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 | “基金+园区+产业”一体化 招商银行打造科技企业成长“加油站”
发布时间:2025-08-20

  走进上海松江区,这里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聚集了大量创新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此加速集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园区既是科技金融服务的流量入口,也是服务产品转化落地的推进器、加速器。我行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基金+园区+产业’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更好服务科技企业。”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深耕园区外,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例如推出“科创人才贷”,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难题;在科创企业高度集聚的重点区域设立科创金融特色支行,提供更加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科技贷款余额已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全部贷款高出5.8个百分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最快,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增速。

  降低信息不对称

  “基金+园区+产业”一体化模式是指银行通过对园区、基金、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协同经营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助力形成“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在实践中,产业园区通过高度集结基础设施、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人力等各类资源要素,也是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根据地”。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严含指出,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选择产业园区有诸多好处:

  首先,从研发需求角度看,科技企业从产业园区获得的专业支持能够满足其高强度的研发需求。众所周知,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其研发投入普遍占到营收的15%—30%,而产业园区则能够通过全链条的研发支持体系直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其次,从产业协同角度看,科技企业的业务高度依赖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园区具备生态化发展的优势,能够通过垂直产业集群效应形成协同网络。

  再次,从基础设施角度看,科技企业对网络、算力、数据等基础设施要求极高,产业园区能够通过专业化配套和数字化服务来精准匹配和满足这些需求。

  最后,从人才集聚角度看,科技企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产业园区能够通过人才生态构建和创新氛围营造,形成持续的人才虹吸效应。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在服务科技企业的过程中,银行通过联合政府、创投机构、产业园区等主体搭建协同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分散风险。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不断迭代全周期、跨界别、一站式的“产业园区综合化金融”,已成为新发展阶段金融机构服务支持科创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个领域中,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重点:

  一方面,整合外部资源,构建产业园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政策资源方面,构建金融机构与科技、财政、教育等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长效化沟通机制,为园区的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资金资源方面,整合商业银行、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证券公司、保险资管等主体,为各类型、各阶段园区企业“输血”“造血”;在产业资源方面,遴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象,为园区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便利;在渠道资源方面,加强与咨询公司、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等联动,有效连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另一方面,完善产业园区跨区域协同,助推“引进来”和“走出去”。比如,适应头部园区“异地孵化”“飞地经济”趋势,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股权投资等手段,提高跨区域的一体化服务水平,推动园区企业完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协调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深化与境外政府机构、投资促进机构、国际产学研单位等合作,支持国内产业园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等。

  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

  科技企业从一个专利、一个技术,到最后实现量产,中间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业绩表现无法在短期内衡量评判。

  比如,初期融资难是制约科研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为此招商银行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推出“科创人才贷”,为高校科研人才背后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纯信用的融资服务,旨在通过差异化授信模型,化解高校科研团队因“轻资产、无抵押”导致的融资困境。

  据了解,招商银行结合九大战略新兴行业特点和多维科创属性大数据,建立了科技企业资质评分模型矩阵,发现企业财务指标之外的成长价值。基于“资质分”及科技企业专属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策略,推出了科技企业专属融资产品“科创贷”,并根据数字化、标准化程度区分为“科创惠贷”“科创快贷”“科创易贷”三种模式。同时,聚焦供应链场景下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资金融通难题,推出纯线上化自动审批信用贷款“经销易贷”和“招链易贷”等产品。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须华斌表示,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主要面向由工信部和科技部两部委确定的科技榜单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潜力。“我们坚定地将服务资源向科技企业倾斜,尤其是为科技企业量身打造适宜的金融支持方案,目前户均科创普惠贷款规模低至200万元。这也充分体现了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秉持的‘从早从小服务,持续陪伴成长’的科技金融服务理念。”

  同时,考虑到上海的科创产业和科技金融企业具有鲜明的区域集聚特征,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在科创企业相对聚集的重点区域设立科创金融特色支行。目前,招商银行已在上海的浦东、闵行、临港区域设立了三家“科创金融特色支行”。2024年,将招商银行上海闵行支行申报纳入监管部门认定的科技支行,今年7月,闵行支行正式更名为“闵行科技支行”。这些科技金融专门机构都配有专门的科创金融团队,专注于科创企业金融服务。通过专业的服务团队,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可以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

  “科创支行将通过先试先行的模式,探索新产品、新服务,随后在全行范围内复制推广。”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计划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推进综合网点转型为“科创金融特色支行”,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的专业服务能力。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码。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提出科技金融体系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需求更相适应的目标,强调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年5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通过15项创新性政策统筹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工具。与《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切实破解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堵点难点问题,实现科技金融“破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告称,将“20湘路05”票面利率下调255个基点至1.6%
下一篇:
“AI智能体元年”开启 银行业掀起数字员工革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