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长城汽车35周年开放日见闻与洞察
发布时间:2025-08-20

  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关键拐点上,长城汽车迎来创立35周年。与其说这是一场周年庆,不如说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的公开课:以“让国家放心、让消费者放心、让员工放心”为主线,系统展示了从底层技术到产业生态、从全球化布局到企业文化的“硬核底色”。本文基于开放日素材,并结合公开资料梳理,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说“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在今天的长城汽车身上有了更坚实的依据。    让国家放心: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产业底气  全产业链自主与“森林生态”  长城汽车并未将“技术路线”理解为单点突破,而是构建了覆盖能源与智能化两大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整车品牌(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炮等)与零部件体系(如蜂巢能源、精工汽车、诺博汽车、氢能板块FTXT等)协同迭代,形成“研发—试验—制造—验证—量产—出海”的闭环能力。这一生态化能力在公开报道中多次被强调,例如中国日报在回顾其“航空母舰式”产业生态时指出,长城通过多品牌与多家零部件公司的联动,展现出在清洁能源、智能网联等方向的系统化能力,明确把“做难而正确的事”作为路径选择。  关键技术自研与试验验证体系  从9DCT变速器、系列高效率发动机,到智能底盘、感知雷达,以及Hi4等油电协同的混动技术体系,长城持续把“技术生命线”压到最重的位置。早在2019年,HYCET就面向国际展会系统展示了4N20发动机与9DCT等核心总成,释放“动力总成自研”的明确信号;在之后的几年里,这条“自研—验证—量产”的链路不断延伸。  与自研并行的是以安全、NVH、风洞等为代表的“重资产试验基础设施”。例如:总投资约5.1亿元、建筑面积约5.7万平米的多角度碰撞安全实验室,按“安全是设计出来的,碰撞只是验证”的理念构建;NVH四驱半消声室与环境风洞实验室可覆盖-40℃至60℃、5%—95%RH、最高相当于17级台风的风速与全光谱阳光模拟,实现“把全球气候搬进实验室”的开发能力——这些“看不见的工程学”正是中国品牌敢于走向高端市场的底气。    “产品出海”走向“生态出海”  海外市场方面,长城由早期“整车出口”转入“研产销服”一体化布局:俄罗斯图拉工厂、泰国罗勇工厂等已经成为辐射区域的据点;在巴西,官方释放的节奏是工厂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政企互动频繁,被视为中国汽车海外“深耕本地化”的重要样本。这种从渠道到制造、从产品到生态的升级,被多家媒体与行业机构解读为中国品牌“逆全球化环境下的突围路径”。  零部件“走出去”的标志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系零部件企业也在全球供应链名单中崭露头角。以诺博汽车系统(NOBO AUTO)为例,其官网明确披露进入202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Automotive News Top 100)第78位,并在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中位居前列;该公司在欧洲(含德国)设有制造与研发机构,开始为国际车企批量供货。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带动供应链共同出海”的路线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不只卖整车,更要在关键零部件上与国际一线体系“同场竞技”。    二、让消费者放心:安全与品质,从“隐形指标”到“显性卖点”  “安全即底线”的工程实践  “安全”在长城的工程体系里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从环境探测、危险预警到碰撞避免与事故救援的“九道防线”,配合高强度白车身、严苛工况的多轮物理碰撞测试与功能安全验证,尽可能把风险锁定在设计与验证阶段。配套的试验基础设施不仅规模可观,更强调“场景丰富度”:例如多角度碰撞、动态翻滚、高速护栏、雨雪与极端温湿热等在环境风洞与整车试验场中均有可复现的标准化工况,从而让“出厂即最佳状态”有现实抓手。  NVH与“第三生活空间”  豪华感往往由“静谧性、振动与声品质”定义。长城的NVH四驱半消声室,以“房中房”结构、尖劈吸声体与超低本底噪声为基础,既服务于传统声学调校,也面向新能源时代的座舱体验(如座舱音响调音、智能座舱交互等)。这类原本“用户难以感知”的指标,被转化为“可被体验的卖点”,与智能化体验共同构成“第三生活空间”的关键基座。    多技术路线并行,Hi4定义“用得住的节能”  在能源转型不确定性仍存的当下,长城坚持全动力布局(汽油、柴油、混动、纯电、插电混动与氢能)。Hi4混动技术强调“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在不同路况下通过前后桥动力分配寻求能效最优与操稳平衡,成为“油电协同”的代表方案之一。对于重视全场景可靠性的用户而言,“能耗—性能—通过性”的均衡,更符合“用户价值最大化”的真实需求。  市场反馈与结构优化  以2025年4月为例,长城汽车单月销量10万台,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28.42%;价格带与品牌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走高,说明“技术—品质—品牌”组合拳正逐步转化为健康的商业结果。    三、让员工放心:把“长期主义”落实为组织与城市的生长  从“奖金激励”到“社会化配套”的系统关怀  “让员工放心造车”,长城的做法并非停留在口号。除了曾引发热议的实质性激励外,更系统的,是围绕“安居—教育—生活—社交”的一揽子配套:自2014年以来,爱和城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办学,员工子女占比高;爱情地产/爱情城综合体打造“15分钟生活圈”,解决大体量产业人口的居住与生活需求;“爱情广场”等公共空间承载车友文化、改装与技术分享,形成“从工具到生活方式”的文化场。组织层面,“年龄与成长不设限”的用人机制与“35+计划”同频,将“热爱”沉淀为企业的文化记忆与创新土壤。这种“组织—城市共建”的思路,与其说是福利,不如说是“稳态竞争力”的建模。上述配套在多家公开报道与企业官方渠道中均有呈现与印证。    “老一部”的精神续写与产业人才的代际更替  从“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条到“廉信、务实”的价值观,长城把“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传统转译到现代企业治理中。与保定直隶总督署“公生明”牌坊所蕴含的“清正廉明”价值相呼应,企业在全球化时代强调合规与廉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承继,也是对国际化运营的底线要求。    四、制造现场的“硬骨头”:把可靠性铸进每一道工序  从冲压、焊装到总装的数智化协同  徐水整车生产工厂以13平方公里的规模集成冲焊物流园、综合试验场与零部件园区;冲压车间18台压力机、最大2400吨,全自动化与快速换模保障节拍与稳定性;焊装车间634台机器人,白车身骨架精度合格率达96%,自2015年投产至今重大安全事故为“0”;总装车间节拍52秒,并以信息化平台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这些看似“枯燥”的参数,正是“批量一致性与高可靠”的制造学答案。  综合试验场与环境风洞:把世界装进试验室  114万㎡的综合试验场包含13大模块、100余种典型路面,总里程50+公里,并通过公告检验资质;环境风洞可模拟**-40℃至60℃、5%—95%RH**,最高风速相当17级台风,并具备全光谱阳光模拟与降雨/降雪能力,使“全球极端工况”可在室内稳定复现。工程团队得以进行“热管理—气动—噪声—电控—密封—耐久”多学科协同优化。    氢能与感知:为下一阶段预埋“技术地基”  在氢能方向,FTXT氢能检测与研发平台具备高压循环、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性能等百余项能力,形成60万+小时的测试积累,并通过CANS/CMA认证,面向行业开放,定位“公共检测平台”;在智能驾驶感知侧,毫米波雷达微波暗室可进行20+项雷达目标模拟与射频测试,是推动4D成像雷达与更高阶智能驾驶验证的关键基础设施。对于企业而言,这些“长坡厚雪”的投入,是维持“技术生命线”的必需品。    五、全球化的“第二曲线”:从销量到“质量的全球化”  销量结构与全球布局  根据公开统计,长城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约123万台,并在2025年继续维持增长韧性;与此同时,品牌结构与价格带持续上探,新能源比重提升,海外业务日渐走向“本地化体系能力”竞争。行业研究机构也在其全球车企评价体系中,持续将长城作为“中国阵营”代表之一,关注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的结构性进展。  供应链国际化的信号意义  诺博进入全球零部件百强、在欧洲设制造与研发据点的事实,说明“以整车带动供应链出海”的模式正在转入“供应链本体的全球化竞争”。当中国汽车品牌的零部件公司可以与国际整车厂开展批量合作时,“中国制造”的含义被扩展为“标准、质量与交付的全球共识”。这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抗周期能力,也为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份额”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六、趋势展望: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走“难而正确”的路  技术路线的确定性:以“全栈自研+重资产试验”构筑门槛  在电动化、智能化进入“深水区”的阶段,单点技术的领先更容易被代差抹平,真正的竞争在于“系统工程能力”。长城以安全、NVH、风洞、整车试验场等重资产研发设施为底座,以动力总成、混动平台、智能底盘与感知体系的全栈自研为脊梁,形成“提质量、降成本、快迭代”的三角闭环。预计未来3—5年,这种“工程学护城河”将成为中国品牌迈向高端与全球化的共同分水岭。  市场结构的不确定性:多能源并存与全球政策分化  欧洲、东盟、拉美、中东等市场在补贴、关税与准入标准上的差异,将继续放大“多能源并存”的现实逻辑。长城坚持全动力布局、强调Hi4等“油电协同”方案的策略,有助于在不同法规与路况下实现“体验与成本”的最优解。生态出海(本地制造、供应链协作、服务与文化融合)将弱化单一市场波动,为长期稳态增长提供缓冲。    供应链国际化:从“配套能力”到“标准输出”  诺博进入全球百强、在欧洲落地研发制造的案例,提示“供应链国际化”并非被动随行,而是主动参与全球分工、共同制定标准与流程。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未来的核心议题不是“能不能出海”,而是“能否在供应链高价值环节中占据更大份额”,并将“质量与交付能力”外化成跨区域、跨品牌的“信任货币”。  组织与人才:把“热爱”变成可持续生产力  用教育、住房、生活圈与社群文化承托“长期主义”,既提高了组织韧性,也缓解了高强度技术攻坚中的人才焦虑。在竞争加速的周期里,这类“软性能力”将与“硬核技术”互为表里。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轮竞争,将是“工程学、经营学与社会学”的综合体。    结语  35年,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可以检验一家公司对初心与路线的忠诚度。长城汽车用一以贯之的“底层研发+重资产验证+生态出海”,把“可靠”从企业价值观铸成产业能力,再从产业能力拓展为全球化语言。  当中国汽车从“引进来”迈向“走上去”,我们更愿意把这场开放日解读为一份关于中国制造的确定性报告:它也许不会最炫目,但一定是最扎实的那类增长。所谓“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正在被一条条数据、一间间实验室、一道道工序和一批批走向海外的产业链伙伴,持续地、笃定地证明着。  举报/反馈

上一篇:
新疆喀什地区文联文艺骨干赴山东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
下一篇:
友发集团接待10家机构调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