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雷军、马云参投的这家独角兽要IPO了!
发布时间:2025-08-21

  外卖江湖风云再起,美团、饿了么、京东的补贴大战激战正酣。站在外卖行业背后的BIoT(商业物联网)“隐形冠军”——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米科技”)却开启了港交所IPO的进程。

  

  图片来源:搜狐网

  商米科技的创始人林喆从卖POS机起家,创业过程中获得了小米、美团、蚂蚁集团等科技巨头的支持。招股书显示,商米科技端到端BIoT解决方案,目前已服务全球约6.1万个商业合作伙伴,包括小米、支付宝、古茗、西贝等。资料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算,商米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占市场份额10%以上。

  尽管是BIoT行业龙头企业,商米科技在IPO市场却不受“欢迎”。2021年,商米科技在A股科创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但在第二轮完成问询后,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沉寂三年时间后,商米科技正式冲击港交所。

  

  图片来源:商米科技

  外卖大战的背后赢家

  商米科技的发展时间,与O2O互联网外卖市场高度吻合。彼时,互联网平台不断融资、烧钱抢占市场,引起了正在从事国产替代POS机的林喆的注意。2013年,林喆将业务延伸到互联网领域,成立了商米科技前身上海我有信息科技公司,经营“我有外卖”O2O智能硬件系统,公司主阵地由广东汕头转到上海杨浦。

  很幸运的是,林喆踩中了首轮外卖大战的风口。2015年,外卖这个细分赛道掀起“烧钱大战”,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淘点点上演轰动一时的外卖大战。巨头们烧钱补贴之下,对于林喆来说,却是源源不断进账的财富。

  2016年,商米科技正式成立,并推出了首款智能POS机V1,一款整合接单、打印一体的“外卖接单神器”,解决商户爆单的问题。在外卖大战风口上,V1仅用三个月就拿到了国内安卓POS机市场第一,在中国70%的餐饮百强商户中卖爆,当年实现年入1个亿。

  

  商米科技创始人林喆

  图片来源:商米科技

  转站支付端另寻突破口

  首轮外卖大战结束,美团合并大众点评,饿了么投靠阿里,形成了“2+N”的格局。外卖大战停了,一些资本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包括口袋购物、中民投等陆续退出了商米科技的投资。商米科技业务增长也面临困境,于是,其开始由收银设备转向支付端口。

  2018年4月,商米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刷脸支付设备,并在当年“五一”假期与支付宝达成合作,让消费者率先超市里体验这一功能,刷脸支付随即向全国门店铺开。之后,两者又合作开发了“碰一碰”商用终端,如今被广泛使用。截至目前,林喆的智能设备被卖到迪拜、日本、欧洲等地,有超过100种行业细分垂直领域,包括餐厅、超市、运动健身、诊所及物流配送等行业。

  

  商米科技产品在盒马结账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商米科技

  招股书显示,商米科技建立了广泛的全球覆盖与本地化能力,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2年-2024年,商米科技实现营收34.04亿元、30.71亿元和34.56亿元,对应净利润为1.60亿元、1.01亿元和1.81亿元。

  其中,2024年,商米科技营收较2023年增加12.6%,美洲及欧洲的收入占比超过50%。另据招股书显示,未来,商米科技将向AI驱动的BIoT进化。在AI原生硬件方面,商米科技会升级AI能力,如AI算法、智能麦克风阵列等;软件生态系统中,将开发生成式AI工具,降低非技术人员使用门槛;数据分析能力上,为商业合作伙伴提供可行动的业务及运营洞察,提升运营效率。

  首轮投资人大赚31倍

  由于看准了市场痛点,商米科技的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从2016年2月以“上海商米科技有限公司”之名正式运营,到2019年4月完成云鑫创投领投D轮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这家公司仅用了3年零2个月时间。

  招股书显示,2013年,林喆先在上海成立了我有信息科技公司,经营“我有外卖”O2O智能硬件系统。1年之后,这家平台获得了来自暴龙投资的天使轮投资,金额为500万元,每股成本为0.49元。2014年8月,该外卖平台被小米科技子公司金星创投、深创投相继参投,各自以2000万元的总代价参与其A轮融资,使其快速成长为外卖行业第二梯队的第一名。

  彼时,金星创投、深创投的入股成本,仅为每股0.89元。

  2015年,商米科技再获汉涛咨询、金星创投、深创投青睐,其各自以1.05亿元、1500万元、1500万元,参与B轮融资。其中,汉涛咨询为美团的并表联属实体。2017年C轮融资时,光易投资出手2000万元。

  

  图片来源:腾讯网

  到了2019年,与支付宝联合研发转站支付端口后,同年1月、4月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连续两轮押注,出手了2.92亿元和6.8亿元;农银稳银在2019年1月也累计投资6800万元。至此,获得云鑫创投下注的商米科技,估值正式超过1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IPO的冲刺,2024年3月,商米科技还得到善商投资的新融资,金额为2.298亿元,每股成本为15.49元。以此粗略计算,还未正式上市的商米科技,作为天使投资人,暴龙投资已大赚31倍;小米旗下的金星创投,和深创投的账面回报倍数也达到17倍。

  为何两度冲击IPO

  商米科技的股东名单,可以用“巨头林立”来形容,资本狂欢的背后,其IPO之路却一波三折。2021年6月,商米科技首次在A股科创板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10亿元。但在经历上交所两轮问询,对其科创属性、产品智能化程度、毛利率等问题提出问询及回复后,2022年商米科技主动撤回了其上市申请。

  此次,重新回归公众视野的商米科技收入已突破30亿元,再度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

  不过资本市场普遍仍对其未来成长性存疑。据《招股书》披露,商米科技超过90%的产品依赖代工,自有产能仅占3.3%。有分析认为,商米科技的代工模式,导致毛利率低于同行,且品控、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容易受到外部制约,长期来看对经营稳定性不利。

  另外,销量下滑与客户的持续流失无疑也对商米科技的稳健增长构成显著威胁。2022-2024年,商米科技的智能台式设备收入从12.8亿元跌到9.6亿元,智能移动设备则从9.9亿元跌到6.6亿元、再反弹到8.1亿元;客户数量也从2020年的2506位下滑到2024年的2262位。

  更有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在旁虎视眈眈,年报显示,A股公司新大陆,也是支付宝“碰一下”的首批合作伙伴,其智能终端集群业务2024年的营收为35.95亿元,超过商米科技。另一边的海外市场,商米科技也面临百富环球等同类公司的竞争,2024年,百富环球的销售毛利率达47%,高于商米科技的29%。两头重压下,商米科技能否持续支撑竞争,仍是未知数。

  目前国内的外卖大战激战正酣,三大平台都在投入重金补贴吸引消费者。此时若能成功上市,商米科技无疑将获得更充裕的资本支持,从而在行业变局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但对于商米科技而言,IPO绝不是终点,如何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市场对其成长性的质疑,仍需拭目以待。 

上一篇:
你常喝的“王老吉”凉茶,原料产地竟然在肇庆?!
下一篇:
2025年焦作市邮政工作座谈会要求 继续推动邮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