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万亿级央企“牵手”青岛?
发布时间:2025-08-25

    "  关键时刻,青岛有望迎来一家“巨无霸”央企。  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集团”)官微消息,8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山东青岛与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会谈。期间,刘明胜透露出集团希望与青岛市在核能供热、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及基金运作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电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截至今年5月底,资产规模1.9万亿元,总装机2.7亿千瓦。  在青岛将绿色能源列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要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的背景下,若能与国家电投集团这样的头部央企达成合作,将大幅提升城市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能级。  "  1  万亿级央企“重注”山东    图片来源:国家电投集团官网  在布局山东的一众央企中,国家电投集团称得上是“最特殊的一个”。  近年来央企总部外迁潮中,国家电投集团直接将其核能总部从北京迁至烟台,这也是山东在本轮央企外迁潮中收获的第一家央企总部项目,且项目投资规模也不斐,注册资本金达到228亿元。  这家头部央企之所以重注山东,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合作时间较长,且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04年,国家电投便设立了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以推动海阳核电站的建设。  2019年1月,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全面投产,系全球首批三代核电项目;同年年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建成投运,后于2023年底实现山东海阳、乳山双城核能供暖,供热面积达560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山东的资源禀赋优势与现实需求,让国家电投集团看到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我国沿海省份中,山东有良好的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这也决定了山东具备规模化发展核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对能源利用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  此外,山东作为能耗大省,在核电、海上风电等能源使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山东发电量达到6055.9亿千瓦时,成为第四个跨过6000亿千瓦时门槛的省份,但这其中,核电仅占210亿度。  不过,近年来全省新增机组投产及既有机组扩容,开始带动山东核电发电量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山东核能发电量达到1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此过程中,国家电投集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23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共同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同组织实施“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推动核能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利用,构建技术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的“中国核谷”,打造核能技术融合应用示范区。  虽然国家电投集团这家头部央企此前频频在山东落子,但其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烟台与威海两座城市,与青岛鲜有交集。  2021年4月,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研究院项目签约仪式在城阳区举行。  公开报道显示,青岛研究院由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在青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电投能源科研、产业优势,集聚行业内优势科研和生产资源,聚焦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以“科研+产业”的方式攻关、孵化一批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共性清洁能源技术。  同年6月,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青正式注册成立,由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直接管理。  然而这之后,关于青岛研究院的报道鲜少见诸于报端,在其成立一周年之际,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官微曾发布一则推文,介绍其落地一年来的相关进展,其中提到:2022年6月,高电流密度碱性电解制氢电极(阳极)中试产线建成,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在国家电投集团擅长的新能源领域,青岛研究院也有相关科研成果落地:围绕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降低风机故障、实现风机智慧化运维开展研究,发明风力发电机组偏航优化及塔筒状态监测技术并获得专利授权,实现商业模式与成果转化的“双创新”。  可以看到,国家电投集团此前在青布局更偏向于科研层面,这应该与青岛集聚大量海洋领域人才有很大关系,而在产业化层面,双方交集并不多。  不过,随着此番国家电投集团“一把手”来访,也为青岛与这家巨无霸央企深化合作,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2  青岛与国家电投的合作机会  与曾赞荣会谈期间,刘明胜明确了与青岛展开下一步合作的三个方向——核能供热、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及基金运作。  首先是核能供热。对于青岛而言,这项工作酝酿已久,且青岛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核能供热项目所在地海阳,是青岛都市圈成员。  2023年6月,青岛市供热发展中心在青岛市政府采购网发布《青岛市利用海阳核电余热供热研究》课题研究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其中提到编制《青岛市利用海阳核电余热供热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城阳区、即墨区(含蓝谷)以及莱西市,工程范围为海阳核电红线外1米至各区(市)供热一次管网。  次年10月,青岛政务网发布《青岛市利用海阳核电供热可行性研究咨询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公告》,明确提出要结合海阳核电供热能力,研究海阳核电为青岛市供热的技术方案、成本、效益、风险、社会影响等,论证青岛市利用海阳核电供热的可行性,形成研究报告。  而在海阳融媒体今年3月的一则报道中,也曾提到预计2026年有望为青岛地区实施清洁供暖,远期供热能力将达到2亿平方米。    及至今年7月,在青岛市政府印发的《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中,围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提到要“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胶东半岛核电资源,稳妥推进核能供暖。”  此番会见后,核能供热入青一事,有望提速。  再来看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  相较于烟台、威海等地在海上风电领域大动作不断,青岛的步伐明显要慢一些。  眼下,青岛也开始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在今年青岛市重点项目名单中,三峡青岛3000MW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华电2000MW海上风电智慧能源融合示范项目、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共3个项目,被列入重点准备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华电与东方电气均是央企,从中也能看到青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思路:通过牵手央企,集聚更多“国家队”资源,助力城市在海上风电领域迅速做大做强。  循此思路,同为央企,且此前在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已有海上风电项目布局的国家电投集团,无疑是青岛一座理想的合作城市。

上一篇:
线上空调“二哥之争”没熄火?格力朱磊隔空喊话小米:数据可以转发,口碑没法P图
下一篇:
拼多多收入增长7%,净利润连续下滑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