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连续三年,长沙6区稳居前50的“区动力” | 山水洲城记
发布时间:2025-08-20

  8月16日,在“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上,壹城智库发布的《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长沙市雨花区、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望城区上榜2025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分别位列第5位、第21位、第25位、第28位、第38位、第50位。  橘洲君梳理壹城智库近3年发布的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地级城市市辖区)发现,连续3年长沙6区全部跻身50强,其中雨花区稳坐第五。今年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也都实现了位次跃升。  这一评价体系涵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六大维度,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城乡协调、生态质量等18项准则层指标及百余项具体指标。  橘洲君此前写过百强县、百强镇,终于迎来了百强区。那么,长沙6区稳居前50的“区动力”从何而来?今天橘洲君从经济活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绿水青山来一一解码。  长沙六区上榜2025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图源:壹城智库  一  市辖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地区生产总值是综合指标中的首个考量参数。《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65个市辖区的GDP超过了2000亿元,其中地级市市辖区15个,雨花区和岳麓区双双跻身这一行列。  经济活力是底气,靠的是实打实的城区实力。  “产业立区”是雨花区秉持的发展理念。而制造业是雨花区力量之源。每5颗工业镜头有1颗“雨花造”;每1.25条造纸生产线有1条“雨花造”;每8台激光加工设备产品有1台“雨花造”;几乎每辆铁路机车轨道线路传感器和监测系统都是“雨花造”……当智造“风口”聚集城东南,工业之花迎风而开。  在产业提质赛道上,雨花区在低空经济领域表现亮眼。自2024年“湖南·雨花AI+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以来,雨花经开区已集聚了2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企业,雨花“低空”正高飞。  从“岳麓山下好读书”到“岳麓山下好创业”。石亮摄  岳麓区的进阶之路与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密不可分。作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内集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形成“高校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体系。  2024年岳麓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29.9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26.71亿元。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4998件,同比增长12.5%,培育出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导航、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  二  《报告》分析,位于中心城区的市辖区在加快城市更新的同时,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见缝插针”发展都市型工业;近郊的市辖区凭借广阔发展空间和良好配套,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有巧思,“中心”和“近郊”各走各的路子。  芙蓉区和天心区的现代服务业焕发新活力。  “寸土寸金”的芙蓉区,2024年GDP达1332.54亿元,第三产业占比87.6%。其中,五一商圈作为全国知名消费地标,今年“五一”期间,长沙五一商圈核心区累计客流达112.68万人次。  同时,金融业加速发展,2024年,芙蓉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35亿元,实现金融业全口径税收20.02亿元。国任财险湖南分公司、小康人寿湖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企业成功落户。  在黄兴路步行街,游客们纷纷打卡长沙地标。彭福宗摄  2024年,天心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规划“两区一带”演艺矩阵,以五一商圈、田汉大剧院为核心,串联湘江沿线酒吧资源,推动剧场与夜经济深度融合。随着十六届全运会花落湖南,长沙奥体中心、省体育训练基地、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子天心。  长沙奥体中心规划示意图。项目方供图  今年上半年,开福区GDP同比增长3.3%,规工增加值(4.1%)、社零总额(6.8%)、市区两级税收(5.91%)、进出口总额(50.5%)等指标增速较好,均居内城区第二。不断增长的数据里,藏着“文化+科技”的巧劲。  8月7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携手企业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V(video)谷”在文化科技产业深度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路径。如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已成为“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的排头兵,数字文博、数字文旅、动漫游戏、微短剧等一批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周水生摄  短短5年里,望城智能终端产业链从零基础到直逼千亿级,如今以长沙比亚迪电子为龙头,望城聚集了利亚德、大华科技、比路电子、德赛电池等智能终端链上企业154家。  三  新质生产力成为市辖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量。《报告》提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产品产量年均增速超20%。这组“全国数据”在长沙六区有更具体的“落地版本”:  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比亚迪长沙工厂。王志伟摄  走进长沙比亚迪雨花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臂伸缩旋转,数千台全自动化机器人“共舞”。从2009年落户雨花至今,比亚迪在“向新而行”的路上从未止步。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电动汽车54亿元,增长56.4%,其中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出口占比超八成,保持增长58.6%。  走进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的土方机械园区智能工厂,整个园区有300多个机器人工友,分布在备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等不同工位。从来料的配送、调度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再到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贯穿整个过程,园区实现了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的“效率奇迹”。  新质生产力在发力,新动能跟着智造走。  2025年前7个月,长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99.7亿元。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智能生产线上,一块块巴掌大的电池片经过焊接、叠层、层压、测试等一系列工序,变成太阳能光伏组件。“近年来,我们开发了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等符合海外市场需要的光伏产品,畅销非洲、中东、欧洲等地。”湖南红太阳新能源财务副总监朱立博介绍,上半年企业对外贸易同比增长30%。  四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市辖区的高质量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7月31日,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发布,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欢乐城矿坑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从工业烟尘到草木葱茏,从机器轰鸣到游人如织,湖南湘江新区充分利用废弃巨型矿坑独特的地形高差条件,采取“生态+人文景观+旅游产业”的修复模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深坑乐园——湘江欢乐城,不仅擦亮了生态底色,更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站在长沙圭塘河井塘海绵公园观景平台上,这条曾因工业废水直排变成“臭水沟”的城市内河,如今能创造出2.75亿元预期运营收益。作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试点,这里的1400亩修复绿地被转化为经营性资产,5%的配套商业用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13.8亿元,形成“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商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邹麟摄  “你看这水多清,树多绿,傍晚来这里散散步,别提多惬意了!”走进望城区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来此运动健身、散步休闲、露营遛娃的市民络绎不绝。如今,湖畔近3000亩的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已成为城市“生态新IP”,2025年湖南省农耕文化与耕地保护十大优秀案例公布,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  长沙六区连续三年跻身全国50强的“区动力”,藏在每一片区的特色赛道里,也融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里。那么,你眼中长沙六区的发展亮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的长沙“区动力”。  记者/刘丹  编辑/尹玮校读/李乐  初审/胡兆红终审/李辞

上一篇:
某头部智驾算法方案商,被央企主机厂控股投资事宜确定,并正在开发地平线平台方案
下一篇:
国务院部署激发消费新动能 京东PLUS企业会员8大专属权益为企业减负增活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