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空压机企业出海“踩坑”?1.97亿巨额罚单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6日,印尼《Tirto.id》新闻网报道称,印尼商业竞争监督委员会(KPPU)对三一集团旗下三家公司处以4490亿印尼盾(约1.97亿人民币)的罚款。

  据KPPU发布的信息,此次调查源于三一集团印尼代理商提出的举报。KPPU调查认定,三一国际在2023年调整了其销售政策,即要求两家长期合作的印尼本地非独家经销商必须通过三一指定的三家印尼子公司独家采购卡车、重型设备及备件。同时,这些子公司还存在绕过本地经销商、直接向终端客户销售设备的行为。KPPU指出,这种做法违反了印尼要求大型企业必须使用当地分销渠道的相关法规。

  KPPU进一步表示,三一将这两家本地经销商视为“最终客户”,并施加了比以往更为严苛的付款条件,此举与经销商此前承诺的三年采购计划存在矛盾。其结果两家经销商都无法实现目标,最终无法获得三一的产品和备件。

  上述委员会认为三一的行为构成了不公平、歧视性的商业实践,违反了法律。据此,KPPU调查人员指控三一违反了印尼《竞争法》第14条和第19条,这些条款旨在防止可能损害竞争对手或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KPPU发言人Deswin Nur表示,这是KPPU有史以来处以的最高罚款,甚至比此前对谷歌的罚款还要高。他称:“这应该给所有企业,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国内投资者,都敲响警钟。KPPU将严肃对待并制裁任何从事垄断及不公平商业行为的公司。”

  类似的市场规制在全球普遍存在。印度明确要求外资企业将部分经销权移交本土公司,规定分销商必须为本地企业;欧盟通过技术认证、环保标准构建市场准入壁垒……这些规则差异,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差异化的海外运营策略。

  长期以来,工程机械行业的主流海外模式正体现了对本地化规则的适应:

  独家代理模式适合东南亚等需本地化服务的中等市场;

  分销模式适配欧美等对服务响应要求高的大容量市场;

  直营+分销的混合模式,则兼顾核心市场掌控与下沉市场覆盖;

  而品牌授权模式,更成为突破印度、巴西等贸易壁垒的有效选择。

  对中国空压机企业而言,海外拓展既要保持产品竞争力,更需将合规视为生存底线。

  三一被罚事件回顾

  2011年,三一指定Jimac集团为首家独家代理商,3年内销售超530台设备;

  2015年,三一在印尼销售额剑指1亿美元;

  2020年,三一启动印尼“灯塔工厂”建设,投资2亿美元,年产能3000台挖掘机,辐射东南亚市场;

  2024年,三一与印尼Jhonlin集团签下18亿元2000台挖掘机订单,创全球行业单笔纪录;

  随着自营子公司PT Sany Indonesia Machinery等落地,三一逐步收紧渠道控制权。

  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是渠道策略的根本性转变:2023年的三一要求本地经销商PT Pusaka Bumi等必须通过指定子公司采购,同时子公司可以绕过代理直接对接终端客户。

  如此,曾经依赖代理商开拓市场的“伙伴”,成为被上游掌控付款条件与货源配给的“最终客户”。

  矛盾激化后,由印尼代理商向KPPU实名举报,揭开了这场渠道战的序幕。KPPU认定三一重工通过变相独家协议对经销商进行不公平对待,违反了《商业竞争法》。

  目前,三一已向印尼商事法庭提起上诉。

上一篇:
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 为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下一篇:
A股利好!中期分红,多家巨头出手,谁最大手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