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南财观察:银行业反内卷 挣扎与破局
发布时间:2025-08-24

  刚刚公布的监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在这个数字背后,是银行基层员工无法言说的艰辛与挣扎。

  银行基层员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核压力。一名95后银行员工入职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领到的任务指标是平均每天要完成上千万的活期存款,每月几百万的贷款。

  别说新员工了,行里的老员工也完不成,而且非营销岗位职工分担营销任务,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甚至还有基层员工会通过中介“买存款”——每存一万元,每天支付5元。“买”100万元存款,每天花费500元,这种荒唐的数字游戏只是为了满足考核要求。

  还有基层员工吐槽,不如先把普惠指标降下来点,基层信贷员已经被每年新增压的喘不过气了。去年净增一笔100万普惠奖1000,今年净值跌100万扣1500,坏账了还要扣几万。这种情况的结果是,要么为了业绩指标不顾风险成本,都是低利率放贷;要么干脆摆烂,已经扣到无钱可扣,再不接手普惠业务。而这两种最终都是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那怎么办呢?政策层面在积极引导。2025年夏季,广东打响了银行保险业全面“反内卷第一枪”后,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等多地银行业协会接连跟进。

  工商银行在年中工作会上明确要求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首家将“反内卷”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的国有大行。

  从存贷两端同步推进规范化经营,遏制不正当竞争。在贷款端,消费贷年利率不得低于3%;在存款端,要求对客户的定价不能借助营销活动、补贴等形式变相提高。

  银行“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有着多重复杂原因:优质客户、资产越来越越少;多数银行的绩效考核目标偏重短期;金融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

  有专家建议,首先要重构商业模式,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注重单客户盈利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发展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减少对单一信贷产品的依赖。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减少基层员工在“冲规模”等短期行为上的精力消耗,让其有更多时间投入客户服务与风险把控。

  技术的赋能正在带来一线曙光:福建海峡银行的AI系统将反洗钱报告自动化生成时间缩短50%以上,释放人力资源投入更高价值分析。

  这些变化虽小,却指向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银行不再是无度索取员工时间与精力的“考核机器”,而成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温暖每一位用户的金融力量。

上一篇:
金川集团与中信证券及渣打银行会谈交流
下一篇:
销量狂跌!特斯拉英国靠 “隐藏折扣” 续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