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上汽集团“加速”转型,合作布局动作频频
发布时间:2025-08-20

  8月15日,有目击者捕捉到余承东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嘉定,他与上汽集团掌门人贾健旭并肩,共同试驾了即将闪亮登场的尚界H5。夜幕降临之际,智己品牌的全新一代LS6也悄然拉开了预售的序幕。仅仅三日之后,即8月18日,AUDI E5 Sportback亦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开启了预售之旅。又过了两日,8月20日,尚界官方微博上,H5的内饰官图惊艳亮相,并正式宣告了8月25日预订通道的开启。  image.png  这些看似各自为政的举措,实则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节奏明快、布局精妙的蓝图。从智能科技的飞跃,到品牌形象的塑造,再到平台生态的构建,各个层面的成果如同璀璨星辰,在同一时间窗口内交相辉映,昭示着围绕上汽展开的新一轮丰硕成果已然落地。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智能汽车领域,创新与稳健似乎成了两个难以调和的极端。一味追求创新,容易与现实脱节;而过度依赖稳健,则难以突破现有的局限。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上汽,正是这样一家企业,它从几十年前与大众、通用的合资合作中汲取智慧,确立了合资模式的典范;而今,它又与奥迪、华为在整车体系上展开深入合作,始终走在变革的前沿。无论产业框架如何更迭,上汽都能在保持自身稳定的同时,率先交出下一阶段的辉煌答卷。  正因如此,在这个变化最为剧烈的年份,行业反而将目光重新投向了上汽。因为只有上汽,能够在智能技术的爆发、平台生态的更新、以及整个行业生态的重构中,将“新”的探索与“稳”的交付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系统之中。  01中国汽车市场化之路,上汽功不可没  在探讨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前,我们不得不先提及那些为今日这场竞争奠定基石的企业。上汽,便是其中之一,它无需借助回忆来彰显自己的奠基者身份,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了中国造车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跨越。  image.png  1983年,第一辆合资轿车在上海安亭的旧厂房中诞生,全车零部件由德国空运而来,七名工人凭借手工敲打,打造出了第一辆桑塔纳。跨国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通过上汽的引入,为中国汽车产业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当时的桑塔纳,几乎只有轮胎和车标是中国制造的,国产化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上汽不仅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更发动了105家零部件企业、6所高校、7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他们引进工程师、设立产业基金,为中国造车产业打下了供应链、技术链、管理链的第一根坚实桩基。  正是在这套体系之上,帕萨特、别克新世纪、GL8等热销车型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成为了一代人的消费记忆,更催化了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品质与身份象征的深刻认知。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上汽通过引入并再发展,带领中国汽车真正接轨了全球汽车工业的成熟体系。  image.png  如果说上汽牵头的合资为中国汽车提供了第一个坚实的支点,那么其在自主品牌探索上的表现,则充分展现了上汽作为开拓者的另一面风采。2006年创立的荣威品牌,打破了自主品牌难以进入中高端市场的困境;2010年推出的MG6,以运动化的定位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多元化图谱。再到2016年荣威RX5首次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率先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汽车领域,以及“七大技术底座”的提出,上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再造体系”,形成了面向下一个周期的自主能力结构,并反哺给跨国车企。在这个过程中,上汽一次次扮演着汽车行业变革的破局者角色。  image.png  放眼全球,2012年上汽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2013年泰国工厂竣工投产,再到名爵在欧洲市场的热销,上汽的国际化步伐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另一种发展参照。回望从1984年到今天的40多年历程,上汽凭借一项项具体的制度设计、产业组织和产品决策,将自己铸造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根基之一。上汽的故事,串联起了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合资到自主、从燃油到新能源的全过程。  02新势力技术叠加,难敌上汽深厚底蕴  眼下,对于造车这件事,业界有个共识:想看热闹就去看新势力,想研究门道就去看上汽。新一代智己LS6和AUDI E5 Sportback,一个站在自主品牌的前沿,一个站在合资品牌的前沿,均出自上汽之手。  AUDI E5 Sportback在中国的落地,对于奥迪和上汽而言,意义远不止于多了一个新能源产品那么简单。它是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ADP平台首次亮相,从底盘调校到系统架构,再到电驱控制,研发主导权首次从德国总部部分转向了中国团队。更重要的是,这台车的辅助驾驶系统交给了Momenta来打造,而底盘、转向、刹车、CDC减震、空气悬挂等硬件响应能力,则全部源自上汽几十年对技术制造的深刻理解和奥迪标准的严格验证。  image.png  另一边,新一代智己LS6搭载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是上汽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结晶。1500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450公里的纯电里程、冬季低温充电起始功率高达170kW,这些参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热管理架构、电芯负极设计到整车能耗控制等各个环节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消费者能感受到的是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充电310公里的便捷,但行业知道,这背后是电控系统的完整性和热管理算法的持久耐力。  当所有新势力的技术还围绕着强烈消费感知的产品点进行内卷时,上汽早已将平台、动力、智驾、制造四大系统打通,完成了技术的全域构型。在智驾领域,AUDI的Momenta、上汽大众的大疆卓驭、智己上的英伟达Thor+520线超级激光雷达,共同构成了上汽的智驾生态;在动力领域,燃油有第五代EA888发动机,纯电有固态电池,最新的恒星超级增程也已落地在智己新一代LS6上。  image.png  所有外显的技术,都源自上汽深厚的底蕴和不懈的努力。上汽所拥有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无疑是众多新兴汽车势力难以企及的坚固壁垒。在上汽庞大的产业体系中,从华域线控技术到底盘响应速度的领先40%,再到零束智驾系统历经百万公里的严格验证,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调校、三电总成的完全自主研发,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市场的反复检验,已然成为上汽的独门秘籍。反观新兴汽车品牌,它们大多仍依赖于博世、宁德、地平线等外部供应商体系进行组装与整合,自主研发与自持技术更多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智能与整车的完美匹配,动力与电池的高效协同,这些都需要经过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一套系统化的能力体系,绝非几次OTA升级就能轻易弥补的。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新兴汽车品牌在追求技术噱头的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大规模交付的考验时,各种问题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浮现。  若将视野进一步拓宽,上汽的技术成果正不断向整个行业辐射。华域汽车为特斯拉、宝马等知名品牌提供零部件,零束的智能座舱系统更是授权给东风使用,联合电子的动力系统长期为一汽、广汽等巨头供货。这些技术能够被全行业乃至头部企业所采用,本身就是对其成熟度与稳定性的最佳证明。这也充分说明,上汽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上已具备了向整个行业赋能的深厚实力。  8f68d88a-a7ab-48d4-a292-1d3a17e955d3.png  换言之,新兴汽车品牌追求的是想象力、爆点和消费感知,而上汽则更注重体系力、落地能力和验证能力。在产业新一轮的竞争中,谁能够做得更深、更广、更成体系,谁就能在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这正是上汽“一个顶一群”的底气所在。  image.png  上汽再次蓄势待发,准备迎接“开花结果”的时刻。在汽车行业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里,最难的并非找到合作伙伴,而是如何将每一次合作都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上汽从与大众、通用的合资合作,到与阿里共创斑马系统,再到如今与华为、奥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深度联动,几乎参与了每一代汽车技术变革的合作机遇,且总是走在最前沿、最具多元性的那个。以华为为例,早在2018年,上汽就与华为围绕智能出行生态、C-V2X技术试验、整车电子架构、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系统性联合研发机制,而非简单的品牌联名合作。  image.png  事实上,上汽在汽车行业的每一次重要布局都堪称经典。从80年代桑塔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张合资名片,到朗逸成为最成功的合资自主车型,打通本土化研发路径;再到2010年前后途观引爆城市SUV赛道,定义中国消费者对城市SUV的基本认知;2016年上汽与阿里联手发布荣威RX5与斑马系统,开启互联网+汽车的浪潮;2018年Marvel X成为中国首批L2级量产车型;2023年智己成为中国首批获得L3道路测试牌照的本土品牌;直至2025年尚界与AUDI E同时进入智能化落地期,这些产品无一不具有改变产业结构的划时代意义。  image.png  也正因如此,上汽才能在智能化转型的激烈竞争中率先崭露头角。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余承东直言“尚界将大爆”,并提醒上汽“准备好产能”。如今尚界尚未上市,就已有超过1500家经销商报名加盟,包括保时捷、沃尔沃、路特斯等豪华品牌渠道也主动转投。尚界并非“另一个鸿蒙智行”,其15-25万元的价位真正将智能从“高价值”转变为“高普及”,实现了“人人可用”的突破。在不断堆料拉高溢价的行业里,连华为都承认智能普惠的难度,但上汽却做到了。上汽既有在整车电子架构上的重构能力,也有成熟制造体系带来的成本效率优势,才让尚界实现了这一突破。而“又好又便宜”这一承诺,正是许多造车新势力多年来一直未能兑现的。  另一方面,奥迪也在与上汽的合作中完成了新能源时代的价值定位转变。从品牌力和设计语言,到用户信任和技术筛选,豪华的内涵被重新定义。AUDI E5 Sportback作为双方合作落地的起点,背后依托的是上汽对整车平台、电池系统、智驾验证的完整掌控能力。对于用户而言,这种合作的价值不在于添加了什么新技术,而在于豪华品牌帮助用户做好了技术筛选。

上一篇:
“AI智能体元年”开启 银行业掀起数字员工革命
下一篇:
e法耀陇原|庆阳:法治护航数字经济 黄土大塬崛起“中国算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