  交上“硬核成绩单”  今年,深圳技术大学用亮眼的招生成绩,交上了一份“硬核成绩单”。  截至7月30日,深技大在2025年中国大学“20省物理类”录取分数线TOP100排名中,逼近前60位;省外物理类录取情况平均超过约40%当地招生的985、211高校,其中部分省份超过50%。  针对广东省的表现,可以用“历史新高,质的飞跃”来形容。深技大广东物理类录取线580(44470),较去年涨了约9000位,历史类录取线567(16000),涨了约1300位。事实上,纵观深技大这些年,排位持续高涨:物理类从2022年的557分(61641位)到2024年的564分(53416位),再到今年的580分(44470位);历史类从2023年的540分(19159位)到2024年的543分(17317位),再到今年的567分(16000位),这一连串的数据,无一不彰显出深技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劲势头与社会各界对其的高度认可。  事实上,2025年广东的录取排位还不是涨得最厉害的!深技大今年在山东涨了12156位。今年所有的省份,不论物理类还是历史类的录取排位均全面大幅上涨。物理类排位较去年上涨了3000位以上的有14个省份,历史类排位较去年上涨了1000位以上的有10个省份。  省外的物理类大部分高于当地一本线(特控线)70分到100分录取。省外历史类大部分高于当地一本线(特控线)40分到60分录取。有6个省份的物理类录取线超出了当地特控线100分以上。河南、四川、内蒙古三个省的物理类录取线达到了600分,分别为616分、607分和600分。紧随其后的湖北、江苏、湖南、重庆等省份的录取线离600分也只有一两分的距离。  经过近年发展,深技大已越发吸引高分考生报考,有18个省份的最高分都超过了600分,河北省录取最高分为641分、河南省637分、广东省626分。今年广东物理类600分以上新生共有204位,省外物理类的600分以上新生共193位,占比达到44.37%。  报考热度背后  深技大与特区同频共振  当考生与家长选择深技大时,他们选择的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与深圳同频的成长赛道,是与城市未来共振的人生坐标。而深技大之所以能收获这样一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有着其与特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层逻辑——从定位到专业再到教学,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嵌入特区产业升级的脉搏。  深技大是深圳第一所应用型大学,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重心上移,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深技大的出生,正是源于这一迫切需求。从筹建之初到如今,学校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特区发展大局中谋划——特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深技大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这种与特区目标同行所向的定位,让深技大得以紧跟特区发展的步伐,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深圳的产业需求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设置到哪里。紧跟深圳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及时新增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等前沿专业,并淘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专业。”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的话,点明了深技大在专业设置方面与深圳同频共振的关键所在。  深技大专业设置嵌入式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需求,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湾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学校以工学为主,逐步发展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刷新深圳高校ESI最快入榜纪录。2024年,深技大新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25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光看这些专业,就能明白学校背后的用心所在。  在深技大,产教协同育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深深嵌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学校与258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有深圳市半导体先进制造学院、顺丰丰学产业学院、比亚迪未来出行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设有广东首个华为鲲鹏菁英班、腾讯安全英才班、百度人工智能菁英班、比亚迪汽车工业设计菁英班、龙芯中科英才班等特色班15个。  今年的毕业生张锐添在深技大的培养下已成功入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回顾四年大学时光,他特别感谢深技大的产教融合氛围:“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有企业背景,而学校与腾讯的合作,更让我提前接轨行业标准。”大二的他参加腾讯校企合作项目时,评委直接用企业级项目需求考核他们:“这种实战化训练比单纯刷题更能提升竞争力。”  以深调研布局  面向未来教育战略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革,教育需回答时代之问。  深圳技术大学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牵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深化“深调研、真落实”机制,自2024年11月起启动“产教对接深调研计划”,将人才培养的“深度”刻进每一寸调研足迹里,这是学校面向未来、精准服务特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  校领导带队调研华为、比亚迪、中芯国际、荣耀等行业龙头企业,各学院组建专项调研组,走访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生物医药、半导体技术等领域企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案例剖析等形式,精准把握产业技术攻关方向与人才能力需求,为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供科学依据。据悉,14个招生学院共计调研企事业单位674家,其中行业学/协会42家;参与调研师生1779人次。  陈秋明表示,问计于企,目的就是将产业调研作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核心环节,精准摸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知识、能力、素质图谱,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摸清企业的技术难点,为教师科研创新找到靶点。  这一理念迅速转化为各学院的生动实践——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建5支跨学科调研团队,完成20余家标杆企业和上市公司精准对接,与深圳深检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合作共建“医学检测英才班”;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将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开设中德联合培养“3+2”双学位项目、打造本硕贯通“4+1”直博预备课程体系,实施企业导师制创新实验等;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调研了30余家企业,将在课程设计上进行调整,将一项项技术纳入专业课程中,还与企业围绕科学研究及平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深技大正以“深调研”为战略罗盘,精准锚定未来产业需求的时代方位。这不仅是一次对产业脉搏的深度触摸,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布局——学校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将其有机融入“十五五”规划的顶层设计之中,力争在学科建设、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形成“深技大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王宇)

上一篇:
科技金融再出发|上海银行与云锋基金签署新战略合作协议,共筑金融生态 赋能产业升级
下一篇:
老牌百货商场寻求“突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