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重载无人机四机联吊首次运用于贵州省220千伏输电线路施工现场
发布时间:2025-08-20

  “大家请注意,准备起飞!”8月18日,在贵州贵阳花溪区燕楼镇林卡至青岩220千伏输电线路施工现场,4架重载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4分钟便将374公斤塔材从山脚塔材堆放地运送到山顶目的地。  四架重载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4分钟便将374公斤塔材从山脚塔材堆放地运送到山顶目的地。陈炎摄.JPG  四架重载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4分钟便将374公斤塔材从山脚塔材堆放地运送到山顶目的地。陈炎摄  本次无人机塔材运输,共使用了4台运载200公斤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和1台100公斤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创新采用集群和流水线作业方式,即根据塔材单重,通过单机运输、两机联吊、四机联吊方式进行,实现最大单次吊重500公斤,这是贵州省220千伏输电线路首次采用载荷500公斤的重载无人机四机联吊运输塔材。  “此次运输的塔材为IN11号直线塔,塔材总重量26吨,超300公斤的单件塔材有5个。”南方电网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吊装总指挥谢秋阳介绍,现场运距300米,高差63米,吊运单件塔材最大重量达到374公斤,考虑到海拔高度影响以及飞行的运输安全和效率等,现场对大单件运输采用了四机联吊方式。  据悉,林卡至青岩220千伏输电线路途经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燕楼镇、马铃乡和贵安新区马场镇,海拔1100-1400米,沿线交通不便,地势起伏较大,对施工材料运输影响较大。其中,IN11号塔远离公路,以往运送材料,需要新修一条运输道路或者采用索道运输方式。  “不管是修路还是索道运输,在跑流程、青苗协调等方面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谢秋阳介绍,如今,在电池保障充足的情况下,按现场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重无人机四机联吊理论上在有效吊运时间内可以完成1基直线塔塔材的吊运工作,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节约了合法依规手续办理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为后续推广积累了经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整体地貌以高山、丘陵和峡谷为主,地势起伏和海拔悬殊较大。绝大部分输变电项目架设在崇山峻岭、沟壑峡谷间。  “从贵州的地形地貌和电网建设的实际运用场景来说,这次吊运是电网领域物资运输探索新的实现路径,非常具有借鉴价值。”贵州电网公司基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无人机多机协同吊运实践,实现了电网领域工地运输作业方式的变革,是贵州电网公司推进机械化施工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推动电力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验证。(陈炎)

上一篇:
市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半年完成销售212亿元
下一篇:
昊铂HL增程版26.98万起,增程60度电成流行趋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