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网传“雷军转移50亿美金”,是谣言还是行业惊雷?
发布时间:2025-08-20

  8月8日,推特上一张关于“雷军向海外转移50亿美金”拼接图片,短时间内疯狂传播,小米雷军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彼时,一位推特博主表示:“小米雷军被曝通过富国银行茅晨月向海外转出50亿美金。雷军这是准备效仿潘石屹吗?只是现在效仿已经太晚了,门已经关上了,大家就等着被打吧”

  

  以“富国银行”“茅晨月”事件增加神秘感,关联真实感,用“效仿潘石屹”激起网友信任危机,这套“外资银行+中企巨头”的万能公式,煞有其事地塑造了一件完整叙事。

  小米集团针对资金转移传言的反应也很迅速,推特早上出现的帖子,下午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表示:“经核实,小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和富国银行以及“茅XX”开展过任何合作,也未有任何形式上的接触。相关言论均已取证,并已经启动司法程序追究造谣传谣者法律责任!”

  

  随后各大媒体都开始报道小米辟谣向海外转出50亿美金的新闻,截图中的推特账号被封禁,在推特上也查询不到相关截图信息。

  根据事情的来龙去脉,迅速辟谣的小米集团,已经明确表示与资金转移无关。现阶段,只是小米官方层面辟谣。这种关乎国内外大额资金流动的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接下来需要等待司法机关等官方部门的最终判定。

  在这场看似精心策划的传言闹剧中,除了雷军这一最大受害者之外,“富国银行”“茅晨月”“潘石屹”等地点/人物的出现,同样引人关注,为什么这一传言,偏偏将雷军和他们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富国银行和茅晨月:事件的架构和支点

  每一个事件都需要背景架构和支点,富国银行外资金融银行;茅晨月国际保理商联合会主席/中国依法限制出境外企高管的身份,成为小米资金事件的最佳道具。

  富国银行,美国百年金融巨头,事件中提到的保理业务是企业跨境资金管理的常规工具,所谓保理业务就是企业把应收的货款等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提前给企业提供资金,同时保理商还可以提供账款管理和坏账担保服务。

  富国银行在中国同样设置有分行,根据商业登记记录显示,富国银行在2005年和2015年分别在上海/北京设置了分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富国银行并没有中国本土注册成立,因此富国银行在中国的一般业务通常会受到限制,这进一步促使了保理业务成为富国银行中国分行的主要业务。

  

  富国银行之所以在传言事件中被偷换概念成“富豪洗钱通道”,主要是其本身也不“干净”。2016年富国银行被曝光:员工为了业绩指标,伪造了200多万个虚假账户,被美国罚款1.85亿美元;2020年美国政府疫情救济金被富国银行滥用,超过2.5亿美元救济金不知去向,富国银行开除了100名员工;2022年,富国银行因为反洗钱漏洞,被美国政府罚了37亿美元。

  

  

  如今,茅晨月作为富国银行就保理业务部门的高管,最近在中国,又因刑事案件被禁止离境、配合调查。富国银行“帮助雷军转移资金”的传言就有了滋生的温床。富国银行在拥有大量“前科”的前提下,别说普通民众容易先入为主,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同样会加强监管力度。

  有了背景,就轮到“主角”登场。

  资料显示:茅晨月领导的部门掌管着富国银行80%的中美跨境保理业务,仅2025年上半年,茅晨月就处理中国企业超过17亿美元的供应链融资,其中就包含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深圳芯片材料商。在这批中国企业中,同样明确提及到小米和蔚来。

  不过,在今年7月份茅晨月被限制离境接受调查之后,小米和蔚来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和富国银行以及“茅XX”开展过任何合作”,直到今天才划清界限,也助长了传言的蔓延。

  这件事的另一个背景是宗庆后事件。最近,宗庆后的三个子女起诉宗馥莉,要求获得宗庆后留给三个子女的18亿信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富豪借信托向海外转移资金的关注和批评。

  回到此次事件上,茅晨月之所以能充当关键支点,除了富国银行高管身份外。茅晨月曾公开宣称为了“搭建中美金融高速公里”,设计了一套创新保理方案,能为中国企业节省30%的跨境融资成本。

  茅晨月这套系统方案最牛逼之处在于构建了“本外币一体化共管账户体系”,可以通过API接口直连企业的ERP系统(ERP既整合客户、项目、库存、采购、生产等核心业务模块的企业管理系统),把传统15到30天的融资周期压缩到72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通过设计多级证券化产品,甚至让中国芯片企业拿到了低至4.2%的跨国融资利率,远低于传统渠道的4.8%至7.58%(美元)。该模式曾被FCI评为“2025年跨境保理创新案例”,并计划在全球推广。

  

  然而由于跨境保理常游走于中美法律边缘,中国对海内外资金流动、反洗钱和资本管制更加严格,而美国法规则更加注重金融透明,两者差异容易导致规范漏洞。因此,茅晨月所谓创新保理方案和灰色资金通道往往只隔着一层纸。

  如此以来,一方面茅晨月保理业务确实跟中国企业有所往来,另一方面2025年7月茅晨月被中国依法限制出境,涉及一起刑事案件,背上了司法嫌疑。

  因此整个传言事件,人们把茅晨月的司法案件与小米资金动向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引发太多联想,如果局外人不懂内情,把“保理业务=洗钱业务”,“限制出境=经手业务统统违法”,“外资企业在华经营=中企勾结外资转移资产”概念混在一起时,这个传言就蔓延开来。

  富国银行,茅晨月、潘石屹、宗庆后、小米雷军,这些背景和字眼混在一起,让网友瞬间陷入情绪洪流中。

  至于“小米雷军转移资产”这个传言的真假如何,还是前文那句话,让子弹再飞一会,让法律事实说话。

  从另一角度来看,关于“雷军转移资金”传言,之所以能够冲击网友情绪并迅速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信任感”。

  车企翻车,富豪跑路

  中国民营企业家在海外资产的动向,始终是大部分网友敏感的情绪阀门。

  一方面中国富豪自带话题和流量,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群众的情绪,即便是路人,加之如今贫富差距更加分化,信任危机+敏感情绪+网络流量共同滋养的蛊,一旦爆发就难以平复。

  另一方面在富豪跑路的众多案例中,车企翻车或楼市崩盘对大众消费者的伤害是最深的。

  贾跃亭作为汽车行业的“潘石屹”,在乐视崩盘后,同样将“暗度陈仓”的把戏玩得飞起,在国内变卖资产,个人申请破除重组,将FF股权转入信托组织,表面上放弃控制权,实则通过擦边协议掌控公司,在国外FF母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通过隔断中美资产关联,让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法直接追踪美国资产。

  那些破产的造车企业也是如此。例如哪吒汽车,向内面对公司员工减薪,并且以“公司上市”为诱饵,诱导6000名员工出资认购哪吒汽车5%的股权,员工累计出资2亿元,资金非但没有进入公司账户,员工股权也属于未登记状态,2025年6月员工集体诉讼方运舟涉嫌合同诈骗,尽管公安部门已经冻结资金,但方运舟通过离婚剥离向海外转移的资金已经难以追回。

  

  向外税务拖欠44万元,新能源骗补12亿,以及因为骗补产生的大量零公里二手车,对行业和消费者都造成了极大伤害。

  为什么“雷军资金转移”传言能迅速传播?或许正因为车企翻车,富豪跑路的案例太多,人们对企业的信任之墙早已崩塌,关于富豪资金转移的情绪,往往一点即燃,哪怕只是社交平台上一张模糊的拼接图片,配文提句“效仿潘石屹”,就能引起人们对部分中国富豪润出国外的无限联想。

上一篇:
产能大幅提升驱动业绩成长 尚太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37%
下一篇:
开源证券-奥飞数据-300738-公司首次覆盖报告:IDC领军企业紧抓AIDC新浪潮-250818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