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光伏行业如何破“卷”成蝶
发布时间:2025-08-24

  我国光伏行业  上半年成绩盘点  ●装机规模  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13亿千瓦  累计装机规模历史性达到10.99亿千瓦  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30%以上  ●发电量  光伏累计发电量561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3%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12%  ●产业技术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各环节的产量和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郭昊(特约撰稿人)  产能无序扩张、价格恶性厮杀、技术同质化严重,交织成“内卷”风暴……尽管上半年光伏应用装机与累计装机均创新高,但盛况之下,实则暗流汹涌。  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旨在进一步规范光伏行业竞争秩序,标志着光伏“反内卷”战役以“非常决心、超常力度”全面升级。此次会议距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单独召开的光伏座谈会仅46天,无论是参与部门、覆盖企业范围,还是议题针对性,均超出行业与市场预期。而7月25日举行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简称:“2025年光伏行业年中会议”)同样释放出不寻常的信号。一年前,光伏行业就提出了“反内卷”,一年后,这种呼声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高。那么,光伏行业的“内卷”顽疾为何难除?如何尽快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  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季度,31家主产业链上市公司净亏损超过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274.3%  “举步维艰”,谈及我国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用了这四个字概括。  数据显示,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增速已降至15%以下,多晶硅环节同比增长下降的落差超过100%,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硅片落差超过80%,出现了2007年有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王勃华明确表示:“今年下半年,‘反内卷’将成为光伏制造端最重要的工作。”  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同样跌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5年1~6月,硅片、组件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7.5%、2.82%。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下降26%,以历史半年度出口额的最高点——2023年上半年的290亿美元计算,下降幅度超过50%。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31家主产业链上市公司进行了一季度亏损统计,净亏损超过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274.3%。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超过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译阳指出:“‘内卷’势头远远没有过去,万里长征刚走了第一步,如果没有把事情真正处理好,只会回到过去。”  “内卷式”恶性竞争是造成困境的主因  “从全行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同质化的技术,产能一定要‘砍’下来”  多位专家分析,造成中国光伏行业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直言:“‘内卷’的本质就是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的本质,是同质化产能过多。”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强调,企业要想长久赚钱,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维护整个行业生态,商场不是战场。  覆巢之下无完卵,若整个行业都在赔本销售,单家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宋志平指出,现代市场经济本就是“过剩经济”。中国水泥曾过剩?35%,如今光伏组件的全球产能已高达1200吉瓦/年,却只有600吉瓦的需求,如何在过剩中盈利?  徐晓华称:“从全行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同质化的技术,产能一定要‘砍’下来。”  他认为,第一,要坚定地推动硅料产能的优化。硅料产能现在是350万吨/年,可以考虑“砍”为140万~150万吨/年。硅料环节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第二,在现阶段,任何技术路线的产能都不能再扩了。不只是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不能扩,包括BC(背接触电池),甚至HJT(异质结电池)也不建议扩。因为TOPCon、BC、HJT三条技术路线谁也替代不了谁,谁也没比谁好太多。效率上可能略微有点差异,售价略高几分或略低几分,但没有真正的赢家,光伏现在是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再卷下去没有赢家。  第三,价格必须要修复到可持续的理性水平。现在这个价格水平再持续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就会出大问题。一方面光伏制造业承受着巨大压力,整个行业普遍亏损。另一方面,这些年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及社会资本投入,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不光是光伏行业和100多万名光伏从业者的问题,甚至可能波及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层面。所以,“内卷”一定要整治,而且要在国家引导下强力整治。  企业要不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引导企业回归经营本质,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模式优化  面对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光伏企业正积极寻求破局之道。晶科能源作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的代表,公司副总裁钱晶表示,通过高质量的技术研发、差异化的产品创新、一站式的光储融合服务,全球化布局及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建设等,公司用实际行动积极打破行业“内卷”,走出了属于晶科的高质量、创新性、差异化的“反内卷”之路。  “‘内卷化’的竞争环境往往导致行业内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企业会过度关注短期价格竞争,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钱晶认为,反内卷能够引导企业回归经营本质,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模式优化,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和创新项目倾斜,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光伏能源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光伏行业整合将加速。资源将向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集中,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优化行业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环境。  对此,钱晶表示,晶科能源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通过推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可靠的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光伏产品的需求,以产品差异化应对市场竞争。继续深化全球市场布局,拓展市场份额。同时,在全球多个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和供应,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增强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将ESG理念贯穿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战略,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全行业应达成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至上的共识  打造差异化、细分化、高端化、品牌化,凭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溢价  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国家能源局也明确了下一步整治方向。  “下一步电子信息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规范行业发展、强化标准引领、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指出,在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方面,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强化规范条件的政策引导作用,定期公告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持续营造以创新为引领、以质量为优先、以公平为准则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桂小阳提出要全行业协力破解难题:“当前光伏行业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加剧、低价中标、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全行业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希望行业达成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至上的发展共识,抓好安全生产,坚持生态优先,在招标中摒弃最低价格中标的观念,持续提高技术标准,推动实现产品优质优价。”  “行业必须凝聚共识积极应对当前困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呼吁,强化行业自律已刻不容缓,“企业应严格遵循行业规范与秩序,坚决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报价。”  如何落到操作层面?宋志平提出“先去产量、再去产能”,光伏行业要通过限产稳住现金流和利润后,再着手去落后产能,并对先进产能实行“以销定产”。“限产之后,要提防企业因价格上涨带来的产能扩张冲动,必须明确价格是因为限产,并不是行业不过剩了,所以限产量和限产能需同时进行,才能保住价格。”宋志平说。  目前,不少光伏企业一味抢市场、拼降本,却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定价;自媒体层出不穷的“出货量排行榜”进一步扭曲了企业的价值观。定价被草率交给销售部门,而销售人员最擅长的正是“降价+赊账”。宋志平认为,真正的定价权应牢牢掌握在董事会和高管层手中。  谈到企业如何在“红海”中突围,宋志平认为,企业要打造差异化、细分化、高端化、品牌化,具备“涨价”的底气,凭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溢价。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腾讯控股TENCNT 3.68 04/22/41价格下跌1.539%,报81.453
下一篇:
小米首款闺蜜机为何比竞品更贵 机构分析溢价原因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