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奔涌” 的澳洲储能市场
发布时间:2025-08-25

  宁德时代近期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ACEnergy 达成重要合作,将为后者在澳大利亚的三个储能项目供应 3GWh 电池储能系统(BESS),并提供全流程集成服务。

  这三个项目分别坐落于新南威尔士州的扬科(Yanco)、维多利亚州的乔尔乔尔(Joel Joel)及小河(Little River),业务范围涵盖电池储能系统、中压电站(MVPS)、逆变器、能源管理系统(EMS)等核心设备的设计、供应与调试,确保项目不仅符合澳洲电网标准,更具备世界级安全性能。

  这一订单并非偶然个案,而是全球储能企业竞相角逐澳洲市场的典型缩影。

  据 Rystad Energy 最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在全球 39 个电力市场中,每日电价波动幅度位居首位,被誉为“世界最不稳定电力市场”,储能需求极为迫切。数据预测,到 2050 年,澳大利亚储能容量需求将达 46GW/640GWh,而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AEMO)测算的实际需求更高,介于 550-950GWh 之间。

  政策层面的强力扶持,进一步激活了澳洲储能市场的潜力。2025 年 5 月 23 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首份国家储能电池发展战略,配套多项扶持政策:在 2024-2025 财年预算中投入 5.232 亿澳元(1 美元约合 1.5 澳元)推进“电池突破倡议”、划拨 2030 万澳元支持尖端电池研究、向“未来澳大利亚制造”创新基金注入 17 亿澳元等,重点聚焦电池及清洁能源制造业的发展。

  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推出“家用电池降价计划”(Cheaper Home Batteries Program),同时修订《可再生能源(电力)条例 2001》,明确将家用储能电池系统(solar batteries)纳入小型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SRES)。

  加之澳洲储能市场起步早、监管框架完善,且燃煤电厂退役进程不断加速,目前已具备大规模部署储能项目的先决条件。如今,国际巨头、中国企业与本土势力在此展开多维度竞争,长时储能技术也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攀升逐步崛起。

  巨头纷纷入局

  2024 年,天合光能向澳大利亚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计划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开发 660MW/2640MWh 的大型储能项目。事实上,天合光能在澳洲的布局可追溯至 2010 年,当时以光伏组件供应为核心业务;2017 年起,其业务拓展至储能系统领域,形成“光伏+储能”的协同发展优势。

  在国际阵营中,特斯拉是澳洲储能市场的“开拓者”——2017 年便在南澳建成当时全球最大的 129MWh 储能项目,其 Megapack 产品凭借 97%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独特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始终保持技术领先;LG Energy Solution 依托深厚的电池技术积淀,提供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储能的全场景解决方案;Pacific Green Technologies Group 则以定制化储能管理服务为特色,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中国企业在澳洲储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阳光电源 2024 年动作频频:10 月与 Raystech Group、Solar Juice 等分销商签署协议,涉及 1500MW 光伏逆变器、450MWh 户用 BESS 及 450MWh 工商业 BESS;11 月再签 1.7GWh 工商储分销协议。受益于 23 亿补贴政策,澳洲未来 12 个月预计将新增 22 万套户储系统,而阳光电源在澳洲户储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在近期一项安装商调查中,阳光电源与特斯拉并列第一,被评为安装商心目中最优的户储电池品牌,今年其澳洲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

  比亚迪则凭借高集成度储能产品实现突围——产品兼容全球标准,具备超安全、高能效、长寿命特性,可适应高温、高盐雾等极端气候,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场景,目前已在澳洲市场广泛应用。

  宁德时代的布局更具规模性:除已完工的 Synergy Collie 储能项目外,还计划在澳洲全境落地 3GW/24GWh 项目集群,并将与 Quinbrook 联合推出全球首款 8 小时长时储能电池;文章开头提及的与 ACEnergy 的 3GWh 合作项目中,Yanco 项目预计 2026 年第二季度动工、2027 年底投运,维多利亚州的两个项目已进入环评终期,将于 2026 年启动建设。

  此外,华为、固德威、国轩高科、海博思创、楚能新能源、欣旺达等中国企业,也凭借高性价比与快速响应能力,在澳洲大型储能领域迅速崛起。

  本土势力同样不甘示弱。电力零售商 AGL Energy、Origin Energy、EnergyAustralia 等,依托现有电力零售网络与客户基础,将储能系统与供电服务捆绑销售,同时积极开发电网级储能项目,试图守住本土市场份额。

  从户用储能到大型电站,从产品供应到项目开发,澳洲储能市场各环节已聚集全球玩家,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4小时及以上占据主流

  随着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的攀升,负电价现象愈发普遍——2023 年多数州负电价时长超 1000 小时,南澳大利亚州更是高达 2165 小时。

  从整体趋势来看,4-12 小时的中长时储能需求激增,这一变化在招标标准的评分权重调整中得以体现。例如,维多利亚州 Nowingi 项目(300MW/2400MWh)和悉尼北部拟建的 Kiar 电池项目(1000MW/4000MWh),储能时长均远超传统 2 小时系统,预示着储能技术路线的演变方向。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近期澳大利亚公布的多个储能项目,储能时长均在四小时以上。7 月 31 日,全球储能集成商代表企业 Fluence 官宣,与 AGL 达成合作,将为澳大利亚 Tomago 储能项目提供 500MW/2000MWh 储能系统。

  事实上,目前澳洲已有多个长时储能项目落地推进。其中,南澳 250MW/1000MWh 液流电池项目由中核集团承建,计划 2025 年投运,度电成本低至 0.35 澳元。该技术凭借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储能时长灵活可调的优势,完美适配澳洲能源需求特点。

  宁德时代的 8 小时长时储能电池为市场提供了新选择——2025 年 3 月,其计划在澳洲建设 3GW/24GWh 项目集群,而此次与 ACEnergy 合作的三个项目,也将进一步验证该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持续加大对长时储能研发与示范的投入,其首席执行官明确表示:“长时储能是澳洲实现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我们将持续投入资金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尽管当前长时储能仍面临成本较高、技术成熟度待提升等挑战,但随着项目规模化落地与技术迭代升级,其在澳洲储能市场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

  群雄逐鹿,市场分化加速

  澳大利亚储能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通道。据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CEC)2024 年第四季度《季度清洁能源投资报告》,2024 年已有 4029MW/11348MWh 储能系统获得财务承诺,总投资额超 39 亿澳元(约合 24.6 亿美元)。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格局也在加速分化。

  户用储能领域因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最为激烈。本土电力零售商 AGL Energy、Origin Energy 等,依托庞大的客户群体与完善的销售渠道,通过“储能+电力零售”捆绑模式,占据约 50%的市场份额;阳光电源、华为、特斯拉推出的“光伏+储能+ EV 充电”一体化系统,虽产品溢价达 20%,但因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仍赢得不少高端客户青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大型储能领域则呈现“高门槛、高集中度”特点——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对企业资金实力与项目经验提出严苛要求。行业集中度正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头部 5 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达 80%;中小企业则转向离网微电网等细分场景,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在经济性方面,澳洲国家电力市场(NEM)峰谷价差达 0.5-0.7 澳元/kWh(约合 2.3-3.2 元/kWh),储能套利收益内部收益率(IRR)达 18%-22%;辅助服务市场同样成熟,调频服务价格为 200-300 澳元/ MWh,贡献储能项目总收益的 30%-40%。

  展望未来,澳洲储能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政策端,政府大概率会延续并强化对储能产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细化行业标准,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以助力实现其既定的清洁能源转型目标。

  技术层面,长时储能技术有望取得关键突破,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率显著提升,从而扩大其在储能市场中的应用范围与占比。

  企业布局上,无论是国际巨头、中国企业还是本土势力,都将持续深耕澳洲市场,加大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团队的建设投入,通过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更好地契合当地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同时,市场竞争将促使行业加速整合,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整个澳洲储能市场朝着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稳健发展,为澳洲能源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上一篇: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避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青岛打出“错位进击”的三张牌
下一篇:
赛道Hyper | 首现百亿营收:科大讯飞H1业绩解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