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当高负债遇上低煤价,山西一煤炭国企的“老赖”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1

  今年8月刚过半,山西汾西正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已四次出现在法院被执行人名单中。孝义市人民法院的记录显示,仅8月1日一天,该公司就有三起新执行案件,标的额从3.3万元至21.9万元不等。

  

  这些数字在煤炭行业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旺煤业的执行记录远不止于此。

  

  今年7月,该公司已六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四次被限制高消费,两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最近的一次失信被执行记录中,涉案金额高达206万元。

  01 国企背景,光环褪色

  成立于2012年1月的山西汾西正旺煤业,坐落在山西吕梁市孝义市柱濮镇上柱濮村,注册资本1.39亿元,是一家标准的国有煤炭企业。

  公司人员规模在700-799人之间,2024年参保人数为749人,属于中型煤炭开采洗选企业。

  从股权结构看,正旺煤业的大股东是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1%,其余49%股份由山西弘弛鼎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而汾西矿业又是山西焦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注册资本高达1062亿元,是山西省属重点煤炭企业。

  02 风险全景:从执行到失信

  正旺煤业的风险雷达图上早已红灯频闪。数据显示,该公司共涉及司法案件66条,裁判文书23条,立案信息13条,开庭公告45条。

  2025年7月成为公司风险集中爆发期:

  7月21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胡迎春被下达两项限消令,涉案金额206万元

  7月22日,公司被孝义市人民法院两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案金额分别为114万元和206万元

  7月29日,公司再收一份限消令

  进入8月,执行案件继续增加:

  8月1日,三起新执行案件立案,标的额分别为8.7万元、11万元、21.9万元

  8月2日,新增执行案件,标的额3.3万元

  这些案件大多源于合同纠纷。今年7月,公司新增裁判文书显示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执行”和“检验合同纠纷”。

  03 处罚不断,安全隐忧

  除债务纠纷外,正旺煤业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屡遭处罚。2024年7月12日,公司被吕梁市应急管理局处以16万元罚款。处罚事由虽未具体说明,但同类企业山西汾西正文煤业(同属汾西矿业旗下)的违规记录可作参考。

  正文煤业在2024年多次被行政处罚,包括:

  ◎乳化液检测仪无法使用

  ◎传感器未按说明书调校

  ◎压风机未安设温度传感器及断电仪

  ◎防灭火监测系统故障

  消防安全方面也存在重大隐患,如室外消火栓系统无压力、防火分隔不达标、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等问题。

  04 财务困局:高负债下的挣扎

  正旺煤业的财务数据揭示了更深层危机。截至最新年报,公司资产总计12.58亿元,负债却高达11.29亿元,所有者权益仅剩1.28亿元,负债率逼近90%。

  营收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这一数字虽超2022年全年营收(1.6亿元),但较2023年全年3.59亿元的营收规模仍有差距。

  煤炭市场整体下行是重要背景。2025年煤炭价格持续弱势运行,山西全省32家重点煤企中,17家现金流为负,部分矿井被迫停产。

  行业巨头同样艰难:

  ◎山西焦煤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54.1%

  ◎晋控煤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93%

  ◎山煤国际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6.75%

  05 行业寒冬:煤矿股权“无人问津”

  煤炭行业的低迷在资产交易市场体现得更为明显。今年7月,广东蓝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45%股权在京东拍卖平台公开拍卖,起始价仅10.8亿元。

  这已是该笔股权的第十次拍卖。2023年12月首次拍卖时,起始价高达36.4亿元。时隔一年多,起拍价缩水七成。

  曾经炙手可热的煤矿资产,如今在市场上变得“无人问津”,反映出投资者对煤炭行业前景的悲观预期。

  06 深层剖析:为何陷入困局?

  正旺煤业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整个煤炭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煤炭价格持续下行直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使原本就高负债运营的煤炭企业雪上加霜。

  国有企业的体制因素也不容忽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国企常面临多重目标冲突——既要维持就业稳定,又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这些因素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财务杠杆。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同样明显。频繁的安全处罚和消防隐患暴露了基础管理薄弱的软肋。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安全管理投入往往首当其冲被削减,形成恶性循环。

  煤炭行业的寒冬让昔日“煤老板”光环不再。法院执行信息记录显示,今年7月广东蓝粤能源持有的山西新元煤炭股权第十次挂牌,起拍价从36.4亿缩水至10.8亿,仍无人问津。

  市场对煤矿资产的态度判若云泥。正旺煤业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困境,更是整个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缩影。当高负债遇上低煤价,传统能源企业如何破局,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决定着749名员工的未来。

上一篇:
汽车视点 | 销量“七连涨”,产品技术密集落地!上汽集团“三箭齐发”
下一篇:
百度财报背后的AI长期主义:一场价值重构的静水流深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