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以卓越绩效管理锻造“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8-20

  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和“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契约化”基本管理原则。  聚焦经验反馈,凝练良好实践,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助推全产业链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协同进阶,久久为功打造中核集团新时代卓越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文章精选于中核集团《工程管理双月观察》  投稿邮箱 wuchenghao@cnncnit.cn  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天然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使命,在中核集团、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统筹下,积极推进内蒙古铀矿大基地建设。“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作为内蒙古铀矿大基地建设的旗舰项目,聚焦第四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深度建设,创新提出以数字建井、数字化远程管控中心、智能化分析中心为载体,以绿色高效、智能融合为核心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绿色无污染、减碳可持续、生产高效益”的铀矿开发新范式,致力成为铀矿采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战场和排头兵。项目团队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引领,系统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落地,推动“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提前完成节点目标。  良好实践  1.高层引领,以“系统性思维”破解重大项目开局瓶颈  中核铀业发挥顶层统筹优势,针对铀煤资源叠置的复杂条件,系统协调多方资源突破铀矿业权办理难题,提前谋划项目立项、矿业权、用地手续办理全流程,以“清单化推进、节点化管控”模式跑出手续办理“加速度”,保障项目顺利启动。  在设计阶段,中核内蒙古矿业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对接组,与EPC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建立高频次高层对接机制,创新采用“图表式部署+动态调整”模式,推行“技术交底+需求反推”双轨推进工作法,将设计周期细化至每日时间节点,实施“图纸交付倒计时”管理,高效完成“国铀一号”示范工程设计图纸编制与审核,实现从“纸上规划”到“蓝图落地”的精准转化。  2.四级联动,以“三力引领”工作法激活项目管理动能  中核内蒙古矿业党委创新实践“三力引领”工作法,构建“公司-现场指挥部-党员先锋队-参建单位”四级联动管理体系。公司层面统筹决策、现场指挥部一线督导、党员先锋队攻坚突破、参建单位协同执行,形成“决策-督导-攻坚-执行”的闭环管理链条,显著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其一,决策引领力。业务分管负责人坚持常驻现场指挥部,全面负责项目指挥调度,通过建立“晨会部署-日间巡查-夜间复盘”全天候工作机制,每日梳理施工难点、协调资源配置、调整进度计划,确保管理无缝衔接。在晨会部署阶段,负责人组织团队明确当日施工目标、任务分工和安全要求;在日间巡查时,深入一线检查进度、质量和安全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隐患;在夜间复盘中,系统总结当天问题、分析根因并制定优化措施。  其二,技术把控力。组建由8名行业技术专家领衔的“技术特勤组”,运用“显微镜查不足、放大镜抓细节”工作法,对上千张设计图纸开展多轮次联合审查,优化设计方案,修正技术参数,为施工建设和生产试运行提供精准技术支撑。  其三,执行推动力。创新“红黄蓝”三级工序管控机制,根据施工节点,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按照施工顺序和重要程度划分为红色关键工序、黄色重要工序、蓝色常规工序,依据工序优先级实施分级管理,逐日倒排施工计划,重点监控关键路径节点,确保单体工程竣工节点误差控制在1天以内,显著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三力引领”工作法示意图  3.靶向施策,以“六维管控”机制打通项目施工脉络  为确保“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按期完成“430”(井场抽注系统联调联试)“630”(井场—水冶系统联调联试)两大关键节点,项目团队聚焦电力、土建、钻孔三大核心工程,创新构建目标统筹、责任明确、措施精准的六维管控机制,以“重点工作一盘棋、时间节点一根线、任务清单一表清”为抓手,全面打通施工脉络,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重点任务六维管控机制“星盘”示意图  政治引领:强化政治担当,高位推动落实  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任务,秉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工作理念,构建“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包片、责任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按月召开项目推进会、按周实施专项督查,确保各项任务部署落实到位。  考核驱动:量化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将进度、质量、安全指标与参建单位绩效直接挂钩,通过“周通报、月评比、季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队伍积极性,强化队伍责任感。  现场管控:优化现场管理,打造标杆工地  以施工现场标准化为底线,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强化工序衔接协调,针对钻孔施工各个环节安全管控注意事项,制定《钻孔工程施工关键工序管控清单》和《钻孔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手册》,明确“风险点-责任人-处置时限”,实现风险识别、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质量保障:严抓质量管控,树立效率意识  系统总结以往钻孔施工经验教训,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推行“第一工程验收制”(每类工程首次完成施工需经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四方联合验收)与“工序交接双签制”(上道工序未达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将质量合格率纳入班组、参建单位和总承包考核中,并与进度款挂钩,实现施工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  钻机施工重点管控节点流程图  安全坚守:坚守安全红线,压实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及各参建单位严格履行主体安全管理职责,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系统宣贯安全红线行为清单,严格执行红线行为清退制度。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由总承包单位统筹建立设备设施管控台账,对重点设备实施统一规范管理;针对施工人员,结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外来施工人员管理要求动态更新人员信息台账,并通过“三级安全教育+每日班前交底+专项应急演练”模式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管理要求宣贯,确保施工“零事故”。  创新推动:鼓励创新驱动,提升施工效能  通过调整参建单位施工工程量和资金支付比例,引导参建单位聚焦钻孔效率提升、二次成井工艺改进及设备节能改造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累计采纳创新建议15项。其中,经优化的“双刀复切+裸孔洗井+活塞洗井”二次成井工艺技术,对保障钻孔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统筹推进,以“三个穿透”实现项目全链条协同管理  为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现场指挥部与总包、监理单位实行“一体化”办公,构建“设计-施工-反馈-改进”全链条协同体系,通过“问题池-对策库-销号制”和“日调度-周复盘-月考核”动态管理机制,前端动态归集现场问题入“池”,中端组织专家论证形成“策”,末端跟踪整改效果“销”号,环环相扣打通管理堵点。同时发挥“国铀一号”技术服务团队“前后方联动”优势(前方团队现场解决突发问题,后方专家依托数据实时分析提供决策支持),以组织穿透、技术穿透、责任穿透“三个穿透”实现全链条协同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5.数字驱动,以“三位一体”智慧工地赋能管理升级  依托中核集团“数字核工业”战略部署,中核内蒙古矿业充分发挥自身数字化建设优势,深度融合参建单位信息化资源,以“安全管控智能化、生产调度可视化、项目管理集约化”为核心目标,打造覆盖全场景、贯穿全流程的“三位一体”智慧工地系统,推动项目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高质量建设注入数字动能。  6.党建引领,以“党建+项目”筑牢高质量建设红色引擎  中核内蒙古矿业党委坚持以“大党建体系”统揽全局,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为“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实现“六大控制七个零”管理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公司以“党建+项目”为关键抓手,围绕“党建+项目安全”“党建+项目质量”“党建+项目廉洁”三大工程主题,与参建单位创新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通过将党组织建在施工一线、党员责任区设在关键岗位,实现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以实际成效检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总结与展望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引领,通过系统性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形成了六大核心管理经验。一是“系统性”思维破解开局瓶颈;二是“三力引领”激活管理动能;三是“六维管控”打通施工脉络;四是“三个穿透”强化全链条协同;五是“三位一体”智慧工地赋能数字化转型;六是“党建+项目”筑牢红色引擎。展望未来,中核内蒙古矿业将持续深化卓越绩效模式贯标导入,以“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为基点,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数字赋能与党建引领优势,推动项目向“绿色、智能、高效”的铀矿开发新范式全面升级。同时,依托项目实践经验,积极打造行业标杆标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天然铀产业核心竞争力注入更强动能。  作者|杨敬李光辉王如意

上一篇:
首发价379元小米上架“米家无线直发梳臻爱礼盒紫色”
下一篇:
核电运行领域管理层2025年经验交流会召开!我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难题,水母入侵逼停法国最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