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全局之所需”释放“一域之所能” 在勇挑大梁多作贡献中厚植发展胜势
发布时间:2025-08-20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最关键的战略牵引。  深刻理解“最关键的战略牵引”,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全局之所需”与“一域之所能”的辩证统一关系。唯有胸怀“国之大者”,立足“鄂之所能”,在服务全局中彰显担当,在发挥优势中寻求突破,在勇挑大梁中多作贡献,才能将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牵引转化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苏娜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中部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萌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    中国信科集团无线产业园,技术人员在多探头球面近场检测实验室测试通信基站天线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摄)  [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  八个显著特征  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  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  改革开放示范城乡区域协调  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  “三步走”安排  一年开新局  五年大变化  十年结硕果  七大战略  能级跨越科创引领  产业倍增枢纽提能  美丽湖北文化创新  区域联动  一个牵引、两大保障  支点建设  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抓住了支点建设就抓住了湖北发展的“牛鼻子”  建成支点标定了湖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总纲,是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是纲举目张的“纲”,抓住了这个总目标,就抓住了湖北发展的“牛鼻子”,能够引领和带动全局工作。  战略牵引,核心在“牵”、贵在“引”、重在“动”。加快建成支点之所以是湖北发展“最关键的战略牵引”,这是基于对全局使命、长远布局与发展大势的深邃洞察和综合考量。  基于全局使命,加快建成支点是服务“国之大者”的核心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科创高地,凭借综合性区位、产业和科教优势,有能力、有责任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湖北处于促进要素流动、市场融通的关键区域,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拥有广阔腹地和战略纵深。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湖北作为中部领先省份,其发展能级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能否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实现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崛起。加快建成支点,将有效撑起中部“牛肚子”,让湖北这颗棋眼活起来,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布局,共同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湖北作为中部六省中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地处两大战略叠加交汇之地,把支点建设抓好了,有利于释放联动效应,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基于长远布局,加快建成支点是塑造未来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发展动能上看,旨在重塑长远竞争力。加快建成支点,核心就是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发展能级上看,旨在实现历史性跨越。加快建成支点,对湖北自身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水平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发展路径上看,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建成支点,要求湖北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全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提供示范样板。从发展安全上看,旨在统筹好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工业重镇,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加快建成支点,必须着力提升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各类外部冲击与不确定性,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切实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基于发展大势,加快建成支点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支点建设“七大战略”着眼全局、应对变局,是对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的精准回应和主动顺应。一是顺应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强劲势头。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势头强劲,正经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单点突破转向区域协同的深刻转变。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湖北必须以建成支点的领跑姿态,巩固和提升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引领中部地区整体迈向更高发展水平。二是顺应区域协同向纵深推进的客观规律。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北要加快建成支点,必须强化武汉都市圈建设,推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促进“武鄂黄黄”协同发展,形成省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顺应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内陆地区从开放的“后队”变为“前沿”。湖北是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交汇点,加快建成支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更广更深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四是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快建成支点,就是坚持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用好战略优势,实现湖北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湖北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建成支点是湖北服务“国之大者”的“省之大计”,是湖北发展“最关键的战略牵引”。其“最关键”的地位,首先体现在,建成支点的进展快慢和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湖北自身的发展,更对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乃至推动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意义。其次体现在,加快建成支点这一定位精准概括了湖北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功能,即对内支撑国家经济纵深、对外辐射链接全球网络。建好支点,其他战略才能纲举目张,发挥最大效能,才能实现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湖北落地见效。  强大的牵引力体现在目标、路径、效果三个层面  加快建成支点作为湖北发展综合性、统领性战略目标,清晰标定了湖北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方向,是全局之计、长远之计。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进步的多重目标,都由“支点建设”这个总目标来牵引。这个目标锚定力争经济总量到2027年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规模的发展愿景。更好发挥这一“最关键的战略牵引”的作用,就必须跳出“就一地谋一地”的局限,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推动各地区、部门、行业规划向建成支点对标看齐,使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避免碎片化和盲目性,确保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目标回答的是“到哪里去”的问题,路径回答的是“怎么去”的问题。加快建成支点不仅是一个统领性目标,更指明了总的发展路径。加快建成支点,每个地方都领有任务,也都有自身的发展实情,不论怎么走,最终都需要服从于“怎么建支点”的总路径,只有多种发展路径向支点建设汇聚,才能推动湖北在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中乘势而上,实现能级跃升。从全省层面看,湖北需主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领跑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从各地区各部门来看,要结合自身所长,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中精准发力。比如,怎么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势与创新驱动的科技优势相结合中,发展绿色科技产业?怎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市场优势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优势相结合中,最大限度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目标和路径确定之后,最终要看效果。加快建成支点,重在“建成”。“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差,深刻体现在效果导向上。湖北“新春第一会”明确了支点建设的两个时间节点:2030和2035,几个月后发布的七个行动方案又都增加了2027的工作目标。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的10年,被分为2年、3年、5年。要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时间表,上下贯通、多维联动、合力推进,把建成支点作为衡量湖北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等方面是否实现整体提升的标尺,作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是否实力更强、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色更好,是否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的标尺。  思想向支点聚焦、力量向支点集中、行动向支点发力  在“思想向支点聚焦”中全面起势。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建成支点目标凝聚更大共识。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靶向施策,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要围绕核心任务,系统谋划和推进重大政策、改革、平台、项目。比如,在科技创新上,全力支持武汉新城、光谷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在产业发展上,集中力量培育壮大“51020”现代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上,加快推进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在“力量向支点集中”中稳固增势。进一步明确支点建设的突破方向在哪里、实现路径是什么、关键抓手有哪些。健全“全域一盘棋”统筹机制,强化区域协同,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化、“金三角”一体化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推进规划衔接、产业协同、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紧密衔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争取更大支持。强化部门协同,打破壁垒,集成政策、力量与资源。强化上下联动,确保战略部署一贯到底,凝聚全域推进的强大合力。  在“行动向支点发力”中积厚成势。立足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为核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阻碍要素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公平竞争的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注重重点区域的示范引领和平台建设,赋予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平台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其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以重点带动全局。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山区要做好“山”的文章,湖区要做好“水”的文章,老工业基地要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通过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充分激发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激活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每一个地区都成为支点建设的有力支撑,最终形成支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锚定“最关键的战略牵引”,湖北要以坚定决心,主动抢抓发展风口,敏锐洞察前沿科技,加快布局新赛道,把改革开放突破与重点领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谋划、“全域一盘棋”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北力量。  (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杜宇慧)  制图:徐云杜宇慧  【责任编辑:李琛】

上一篇:
外媒:宁德时代计划2028年前建1万座换电站
下一篇:
朔州:产业转型向新向绿向未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