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创新药深度报告,各环节受益公司名单
发布时间:2025-08-21

  2025年8月,医药生物行业进入策略调整窗口。医保局公布通过初步审查的创新药及商保创新药目录,涉及通用名数量较去年大幅提升,推动创新药准入加速。基本医保目录申报信息718份,534个通过形式审查,目录外药品310个通用名通过初审。商保创新药目录121个药品通用名获准,部分药品实现医保与商保双渠道申报。此举强化了医保目录扩容的政策信号,商业保险创新药纳入范围持续扩大。

  行业聚焦即将在ESMO、WCLC等国际医学大会展示的国产创新药新数据。康方生物的AK112、百利天恒的BL-B01D1、映恩生物的DB-1311等产品入选全球性会议议程,临床数据和进度持续提升国产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创新药出海趋势明显增强。报告建议关注具备全球高质量创新能力的企业,包括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泽璟制药、迪哲医药等多家上市公司。

  2025年7月,国内获批上市创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共9款(国产7款/进口2款),涵盖CAR-T、EGFR-TKI、PDE5等新药类型,覆盖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领域。恒润达生生物制药、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禾元生物、宣泰药业、特瑞药业、Nobelpharma等公司产品入围,反映出国内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审批节奏的明显提速。

  政策端,“集采反内卷”原则确立。国家医保局明确集采报价不再一味追求最低价,要求最低价企业公开合理性说明并承诺不低于成本价。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调整、合规整顿与资本市场环境影响下,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国产医疗设备龙头(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高值耗材企业(惠泰医疗、爱博医疗、南微医学、爱康医疗、三友医疗)、体外诊断领域(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艾德生物)等估值合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行业宏观数据方面,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12,275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1767亿元,同比下降2.8%。社会零售端,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为3611亿元,同比增长1.4%。医保基金总收入14,786亿元,同比增长6.5%,医保支出结构调整明显。7月份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3.93%,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表现居前,医疗服务、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细分板块涨幅领先。

  创新药NDA、IND申报数量与靶点分布持续扩展。7月申报项目覆盖EGFR、CD19、BCL-2、GLP1R、DLL3、CDH17等热门靶点,参与公司包括华东医药、百济神州、睿健医药、信诺维、苑东生物、辉瑞、齐鲁制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先声药业、绿叶制药、艾美斐生物等,展现出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活力。申报新药涉及癌症、自身免疫、心脑血管、罕见病等多种领域,反映创新药产业链的多元扩容。

  器械集采方面,全国及地方不断推进各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人工晶体、血管内超声导管、脑脊液分流系统、动脉瘤夹、外周血管介入等产品均纳入各地带量采购计划。集采政策调整,医疗设备招投标进入复苏周期,产品高端升级与出口市场增长成为拉动企业业绩的核心动力。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节奏加快,7月国家药监局新增2款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总数增至362款。嘉思特医疗和中科益安医疗的新产品获得注册,反映出国内器械创新与审批通道保持畅通。

  海外生命科学上游企业业绩波动趋于企稳,2025全年经营预期回归正增长。主要企业包括Charles River、Bio-Techne、Thermo Fisher、Danaher、Sartorius、Merck KGaA、Waters、Agilent等,板块表现分化,疫情阶段下游CAPEX和库存调整影响逐步消化。综合型平台企业收入增速恢复,试剂及设备企业实现环比改善。

  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新产业、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艾德生物、爱博医疗、金域医学;港股建议关注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和黄医药、康诺亚-B、三生制药、药明合联、爱康医疗、固生堂。各公司PE、ROE、净利润增速、PEG等关键指标在报告中逐一披露,为投资者提供多维度参考。

  风险因素包括研发失败、商业化不达预期、地缘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等,需动态跟踪。

  

  

  

  

  

  

  

  

  

  

  

  

  

  

  

  

  

  

  

  

  

  

  

  

  

  

上一篇:
一晚便宜大几百,闲鱼低价代订“香哭”消费者,高端酒店集体发声!
下一篇:
AI超级储充网,度电潜能被激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