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矿智凌云”:闪耀在科创征途的本科生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2

  西南石油大学李海敏老师指导的“矿智凌云”本科生科创团队里,优秀是普遍现象:短短2年里,4名同学分别保研至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计1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近10家媒体,深度报道了“矿智凌云”团队成员从一群“小白”变化成“牛人”的故事。  近段时间,团队的好消息纷至沓来。  团队凭借“矿智凌云—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人机应用领域探索者”在“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斩获金奖、“面向产业化应用的大尺寸高效率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团队成员郭思源直博至浙江大学、白丽弘接受cctv专访.........      事实上,围绕“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该团队已获7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8篇SCIQ1区论文、申请了11项实用新型专利。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长续航无人机,且测试企业反馈良好。团队多次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石油奖学金等奖励。在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矿智凌云”团队和“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起“快速成长”的故事。  image.png  不畏浮云遮望眼:既然决定,风雨兼程  故事的起点源于一次专业认知实习。2023年,新器件专业学生张广钊在通威太阳能参观时,敏锐地发现无人机巡检光伏板存在续航短板,这一问题严重制约巡检效率,将钙钛矿技术与无人机结合的想法就此萌生。为了将想法落地,张广钊立即牵头组建“矿智凌云”团队,锚定核心瓶颈展开技术突破。  征途伊始,困难便如潮水般涌来。团队负责人张广钊谈及项目初期时感慨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虽具有比重低、超薄、柔性等诸多优势,是提升无人机能源供给的理想选择,但其存在晶格易断裂、光电转换效率不高两大核心技术难题,这如同两座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为了攻克这些难题,张广钊为成员们精心规划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大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    然而,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实验小白,很多实验器具都很陌生,给实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当时我们只有实验构想,但是完全不会实验操作,李老师就亲身示范,一步一步的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月,直到我们能够熟练运用所有仪器。”项目成员吴宇峰说到。    为了了解和学习前沿研究技术,团队成员四处奔波,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认真聆听专家见解;同时走访企业,调研行业痛点,成功设计出了初始实验方案。但在初期的实验中,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始终未达预期,稳定性也较差。“当时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团队仿佛陷入了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一些成员受不了挫败,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团队成员白丽弘回忆到。    关键时刻,李海敏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成为了团队的“引路人”。她帮助大家分析实验数据,与团队成员反复研讨,指出了材料选择与制备工艺中的关键问题。在李老师的点拨下,团队成员精读百余篇前沿研究,汲取灵感与知识,随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全面调整。针对材料性能优化,团队开启海量筛选与改良工作,在无数次尝试中,筛选出最佳结构分子,实现晶格断裂后的重组,有效提升材料韧性。同时,采用 CPI 基底,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单位重量下的最大功率。此外,团队还创新界面缓冲层,对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加入分子修饰层,成功降低界面缺陷。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些改进的成效,数据显示5cm曲率半径的柔性钙钛矿电池在10000次弯曲后仍能保持初始性能的97%,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团队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实现了项目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力量,闪闪发光  调研、方案设计、实验论证、数据分析、准备路演、写商业计划书……这两年,团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团结的力量如同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无数个热泪盈眶的瞬间,我们都一起走过。这两年的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遇到难题,团队成员最喜欢的就是聚到一起开会,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团队的凝聚力和默契总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之道。“仍记得在寻找性能最好的钙钛矿添加剂时,大家几乎通宵达旦,一遍遍重复实验操作,进行数据分析,直到眼睛通红;也记得因为方案的不同,大家在实验室桌前围坐一圈争论不休,谁也不肯退让,争执间却依然带着对彼此的信任;多少个日夜,我们整日待在实验室,晚上也睡在实验室的桌下;多少次看到彼此的黑眼圈与憔悴的面容,大家相视一笑互相鼓励,继续投入研发……”一段来自团队成员的回忆,将从校赛到国赛,这一路大家齐肩并进、彼此陪伴的画面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彼此鼓励。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实验设计与实施,再到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一次次的实验失败,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一次次的难题阻碍,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矿智凌云”团队用实践证明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齐心协力展宏图:校企携手,硕果累累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终于,在2024年6月末,二代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被成功研制。这一成果为后续无人机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让团队离实现将钙钛矿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同年 9 月,凝聚着团队全体成员心血的第一代钙钛矿太阳能无人机首次正式亮相。项目负责人张广钊亲自带着这款融合了新技术的设备,奔赴成都纵横鲲鹏无人机训练基地展开试飞。试飞过程中,团队研制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完美贴合在无人机上,充分发挥了其优势。试飞结果显示,无人机的续航时长提升至原来的 1.6 倍。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成功打破了光伏巡检领域长期存在的续航瓶颈,更有力地验证了钙钛矿技术在移动能源场景中的实用价值。曾经在脑海中反复勾勒的构想,在团队一次次的调试与实践中,真正照进了现实。    产品试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结果,凭借优异的性能,迅速获得了行业内多方的高度认可。纵横鲲鹏、通威太阳能、晶澳科技等企业的技术团队在实地考察和测试后,均对这项技术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纷纷为其创新价值和应用潜力点赞。      出色的表现也为团队赢得了行业关注,他们因此受邀参加多场科技分享会,得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这项技术成果,与业内专家、同行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矿智凌云”团队正积极推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拟成立公司。同时,已与光伏龙头企业通威太阳能展开洽谈合作,计划共建生产线,促进产品的推广,为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金奖背后,是“矿智凌云”团队成员们的顽强拼搏,是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学校的大力支持,是一群人共同谱写的壮丽篇章。  青年志在科创,热血铸就新篇。在这场追逐科技梦想的征程中,“矿智凌云”团队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突破重重难关,成功提升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西南石油大学学子的辉煌篇章!(代文静肖恺言图:张广钊)

上一篇:
济宁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新高地
下一篇:
福州蓝江电商:一站式服务,赋能全品类商家电商之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