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电池工厂投产,市场未到:BlueOval SK面临需求落差
发布时间:2025-08-21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夏天,福特与SK On合资的BlueOval SK在肯塔基的首座电池工厂正式投产。  按照最初的设想,这里将是福特电动化战略的心脏,承载着F-150 Lightning和E-Transit的续航升级,也象征着美国电池产业链的“回流”。  但现实远不如蓝图乐观: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半,原计划的岗位缩减近千个,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放缓,补贴与政策红利也在逐渐收窄。  在这座工厂开出的第一批电池组下线时,福特的电动车部门刚刚录得季度13亿美元亏损,全年预计亏损或超过55亿美元。产能与需求的错位,使得这座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工厂成为一个不得不重新定义的资产。  BlueOval SK的故事不仅是福特与SK On的挑战,欧美电动汽车产业列投资从高速扩张到冷静现实,这不知道如何突围了。    01 福特和SK On从雄心勃勃到现实考验  当BlueOval SK在2022年宣布在肯塔基州建设两座电池工厂时,被解读为福特重塑国内电池供应链的大胆之举。彼时,美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并通过贷款和补贴支持本土制造业。  福特计划通过这三座工厂(两座在肯塔基,一座在田纳西)来支撑其电动化战略,目标是确保产能和供应安全。然而,仅仅三年后,现实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今年8月,位于格伦代尔的“肯塔基1号工厂”率先投产,NMC电池开始装配于F-150 Lightning车型,并计划在年内供给E-Transit长续航版。这本应是福特电动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但工厂的运作规模远低于最初设想。  原计划容纳2500名员工的工厂,实际只雇佣了1450人,产能利用率显著不足。与此同时,福特第二季度F-150 Lightning销量下降26%,市场需求未能兑现最初的预期。  更大的压力来自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本提供每辆电动汽车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取消,消费者购车意愿受到进一步抑制。福特的电动车部门在今年上半年亏损13亿美元,全年预计亏损高达55亿美元。产能过剩与需求低迷叠加,使得BlueOval SK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这种错配并不仅限于福特,整个欧美电车行业都面临类似困境:特斯拉和LG新能源等企业也在调整产能,以应对需求放缓。  电池产业在短期内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原本象征未来的投资如今却成为财务负担。福特与SK On的处境,正是这一行业现象的缩影。  02 BlueOval SK转型中的自救  在市场压力下,BlueOval SK正积极寻求战略转型,首席执行官迈克尔·亚当斯公开表示,工厂不仅将为福特供货,还将面向第三方客户开放。这一举措既是降低闲置风险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财务稳定性的尝试。  日产已成为潜在客户之一,双方的洽谈正在推进。如果合作达成,日产将获得在美国本土生产电池的机会,降低关税与进口依赖。而对于BlueOval SK而言,这将是释放剩余产能的突破口。  此外,储能市场也被视为重要方向。随着电网现代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的需求增长,大规模储能系统逐渐兴起,这为电池制造商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  BlueOval SK的战略转型不仅体现在客户结构上,还涉及技术路线的调整。  福特已决定在2026年投产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并与宁德时代合作引入相关技术。相比NMC电池,LFP电池成本更低,循环寿命更长,虽然能量密度稍逊,但对于价格敏感型市场和商用车来说更具吸引力。通过引入LFP电池,福特有望降低整车成本,提升电动车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力。  福特也在重新审视其产品布局。部分高端电动车型推迟上市,F系列电动皮卡的新一代产品被延后至2028年。  公司转而强调更小型、更实用、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放缓后的新格局。这种转向表明,福特已经从追逐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可持续和盈利性增长。  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在成本与规模上占据优势,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供应链掌控力上更为突出。  BlueOval SK要在这样的格局中站稳脚跟,不仅需要新客户和储能市场的支撑,还必须通过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来保持竞争力。如果这些转型措施无法及时奏效,产能过剩和财务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小结  BlueOval SK的投产与转型,是一种欧美电车产业链现实的映射:当需求放缓、补贴收紧、竞争加剧,电动化的路径开始从理想主义转向务实主义。  福特与SK On尝试通过对外供货、布局储能市场、引入LFP电池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这些措施能否形成新增长点仍未可知,需要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与多元化市场的能力,需要找到真正匹配的需求。  原文标题:电池工厂投产,市场未到:BlueOval SK面临需求落差

上一篇:
深圳创新“四姐妹” 建起全球创新“平行竞争”新格局
下一篇:
北投环境集团:向新而行绿色发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