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超长待机的“耐心资本” 出炉,这些城市政府基金发力了
发布时间:2025-08-21

  进入2025年,多地政府引导基金纷纷延长存续期,以适应科技创新的投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深圳等省市,已推出“长续航版”引导基金,存续期普遍延长至10年以上,甚至达到15-20年。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传统人民币创投基金存续期过短(通常不超过10年,甚至仅7-8年)导致的“期限错配”问题,避免基金在企业尚未成熟时被迫退出。

  这也意味着,各地政府在打造“耐心资本”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打造15+3 年长期投资周期

  2024年9 月,在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 100 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该基金具有鲜明的政府引导、长期支持与宽容失败的特征。

  其 100 亿元资金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 15 年,并且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延长 3 年。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据悉预计有80%投向子基金,20%投向直投项目,并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和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

  2025年1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申报指南;8月,宣布拟参投6只子基金,包括凯风创投、千骥资本等GP关联的基金。

  广东半导体基金二期存续期拉长至 17 年

  2023年12月,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二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当前出资额为 110 亿元,其存续期长达 17 年。

  早在2020年,首期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 200 亿的规模落地。财联社数据显示,一期基金共出资3只子基金,涉及GP包括中芯聚源、华登国际以及武岳峰科创,合计出资40亿元。

  按照政府规划,两期基金基金的总规模将达到500 亿人民币,彰显了广东全力推动实施“强芯工程”的决心。

  深圳等其他城市纷纷布局长周期政府基金

  除了上海和广东,不少城市也意识到长周期政府基金对于培育“耐心资本”的重要性,纷纷推出相关举措。

  在2024年年底,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官宣支持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 2 年,并推动各子基金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程序执行延长存续期操作。

  此外,2023年成立的 20 亿元深圳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由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在2024年将将存续期从传统的5-10年延长至15年,重点支持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

  湖北、江苏、北京等地同样有所行动,推出存续期在10年以上的引导基金。

  比如,2024年6月底,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发布基金申报及运作指引公告,根据《公告》内的多份指引文件,各产业专项基金的存续期要求一致为,“存续期不超过15年,不少于5年。其中投资期不超过8年。”

  武汉江城产业投资基金于2024年8月成立,要求存续期不超过10年。

  2025年3月,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设立,由央企中国诚通牵头,联合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存续期为15年,聚焦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项目。

  这些举措旨在给母基金和子基金的退出留出更多空间,使创投机构在“募投管退”环节能够更加从容,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更稳定的资金保障。

  核心信号:政策试图弥合“资本周期”与“产业周期”的错配

  政府基金将存续期延长至 10 年以上,本质上是对人民币基金长期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的针对性修正,释放出政策层面对资本供给结构的主动优化信号:

  1.对长周期产业的“定向适配”信号

  硬科技(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研发周期长、商业化不确定性高——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半导体芯片从技术突破到量产落地也常需8-10年。此前人民币基金普遍 5+2年的存续期(含延期)难以覆盖这类项目的完整周期。

  政府基金延长存续期至 10 年以上,直接指向这类产业的“资本需求缺口”,释放出“政策愿意匹配产业真实周期”的信号,避免资本因期限压力倒逼项目“拔苗助长”(如过早追求商业化、牺牲长期研发投入)。

  2.对人民币基金生态的“纠偏”信号

  过去人民币基金存续期短的核心原因之一是 LP 结构:早期人民币基金 LP 以高净值个人、民营企业为主,这类资金对流动性要求高,倾向于 5-7 年收回投资,形成“短周期、快周转”的运作惯性。但这当下与国内产业向“硬科技”转型的需求日益脱节。

  而政府基金作为“主权 LP”,资金来源稳定(财政资金或政策性资金),对短期回报要求低,其延长存续期的操作,本质是通过“源头资金特性”修正人民币基金的期限约束。

  3.对政府基金考核逻辑的调整信号

  传统政府基金考核中,“退出率”“短期回报率”是重要指标,这导致部分基金为完成考核,倾向于投资成熟期项目或“短平快”领域。

  延长存续期后,考核指标必然向“长期产业价值”倾斜,如技术突破数量、孵化独角兽数量、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等,释放出“从财务回报导向转向产业培育导向”的信号。

  4.政策资本“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体现

  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化资本往往倾向于“避险”,减少对高风险、长周期项目的投入。政府基金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逆周期调节”,在市场化资本犹豫时通过延长存续期、加大投入,稳定产业预期。

  此外,政府基金的针对性调整仅针对其投资管理的子基金,影响范围有限,不能替代市场化资本的主导作用,还需要依赖长效的市场化机制才能推动资本生态的跟根本性变革,形成“耐心资本”生态。

  总之,耐心资本不是简单地把“7年”改成“15年”,而是一场关于退出通道、考核周期、风险容忍的系统升级。

  这个在实践过程中也需逐步完善配套机制,其效果如何仍需时间检验。

上一篇:
物产中大健康: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医药健康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下一篇:
民生银行贵阳分行投资贵州省首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和首单科创公司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