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再问“深圳精神”:宝安企业的坚守和突围
发布时间:2025-08-25

    时间的河流之上,2025年的深圳正驶向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航标。四十五载光阴,这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创造了一个关于“时间”与“效率”的奇迹。当外界试图解读“深圳密码”时,常常会将目光投向深圳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宝安区,这里的创业故事像是与时间签下的“军令状”,它们发展路径不同,但共同以“深圳精神”书写了一部多元且充满韧性的“宝安故事”。  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朝时代”),16年深耕超级电容,从被外资垄断的夹缝中突围,成为实现细分领域全球第一的“扫地僧”;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从360°无死角的沉浸式全景相机起步,用70g的重量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加冕“新消费冠军”,最终敲响科创板的铜锣。它们用执着与创新,共同勾勒出了“宝安军团”的剪影,它们的故事,是关于时间的坚守与创新的突围,更是对“为何是宝安”的最佳注解。  创业原点:  技术极客与制造匠人“梦”的开始  宝安的创业光谱上,今朝时代向内扎根,解决的是“有没有”的焦虑;影石创新向外破圈,探索的是“好不好”的想象。两条不同的创业路径,指向同一个目标:打破现状,定义未来。  “创业就像行军打仗,该先有一个‘番号’。”在今朝时代联合创始人杨国庆的记忆中,二次创业前夜的那场命名讨论,至今依然滚烫。最终,团队的目光落在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上。这个名字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看今朝”是雄心,“只争朝夕”是这家宝安企业生存的底色。故事的起点,是贸易商特有的“不安全感”。2009年前,杨国庆团队代理进口超级电容,却如履薄冰。“核心技术、客户资源,都不受自己掌控。”一次用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失败的刺痛经历,让他们下定决心:“我们自己干!”这是一场长达15年的“厚积薄发”。他们将制造工厂落户于宝安大洋田工业区。从对标全球第一,到掌握全链条核心技术,他们用了3年;从切入新能源公交车市场,到2016年行业风向突变,混合动力市场萎缩,公司收入锐减,“那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杨国庆回忆,但他们没有裁撤研发,反而选择逆势“深耕”。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执拗,让今朝时代在寒冬中磨砺出了锋利的剑。2019年,当行业龙头被特斯拉收购,市场撕开一道“国产替代”的口子时,今朝时代凭借多年技术储备在风电变桨备用电源领域崛起。“许多客户反馈,用了那么多品牌,唯独‘今朝’没出过什么问题。”这份来自市场的口碑,比任何奖项都珍贵。从2021年起至今,其细分市场出货量已连续4年跃居全球第一。从跟随到领军,今朝时代在寒冬中等来的,是凭硬核实力抓住的春天。  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周期,最终凭硬核实力把冷板凳坐热……今朝时代的创业故事是一场关于“深耕”与“坚守”的制造业写照,而在另一条时间线上,影石创新的崛起则是一部教科书级的、关于“洞察”与“破壁”的互联网打法范本。  201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技术极客”刘靖康,无意间被全景视频360°无死角的沉浸式体验所震撼,决心用技术重构影像生态。2015年,他南下深圳,在宝安创立了影石创新。第二年,首款产品Nano便以70g的重量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并实现即拍即享等创新功能,被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誉为“了不起的产品”,成功拿到“即时影像”蓝海市场的钥匙。2018年,影石创新发布自主研发的旗舰全景相机X系列,通过AI剪辑与自拍杆智能隐藏技术的协同,实现了“自拍如跟拍”的革新性体验,不仅突破GoPro垄断的运动影像市场,更首夺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冠军。  如今的影石创新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700余名员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专业级VR全景相机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让“中国品牌”得以在世界绽放。  创业赋能:  在宝安助力“梦”的延续  “街道办常常半小时内就把问题聊透,然后奔赴下一家,这种效率就是我们最需要的营商环境。”今朝时代创始人杨国庆的感慨,与影石创新创始人陈永强“立足深圳能获得最广泛供应链资源”的观点,共同指向了一个答案:参天大树的成长,绝非偶然。无论是今朝时代的跨区域空间重构,还是影石创新从赛事舞台到资本殿堂的跃迁,其背后都离不开深圳宝安这片提供“阳光、空气与水分”的沃土。  硬实力:  扎根于“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雨林  对制造业而言,区位选择是最理性的战略判断。当今朝时代以细分领域“全球第一”迈向增长高峰时,却毅然决定“连根迁移”,将总部、研发与运营中心整体迁入宝安福海街道的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核心腹地。“搬一次家,伤筋动骨。”杨国庆坦言,洁净车间搬迁成本极高。但吸引他们的,是宝安无可替代的产业协同优势。在今朝时代的研发实验室里,一台设备上“大族激光”字样格外醒目。“就在园区对面,”今朝时代运营总监笑道,“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采购方便,售后维护更简单,工程师过条马路就到了。”这句玩笑背后是宝安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物理距离的缩短带来了产业协同效率的指数级提升。截至2024年,宝安密布着73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首位),密度高达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这意味着,一家企业需要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技术服务方,很可能就在“楼上楼下”或“隔壁园区”。这里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响应迅速的全产业生态网。  软环境:  从“精准滴灌”到“全周期护航”的主动服务  如果说产业集群是宝安的“硬核”肌肉,那么深入企业肌理的主动式服务,则是其更具吸引力的“温热”血脉。宝安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精准赋能。杨国庆对“宝安效率”感触颇深:宝安区“主动上门”的服务精神已体系化,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与深创投等机构联动,发起“走进客户”系列活动,带着今朝时代等企业走访比亚迪、广汽,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搭建起最直接的桥梁。“一年四到五场,场场都是干货。”杨国庆说。  影石创新的成长轨迹,同样刻满了宝安的烙印。第四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是它被资本看见的起点。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这家初创企业成功进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培育池,并在6年内跃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种跃迁,正是宝安系统性创新培育体系的必然结果。宝安构建了从“国高企业”到“上市企业”的金字塔培育体系:从创新大赛的“育苗”,到专精特新培育池的“壮干”,再到上市加速器的“凌云”,每个阶段都匹配着精准的政策与产业支持。这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培育逻辑,构成了宝安最独特的企业成长加速器,为无数像影石创新一样的企业铺就了从0到1、从1到N的快车道。去年,宝安R&D研发经费高达177.6亿元,其中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7%。这种“企业出题、政府搭台、资本阅卷”的模式,构成了宝安最核心的“引力场”。  从争分夺秒的30分钟现场办公,到连续7年发布制造业“一号文”的战略定力;从创业大赛的舞台,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平台。宝安倾尽全力,为创业者提供一片最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何为  深圳永葆青春的密码  45年,深圳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起步,今天,在宝安这片制造业与创新浪潮交织的热土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深圳时间”——它既有影石创新式的敏锐与迅捷,更有今朝时代式的坚韧与耐心。它是一种融合了长期主义与敏捷迭代的复合时间观,而由它们共同诠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敢闯敢试、开放务实、勇立潮头,正是深圳永葆青春的终极密码。  文:潘莹瑜何昕怡  制版:李斌邓诗君陈小玉

上一篇:
以“勇挑大梁”的担当挺起湾区中轴发展“脊梁”
下一篇:
深圳以“每一度”的精准刻画,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本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