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行动的力量 | 叶军:以“三争”淬炼匠心
发布时间:2025-08-20

  行动的力量

  有一双手,叫做宝钢人的手

  每一双努力工作的手

  每一个全力奔跑的人

  都彰显着无穷力量

  面对当下形势,公司号召广大员工要坚定信心,战危机、创一流,这个信心不仅来源于宝钢强大的体系优势、先进的装备优势,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我们可信、可爱、可敬的宝钢人。正因为每一个你,在岗位上绽放微光,才照亮了宝钢发展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每一个你,在岗位上行动起来,才汇聚了宝钢发展的力量。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任何目标的实现,都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都是一个个行动的积累,让我们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化成每个人岗位上的小目标,在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把行动交给现在,将优秀成为习惯,将“第一”成为常态,团结协作、创造价值!

  《行动的力量》将会展现每一刻拼尽全力、勇往直前的你。

  叶军:以“三争”淬炼匠心

  

  在武钢有限热轧2250分厂粗轧区域,有一位被大家称为“老黄牛”的区长——叶军。他对生产现场有种近乎偏执的敏锐,对流程细节的掌控更是达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这份异于常人的专注,让他成为2250粗轧区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二十二年来,他用一股独特的“轴”劲,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与同伴们一起负重前行、创新创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三争”精神的新内涵。

  “停掉它!”——数据较真,“抠”出34万真金白银。

  

  在别人眼里“反正就这么用”的轧制油,对设备磨损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然而,始终浸染在“三争”精神中的叶军却较上了真。“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革故鼎新?”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与伙伴们连续多天蹲守现场,一丝不苟地收集每一份磨损参数、追踪每一次油品损耗。冰冷的数据最终给出了强有力的答案:没有它,设备一样扛得住!一份掷地有声的报告出炉,一笔高达34万元的年度成本被硬生生“叫停”。

  “换得少,干得好!”——死磕曲线,通过“延寿”降本增效。

  

  粗轧区的命脉——定宽机压模和E2立辊,常规按固定周期更换,更多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判断。叶军却对这种“惯例”提出了挑战:“换下来的备件,真的就走到寿命终点了吗?”他牵头成立攻关组,将“三争”精神融入实践,带领团队死磕磨损曲线,反复论证。

  结果令人惊喜:压模更换周期成功从1周延长至2周,立辊周期更是拉长到惊人的6周,而设备磨损程度和产品质量几乎不受影响!周期优化带来的是效率翻倍提升,成本则是哗哗地往下降。

  13分钟!——巧思妙想,换辊“极限提速”破瓶颈。

  

  热轧生产线分秒必争,换辊环节曾是拖累效率的“卡脖子”难题。从最初的半小时煎熬,到如今的“眨眼功夫”,叶军深度参与并推动了这场技术攻关。“能不能实现自动换?能不能做到一键零调?”带着这些大胆设想,他与团队反复试验,创造性地提出优化方案,在每一次换辊间隙争分夺秒地验证。无数次的调试、优化和流程再造后,最终将换辊时间压缩至13分钟!这场极限提速,有效打通了产线效率的关键瓶颈。

  二十二年光阴流转,叶军却始终如一地扎根在轰鸣的轧线。他用“三争”精神引领方向,以满腔热爱驱动钻研,在他与同伴们共同努力下,2250粗轧区生产效率效益节节攀升。

  轧机的欢唱,是永不停止的前进号角,这位匠人用汗水书写的三争故事,仍在火热的生产线上激情延续……

  力量誓言

  打破思维惯性,将“三争”精神融入实践。

上一篇:
小米16或首发澎湃OS 3正式版,有望致敬苹果“灵动岛”设计
下一篇:
代码到自然语言,AI时代程序员群体的变与坚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