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逾期9.86亿、涉诉3965万!又见跨界光伏大败局!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22日,棒杰股份一则项目终止公告,宣告着棒杰股份的光伏事业即将画上句号,这场曾被寄予厚望的跨界“追光”之旅,终究在现实困局中难以为继。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棒杰股份必须直面的命题。在跨界追光三年后,棒杰股份正加速剥离光伏业务的牵绊,重新向无缝服装业务回归。

  重大项目接连告吹

  根据公告,经与扬州经开区友好协商,棒杰股份拟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目前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该终止议案。

  这则项目协议签订于2023年7月,正是棒杰股份跨界的第二年,彼时棒杰股份意气风发,多个光伏制造项目接连落地,扬州基地作为棒杰股份首个光伏生产基地,对其跨界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将时间拉至2022年11月,随着传统服装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棒杰股份将新希望寄予了光伏,意欲打造“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并投资设立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光伏领域。

  一个月后,棒杰股份便与扬州经开区签订总投资约26亿元的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彼时这家公司的账面资金只有1.91亿。2023年9月,棒杰新能源扬州基地一期高效电池项目成功投产,而此时距离该项目签约落地还不足10个月,如此高效的投产速度也为其跨界事业增添了不少信心。

  在跨界初期,棒杰股份展现出强勃勃雄心,计划在这一新兴赛道大干一场。当时,其扬州基地内10GW电池产能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而与此同时,年产10GW的高效光伏组件及配套研发中心项目也相继在扬州落地,两大项目同步发力。

  同样是在2023年,棒杰股份的光伏布局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浙江江山敲定了一笔规模达80亿元的重磅投资,计划分两期推进,最终建成16GW电池片与16GW硅片的生产规模,又一次体现了棒杰股份深度布局光伏产业链的野心。

  然而,光伏市场的风云变幻远比预期更猛烈,产能过剩、价格暴跌、接连亏损……市场陷入白热化竞争,而刚刚跨界的棒杰股份尚未建立起成本与市场渠道优势,资金与经营压力陡增,最终苦心布局的光伏项目不得不接连按下暂停键,其跨界追“光”事业也只能随之停摆。

  首先来看,其最早投产的扬州10GW电池产线,今年3月便已停产;而此次刚公布的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更是尚未落地便直接“夭折”,对于项目终止原因,公告也坦言称“若强行推进项目建设与投产,不仅难达预期效益,更可能让公司、合作方等各方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更显惨淡的是,今年7月刚刚宣布终止的江山16GW电池片、16GW硅片项目,未能与当地政府“和平分手”,棒杰股份需向江山经开区管委会及江山经开区建设投资集团支付1500万元赔偿款,以弥补项目终止造成的各项损失,且这笔款项需在2025年10月10日前完成支付,逾期未付还将面临违约金赔偿。

  面对行业更猛烈的洗牌,企业需要重新评估留在牌桌上的风险,而在行业出清尚未明朗的当下,棒杰股份一改“初心”,多次表示公司无缝服装业务仍为核心业务,无缝服装业务的稳步发展为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提供了保障,该项业务将持续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及未来业务重点发展方向。

  光伏梦碎

  曾经的意气风发,再到如今的诉讼不断、借款逾期、股权被冻结……棒杰股份的撤退似乎早已成定局。

  近期,棒杰股份因一起3.9亿元的债务,旗下5家子公司100%股权被冻结。案件起源于2023年6月,扬州棒杰向兴业银行申请5亿元项目贷款,后扬州棒杰逾期还款被诉至法院,现下5家子公司面临着股权被司法拍卖的风险。

  当然,棒杰股份的经营困境,还体现在与设备厂商难以兑现的设备验收款上。其旗下扬州棒杰与江山棒杰因未向光伏设备厂商拉普拉斯支付设备验收款及违约金,其股权也被司法轮候冻结,冻结股权比例为50.6173%,涉及的财产保全金额为85,417,748元,未支付验收款6241万元及逾期违约金220万元。

  截至2025年8月15日,子公司股权被冻结基本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美好愿景终究难敌现实骨感。曾怀揣着对跨界光伏的憧憬,环秀湖逐光在2023年8月出资3.24亿元,拿下了棒杰新能源17.0068%的股权及对应权益,当时还与棒杰股份明确约定了退出机制及回购义务。

  但此后,棒杰股份的光伏业务很快显露颓势,经营不善叠加整体亏损,使其彻底无力按期履行回购义务。无奈之下,环秀湖逐光在今年5月向苏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了财产保全,而棒杰股份旗下3家子公司,也因此被司法轮候冻结。

  当然,这并非棒杰股份有意拖欠,实在是无力偿还,目前棒杰股份资产负债率高达94.83%,财务状况压力山大。从今年Q1财报来看,棒杰股份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6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62.73万元,同比下降71.35%,预计负债1287.1万元,同比增加101.81%。

  棒杰股份Q1财报:

  

  棒杰股份各板块业务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据其披露信息,截至2025年8月15日,棒杰股份光伏子公司的累计逾期借款已达约9.86亿元——这一数字还未计入逾期产生的违约金、滞纳金及罚息等;而该金额竟占到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其资金链的窘迫程度可见一斑。

  继续来看,其经营的困局还体现在涉诉情况上。截至2025年8月15日,棒杰股份及子公司在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且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约3965.29万元,该涉案金额累计已达到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13.22%。

  

  最为关键的是,棒杰股份人事也发生了重大变动,其控股股东已正式变更为上海启烁,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荣耀。8月,棒杰股份最新董事会选举曹远刚先生为公司董事长,选举贺琦先生为公司副董事长。

  光伏项目的接连折戟,实控人变更的动荡,这一连串沉重的印记,都在清晰地宣告着棒杰股份跨界光伏之路的落幕。从最初雄心勃勃的布局,到如今诸多环节的停摆与变动,这场跨界尝试终究没能抵御住市场的风浪与自身经营的困局,最终以这样的结局画上了阶段性的句点。

上一篇:
首个运用 AI 技术的适老电视团体标准发布,海尔联合京东牵头
下一篇:
固收占比超九成!建信基金,规模超9000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