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以金融高质量发展辅就深圳经济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2

  作者|冀光恒‘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落实起步”之年。2025年6月《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发布,是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深圳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安银行诞生于深圳这片前沿热土,始终立足深圳,面向全国与世界,与深圳共同成长、共同成就。

  2003年12月,中国平安集团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将其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银行这一品牌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也实现了平安集团的多元化运营;2006年11月,平安集团再次收购中国首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再次更名为平安银行;2011年平安集团又一次展开收购,对象为中国首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并于2012年8月完成与平安银行的整合。至此全新的平安银行诞生,平安银行一跃成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7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收入1466.95亿元、净利润445.08亿元,各项经营指标保持稳健。

  

  思变谋新,助力科技创新“攀高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回顾深圳科技创新历程可以发现,华为、腾讯、大疆等民族企业从初创到做强,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强力助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如何支持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全球竞争优势,如何支持更多成长期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如何支持更多工程师初创企业快速腾飞,是深圳金融系统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平安银行一直秉承金融服务必须契合行业特点的要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门队伍、专门产品、专门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和深圳特色产业,在科技金融领域重点发力,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完善总分支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破解科创业务发展难题。在总行层面,平安银行设立了总行科技金融中心,统筹科技金融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针对大型、中型、小微科技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打造了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在发展路上“加速跑”;在分行层面,平安银行在深圳等重点分行设立科技金融分中心,组织认证科技特色支行及专业团队,长期陪伴科技企业成长,打通融资堵点。面对深圳某头部科技企业下游经销商资金周转压力大、融资渠道不畅的困境和“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平安银行创新推出“订单预付融资+KYB定制化服务”的融资模式:在订单预付融资方面,聚焦经销商采购环节的资金融通,通过核心企业确权的订单信息,实现“数据增信”;在定制化服务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经销商的经营数据、交易流水、历史信用等信息,量身定制额度与期限。平安银行以“敏捷响应+科技赋能”为核心策略,实现了与该企业系统的全流程对接,成为首批接入其供应链场景的合作银行。

  持续迭代科技金融产品,提升精准化、敏捷化服务效能。一方面,针对科技企业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平安银行创新主体评价体系,建立“科技企业打分卡”,突破行业评价、弱化评级要求,从科创能力、科技资质、发展质量、偿债能力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对科创企业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平安银行以“不看账本看未来”的经营理念,着眼企业高成长特点,打造“腾飞贷”“上市贷”等多项拳头产品,为“深圳智造”注入金融动能。

  融通聚力,赋能产业升级“跨台阶”

  深圳抓住时代命题,统筹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强势生长,加快形成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平安银行围绕政策导向,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组合,推动产融协同创新,助力打造产业升级的“深圳样本”。

  发挥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创新突围。平安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构建“一纵、一横、一张网”的多维度产业金融服务生态,让“金融血脉”与“产业筋骨”同频共振。纵向上,围绕产业客户“初创—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形成全谱系的产品体系,精准匹配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横向上,充分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银行+险资”“股权+债权”等联动模式,更好地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为产业客户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生态上,平安银行整合集团各投资平台资源,构建生态化的投资网,将全集团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拧成合力,配齐“直接+间接”融资的工具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投融资服务。

  推动金融“活水”渗透产业链,实现核心企业上下游的精准滴灌。深圳市统筹构建的“20+8”产业集群,塑造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努力,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对单一新能源汽车企业,平安银行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直接提供授信支持;同时,着眼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金融需求,“量体裁衣”设计金融产品。在下游销售网络中,平安银行通过打通与主机厂的系统直联同步发车购车信息,为经销商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助力销售网络快速扩张。

  提质增效,推进金融开放“加速度”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圳持续深化深港民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措施,不断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方案”。这份亮眼表现,既源于深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变求变,也得益于深圳金融力量不断修炼服务内功。平安银行始终致力于服务深圳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将跨境金融作为核心业务战略,充分发挥“离在岸、本外币”产品账户一体化、“一家做全国”服务一体化、“前中后台打通”流程一体化、“数字化科技赋能”管理一体化等优势,谋篇布局跨境业务发展机遇,做好深圳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推手。

  打造支付便利化新体系,服务境外来华人员在深消费。随着“深港1小时生活圈”“港人北上”“港澳游”等消费热潮涌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显著成效,正逐步体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融合上。平安银行前瞻布局跨境消费的一系列新趋势、新需求,通过“五个畅通”打造支付便利化体系。畅通跨境支付服务,平安银行信用卡根据居民出游趋势和消费偏好,打造港澳权益专区等定制化服务,并敏锐捕捉年轻一代用户喜好,探索创新IP互动营销模式,打造极具特色的跨境支付场景;畅通移动支付流程,结合“港人北上”等消费现象,持续优化支付流程,支持境外手机号身份校验以及多种港籍、外籍证件线上绑卡办理,提升客户体验;畅通账户服务通道,精简外籍来华人员开户审核流程,支持凭短期来华签证开户,提供英语版开户配套材料,并针对口岸、涉外商圈等重点地区延伸上门服务场景;畅通外币现金服务,结合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习惯,在网点备足外币现钞及小面额库存,并布设外币兑换机或兑换点,升级网点境外客户服务标准及流程;畅通外卡受理环境,结合各商圈、旅游景区和外籍来华人士活动轨迹,扩大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面,加强商户培训,提升外卡受理顺畅度。

  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平安银行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发挥跨境金融独特优势,依托深圳“外贸第一城”的发展机遇,重点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融资结算方面,平安银行充分发挥在岸账户、离岸账户(OSA)、自贸区账户(FT)、非居民账户(NRA)及香港分行五大跨境账户体系优势,构建跨境投融资、跨境贸易金融、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资金管理四大产品体系,为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中的跨境投资、并购、贸易等经营活动提供境内外、本外币一站式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离岸银行牌照优势,在境内为中资企业提供伴随式的离岸融资及结算服务,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在智能服务方面,平安银行重构跨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体系,持续迭代升级跨境业务线上服务平台推出的“跨境瞬利汇”,集聚了五大跨境账户汇款的线上化和自动化服务,并积极应用AI大模型等最新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赋能进出口企业的跨境支付结算业务。此外,平安银行致力于为企业打造高效、便捷、便利的一站式跨境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上线了全球GPI收款功能和面客端跨境人民币支付透镜,让“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轻松把握自身资金链路。平安银行跨境金融已经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3万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跨境业务规模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

  深圳特区建立45年以来,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也孕育了无数与时代同行、与深圳同行的“筑梦者”。平安银行立足深圳,与特区相融共生、相伴成长,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以金融之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创新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灼灼韶华,风禾尽起。平安银行将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切实谱写好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助力深圳特区续写更多、更美好的华彩乐章。

上一篇:
搭建172个“希望小屋” 福建宁德护航困境青少年成长路
下一篇:
易邮快递超市:智能生态链接物流电商,重塑社区服务新体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