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新发展理念践行者 | 红沿河核电打造东北能源版图上的“绿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25

  在渤海辽东湾畔,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群巍峨矗立、日夜运转。从“十一五”到“十四五”,东北首核不仅为区域发展注入稳定电力,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书写绿色答卷,成为东北能源版图上的“绿色引擎”。

  “电力压舱”,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看着1号机并网后电功率从0跳到了50MW,到现在六机满发电量覆盖全大连,身为核电人,点亮万家灯火的意义具象化了。”红沿河核电核安全技术顾问张智群说道。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红沿河核电始终把能源保供放在首位,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稳定可靠的电力输出守护民生和产业发展。商运后的六台机组,年上网电量约占辽宁省年用电量近20%,成为区域能源保供的“压舱石”。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实现上网电量3558亿千瓦时,在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的关键时段,机组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有效缓解了区域电力供需压力,为辽宁乃至东北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发展成果当惠及民生。红沿河镇居民罗贵斌在享受到核能供暖的红利后,感触颇深:“以前我自己烧个锅炉,供暖效果也不是很好,更达不到24小时供热。现在好了,不仅没污染,费用也不高,我算了算,一冬天下来能省一半钱。”

  

  ▲供暖后,红沿河镇红核希望中学教室内温度为26摄氏度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红沿河核电在安全稳定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主动创新、不断拓宽核能应用边界,积极研究推进周边社区核能供暖项目,最终实现了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惠及周边红沿河镇近两万居民,这是中广核从核电向核能转型结出第一个创新实果。东北寒冷的冬天里,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告别了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实现了清洁“零碳”供暖,红沿河镇的天更蓝了,老百姓家里的炕头更热乎了,唠起闲嗑儿更起劲儿了;红核希望中学、辽核希望小学的教室里亦是温暖如春,温度计指针停在26℃,暖气片子摸得烫手。

  “群众路线”,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关键密钥”,更是践行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使命的核心动力。面对核电系统设备密集、技术复杂、安全标准严苛的行业特性,红沿河核电以“群众路线”为改革底色,通过机制破冰、数智驱动,让基层员工的“微创小改”成为激活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个小工具做出来没花多少钱,但报销麻烦,算了,自己垫吧!”日常生产中,一些一线员工研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虽解决了安全生产难题,却因报销机制未覆盖“微创小改”项目,只能自掏腰包。为了让员工的创新热情不被机制绊住脚,红沿河核电深入调研、迅速行动,创新定义“小创新项目”,量身定制《小创新项目支持和孵化方案》,不仅填补了公司小创新项目的资金报销管理空白,更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员工们的创新土壤,用“制度护航”杜绝“自掏腰包”。

  当“微创首创”遇见数字化浪潮,红沿河核电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自助研发“防走错间隔小程序”,打造全国首套核电架空线路全自主巡检系统,研发集团首个核岛通风系统风管清理机器人,在集团内成功推广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从“防人因失误”到“智能巡检”,从“机器人作业”到“环保训练”,基层员工的“微智慧”正通过数智化手段,转化为守护核安全的“硬实力”。这些发生在红沿河核电现场的“微故事”,正书写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文章”,“微创首创”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推动着红沿河核电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群众路线”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红沿河核电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利用科技创新破解现场难题的趋势不断增强,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19项(其中集团尖峰计划3项),获得全国性行业协会科技奖6项,集团科技奖26项,公司级科技奖171项;取得知识产权授权189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和谐共生”,让民生福祉更加普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红沿河核电基地,澎湃电力与蓝天白云、格桑花田,共同勾勒出“国之重器”与生态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沿河核电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为辽宁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亿吨,相当于为大连五分之三的土地种植森林,妥妥的地方清洁能源“生力军”。

  

  2023年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红沿河核电获评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牌匾。沉甸甸的荣誉,沉甸甸的信任,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红沿河核电始终坚持诚信、透明、开放、坦诚的工作理念,多渠道、多维度、高质量开展公众沟通工作:率先推出国内第一门核电科普课,率先打造党校高校教学实践基地,率先推出核电线上“云科普馆”,率先与地方中学建立科普双向聘任机制,大力宣传我国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助力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核安全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家都离核电站不远,能在这有个班上,都老好了。”2024年底,一张“红沿河种花大姐”的照片入选国资委2024年度央企20大温暖瞬间。照片中,一群种花大姐正在红沿河核电基地的百亩格桑花海中辛勤劳作。她们都是本地居民,从前以务农为生,如今在核电工作。在就业带动方面,像大姐这样在核电站工作的周边居民不在少数,土建施工、机组维修、物业服务等3000多个岗位上,都有周边百姓的身影。

  

  多年来,红沿河核电始终践行共享理念,坚持“建一座核电,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积极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命运共同体,间接拉动周边装备制造业、物流运输业、文旅产业等经济;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和公益帮扶,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万元支持地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十八载相伴相生,从“安邻、友邻、暖邻”到“睦邻、惠邻、富邻”,“3N”早已成为架在核电站与周边居民心坎上的一座桥梁,将彼此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此外,通过开放参观通道,每年接待公众参观数千人,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从渤海之滨的蓝图绘就到绿色能源的持续输出,红沿河核电以能源保供托底民生、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以共享发展增进福祉、以生态责任守护蓝天,走出了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之路。未来,这座东北大地的“能源堡垒”将继续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绿色谋长远,为东北全面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上一篇:
港股异动 | 百度集团-SW(09888)盘中涨近7% 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十亿级订单
下一篇:
河南钢铁集团召开“数智赋能・强基行动”攻坚工作推进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