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纳百川IPO:宁德依赖锁喉,订单利润双杀,3亿债务压顶,流动性亮红灯
发布时间:2025-08-23

  

  据深交所公告,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百川”)创业板IPO申请将于2025年8月28日上会。

  作为一家近50%营收绑定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热管理企业,纳百川本应借下游龙头行业红利实现增长,却因过度依赖暴露抗风险短板,叠加3亿有息债务高压、应收账款周转低效等问题,陷入订单利润“双杀”、资金链紧绷的生存困境。如核心经营风险不除,即便成功上市,长期发展仍存隐患。

  一、核心依赖宁德时代:订单与利润双承压,客户集中风险远超行业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纳百川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加热板、散热器,核心产品电池液冷板的生产销售高度依赖宁德时代,客户集中风险显著高于同行,且呈现“直接依赖+间接绑定”的双重特征:

  1、单一大客户依赖远超同行业:

  2022-2024年,纳百川对宁德时代直接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53.73%、48.94%、48.21%,若叠加宁德时代指定的箱体供应商(如宁德凯利、宁德聚能)间接采购,2024年对宁德时代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超60%。

  而同期新能源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对单一客户最高依赖度不足20%,银轮股份仅控制在30%以内,行业平均单一客户依赖度约25%,纳百川的客户集中风险已远超安全阈值。

  2、龙头压价碾压利润:毛利率暴跌10个点,差距拉大至头部企业一半:

  凭借行业龙头议价权,宁德时代对纳百川的采购价年复合降幅达8.3%,显著高于行业5%的平均降幅,直接导致公司核心产品电池液冷板毛利率从2022年19.69%降至2024年14.32%,2025年Q1进一步降至14.34%。

  对比同行,三花智控同期核心产品毛利率维持在25%-30%,银轮股份也保持在20%以上,纳百川毛利率与头部企业的差距已扩大至10个百分点以上,盈利空间被持续挤压。

  3、订单缩水+多元化崩盘:宁德自研截胡12%采购量,非宁德客户取消率15%:

  宁德时代2023年启动电池液冷板自研项目,2024年对纳百川采购量同比下降12%,且自研产线2025年产能将达200万台套(覆盖自身60%需求),2025年Q1采购规模仍呈缩减趋势。

  公司虽试图拓展非宁德客户,但效果有限:2024年对特斯拉配套收入因对方裁员下降34%,后续更新的招股书中已删除“特斯拉”相关描述;中小客户订单波动幅度达20%-30%,2024年3月末非宁德客户在手订单1.52亿元(略超宁德时代的1.4亿元),但实际执行中取消率高达15%,无法替代宁德时代的营收支撑作用。

  对此,深交所在问询中多次要求公司说明“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可持续性”及“客户多元化的具体落地措施”。

  4、双重绑定拖垮现金流:52%应收账款被宁德占用,账期延长33%:

  招股书显示,纳百川对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占比达52%,账期从2022年的90天延长至2024年的120天,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降至3.05次(远低于行业平均4.04次),近三分之一资产被客户占用。

  这种“销售依赖+资金占用”的双重绑定,使得公司在合作中议价权进一步弱化,若未来宁德时代调整采购策略,将对公司营收与现金流造成双重冲击。

  二、3亿有息债务“绞杀”利润:资金链紧绷,流动性危机逼近临界点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纳百川在“增收不增利”的同时,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形成“债务扩张—现金流恶化—利润被吞噬”的恶性循环,流动性风险已逼近临界点:

  1、盈利与债务背道而驰:营收增18%,扣非净利跌11%,短债压顶2.3亿: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0.31亿元增长至14.37亿元,复合增长率18%,但扣非净利润从1.13亿元降至8804.38万元,复合增长率-10.99%,“量增利减”态势显著。盈利弱势下,有息债务从2022年1.21亿元飙升至2025年Q1的3.27亿元,三年半增长2.7倍,且短期债务占比始终超70%,2025年Q1短期债务达2.30亿元,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为-5652.75万元,主营业务已无法为企业“造血”。

  2、月偿债碾压净利润:1900万本息压垮1488万净利,借新还旧赌命:

  “短债长用”模式下,纳百川每月需偿还约1900万元债务本息(按2025年Q1短期债务2.30亿元、平均利率5%测算),而2025年Q1净利润仅1488.54万元,月偿债金额已超出同期净利润27.7%。为维持运营,公司不得不依赖“借新还旧”,2024年通过应收账款保理、票据贴现等方式融资超2亿元,进一步推高债务规模,若后续融资或销售回款不及预期,将直接爆发流动性断裂风险。

  3、财务费用吞噬利润:Q1费用超净利200万,侵蚀比例达120%:

  为缓解资金压力,纳百川近年来依赖高成本融资工具,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2%至1320万元,直接侵蚀15%的净利润;2025年Q1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5%,经测算金额约1782万元,已超过同期净利润(1488.54万元),实际侵蚀比例达120%。对比同行,三花智控2024年财务费用占净利润比例仅3%,银轮股份约5%,纳百川的融资成本已显著高于行业水平,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4、应收账款拖垮现金流:56亿应收占总资产30%,回款效率落后行业25%:

  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56.0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9.61%,且应收账款周转率3.05次,远低于行业平均4.04次,资金回笼效率低下。其中对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账期延长至120天,进一步加剧资金占用压力;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转负,意味着公司需消耗自有资金维持主营业务运转,流动性危机已逼近临界点。

  三、行业对比下的风险凸显:中小供应商的生存困境缩影

  从行业视角看,纳百川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新能源产业链“大客户依赖型”中小供应商的典型缩影。招股书显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8%,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5%,中小供应商为获取订单往往不得不接受压价、延长账期等条件。

  但纳百川在行业竞争中,既未形成技术壁垒(截至2025年3月,专利数量203项,低于三花智控的4252项、银轮股份的877项),也未建立多元化客户体系,导致在行业价格下行周期中抗风险能力薄弱。

  除了客户依赖与债务压力,纳百川 IPO 还面临合规与扩产层面的关键挑战。后续文章中,我们将聚焦其家族控制下的社保欠缴、内部治理问题,以及逆周期扩产计划的潜在风险。

上一篇:
百度正在“油改电”
下一篇:
小米王晓雁:年内小米之家将超2万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