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欢迎进入大厂“增本增效”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22

  上个月底,有一个话题如爆竹升空,蹿上脉脉热榜,并迅速扩散至全网。

  “听说百度调薪涨疯了,超出你的预期吗”。

  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百度上一次在脉脉上受到这样的广泛好评是啥时候了。

  必须要说,百度这次好评是实至名归。有百度脉友发帖表示,自己绩效m+,晋升失败但涨了12%;也有脉友表示,晋升成功,涨幅20%+;最高的一个甚至达到现金涨50%+股票涨30%;一些m绩效的脉友也获得了2%-10%不等的涨幅。

  这样的涨幅和范围,不禁让人想起了曾经那个烈火烹油版的互联网。近期经历了太多“坏消息”的洗礼,再看到这样的“好消息”着实令打工人兴奋。而更令人高兴的是,脉脉上的“好消息”正在越来越多。

  过去几年,虽然“降本增效”常常以一个整体出现,但“降本”的优先级总是隐隐压“增效”一头。不过,这种趋势正在发现变化。

  职场人在脉脉上更多讨论的是:字节绩效模式改革,鼓励打出更多E;阿里股权政策调整,入职第一年就有15%归属;腾讯降低活水门槛,在岗3个月即可申请转岗至混元大模型、元宝等部门。

  如果将这波“大厂年中调整”做一做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大厂们现阶段考虑的似乎不再是从哪里可以降本,而是哪里应该多给些资源,哪些人应该多发点钱。增效成为目标,增本成为手段。

  听了这么久的“降本增效”,我们终于要迎来“增本增效”时代。

  稳住大盘,掐尖奖励

  7月底,字节跳动举办了一场规格相当高的All Hands会议,一场会上了脉脉三个热榜话题。

  会议中职场人最关注的部分,有脉友将其概括为:

  选拔优秀人才:鼓励打出更多E,让有突出贡献的同学获得充分认可和激励;

  拓宽晋升通道:M+即可提名晋升,加速人才上升路径;

  弱化考核焦虑:明确"M代表持续符合预期"的定位,连续两次M-不强制淘汰。

  从2022年“去肥增瘦”到现在的“弱化考核焦虑”,字节的转变不可谓不明显,对此,不少媒体都给予了“反内卷”的评价。

  有猎头对“大厂青年”表示:现在字节的业务基本盘已经够大,踏实干活儿的黄牛总是要有的,把超半数员工会被定为“合格”,激励上限提高,其实是在稳住主力部队。

  同样被认为在“稳住大盘”的还有阿里。

  最近,有脉友爆料,阿里集团调整了新入职员工股票归属规则:四年分别归属15%、25%、30%、30%,而此前这个比例为0%、50%、25%、25%。

  有hr分析,新老两版机制对比,旧机制更“脉冲”,偏向短期刺激,有利于抢人;新机制则更“稳健”,更倾向于长期价值绑定。

  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归属更多,后两年归属60%。想一想,也得干满四年才行,不然真是太肉疼了,人性中的损失厌恶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稳住人的终极目标是稳住业务,安排关键业务时不容易被员工离职扰乱节奏。

  如果说之前大厂更“渣男”,用完即弃;现在的大厂则从制度上就显得“长情”了不少,人才在职时间更长一些,企业对人的培养就更多一些。

  而在稳住大盘的基础上掐尖奖励,则是刺激打工人的积极性。在大厂们都在为寻找、创造、孵化下一个属于自己的“TikTok”而头大的大背景下,花点小钱让能出成果的员工持续产出,性价比很高。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增本增效”不是重回“大撒币”,精打细算才是当下大厂增本的主流。

  一方面,大厂用稳住大盘和掐尖奖励,将人才进行了纵向划分,分层激励。另一方面,大厂也正在根据业务不同将人才进行横向划分,分块给予不同激励。

  要论其中受到最多“偏爱”的,就必须提到“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把资源推向人工智能

  大厂们正在试图把钱和人才,推向更值的地方。

  在百度这一轮涨薪中,有一个部门在脉脉上“表现”最突出,那就是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有博主根据脉友的发帖做了不完全统计,IDG的平均涨幅最能打。同时,脉脉上出现过的本轮涨幅最高的,即现金涨50%+股票涨30%,也来自IDG。

  我们可以说,这是大厂对于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和人才的“偏爱”,而这种偏爱正在越来越多大厂落地开花。

  8月初,腾讯更新了针对重点业务的活水政策,员工在岗满3个月即可申请转岗至混元大模型、元宝等部门,之前则需要满1年。

  根据鹅厂脉友表示,以往内部活水并不容易,用人部门倾向于年龄小、低职级、高绩效的人才,降低了活水门槛,更有利于年轻高潜的人才进入最需要人的AI业务部门。

  当前,大模型人才争夺战已经是白热化程度。目前,脉脉上共有上千家企业正在招聘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其中仅需求量最大的10家企业,就发布人工智能相关1.1万+个。

  一些高管直接把自己的脉脉签名改成“招人”,“长期招人”,要不说真那啥直聘还得看脉脉呢~

  钱,这种能直接“增本增效”的手段,也肯定是不差事的。人工智能在招岗位平均最低薪资超4.7万;多个大厂人工智能实习生岗日薪4000。

  校招季“天才少年”计划层出不穷,offer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心动。京东的薪酬不设上限,阿里国际的人才团队反选,自己的专业背景不限...

  从内部重点激励、鼓励人才流动,到外部高管抢人、加钱抢人,可见大厂对认定的潜力方向并不吝啬,“增本增效”已是共识。

  “增本增效”,听起来就比“降本增效”好得多。但在脉脉上,围绕“增本增效”的并非一味叫好,争议同样存在。

  通过上面的粗浅分析不难看出,这一轮的增本不是平均的大锅饭,而是有条件的增本,在一部分人身上增本,在某些业务上增本。

  或者说得更明确些,人工智能是刺激大厂增本增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作为打工人,想要在这一轮“增本增效”中获益,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其带来的变化,都是必要条件。

  注:文/脉脉编辑部,文章来源:脉脉,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上一篇:
调光玻璃会取代遮阳帘吗?不同技术路线分析
下一篇:
vivo连续十周夺冠,苹果连续五周垫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