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深圳国资,会被万科拖垮吗
发布时间:2025-08-19

  顶着利润严重下滑的压力,深圳国资再次向万科伸出援手。

  8月5日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经协商,万科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铁集团”)向万科再提供不超过16.81亿元借款。

  深铁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注册资本466.8亿元,负责深圳市9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也是万科的大股东,持有万科27.18%股权。

  据万科公告显示,这是深铁集团年内第八次向万科提供资金支持。此前,深铁已分别于今年2月10日、2月21日、4月29日、5月14日、6月6日、7月7日及7月30日,向万科提供28亿元、42亿元、33亿元、15.52亿元、30亿元、62.49亿元和8.69亿元的股东借款。

  叠加本次新增借款后,深铁集团对万科的累计借款规模已达243.69亿元。

  实际上,不仅是万科,恒大、华南城等地产巨头也都得到了深圳国资的资金支持。

  深圳国资的每一次出手,究其根本,是利用国资信用为市场托底,防止因巨头折戟而引发经济系统的崩塌。

  然而,受国际形势、房地产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深圳国资的救助成本与日俱增,已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深圳国资国企的整体发展。

  根据深圳国资委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2024年,五年间,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增幅逐年收窄,从2020年的12.3%骤降至1.6%。

  同时,深圳市属企业的利润总额,以及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年来,深圳国资虽频繁扮演“白衣骑士”,但因资源过度集中于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的培育投入不足,深圳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2024年,经济、工业、外贸稳步增长的深圳,财政收入意外缩水,较上年减少近200亿,同比下降4.8%,是万亿城市中减收最多的城市。

  而随着今年杭州“六小龙”的异军突起,让深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目前来看,深圳当前亟需解决的正是如何将曾经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前沿产业和人才吸引力,重塑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竞争力。

  1

  在资本市场上,尤其是地产领域,家底深厚的深圳国资充当过多次白衣骑士。

  2017年,深铁集团出资约663亿元,受让华润集团、恒大集团合计持有的万科29.38%股权,成为万科最大的股东。

  在“轨道+物业”协同模式下,深铁集团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2019年投资收益高达112亿元,2022年获得分红约31.65亿元。

  但随着房产市场式微,万科的业绩亏损与债务压力不断加剧。

  作为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一方面通过直接注资为其止血。除了借款,深铁集团还通过认购中金印力公募基金29.75%份额、受让万科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块及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49%的收益权等方式,帮助万科加速回笼资金。

  另一方面,同步推进管理架构重组。今年1月,深圳国资火速完成对万科管理层改组。深铁集团全面接管万科,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出任万科董事会主席、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

  除了万科,中国恒大集团(简称“恒大集团”)也得到过深圳国资的驰援。

  2020年11月,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更名“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安居集团”)出资200亿元,成为恒大地产股东,并与山东高速旗下的多家公司以及济南畅赢金程达成协议,以50亿元的对价受让恒大地产1.1759%股权。进入12月,深圳安居集团又与山东高速旗下公司资源开发管理集团和投资控股达成协议,以200亿受让剩余恒大股权。

  不到一年的时间,恒大地产爆发危机,深圳安居集团也因此承担了恒大地产的巨额债务。

  深圳国资家底深厚毋庸置疑,但在房地产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持续向困境企业输血,对单个深圳市属国企而言明显已经力不从心。

  以深铁集团为例,2024年,深铁集团实现营收211.89亿元,同比下降15.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5.66亿元。

  对于2024年的亏损,深铁集团在年报中指出,主要原因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业绩亏损导致”。

  深圳安居集团的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且恒大地产相关债务的影响仍在持续。

  根据协议,深圳安居集团已向山东高速支付了120亿元的股权转让款,但仍有80亿元尚未支付。加上利息和违约金,总金额可能接近百亿,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务负担。

  据深圳安居集团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深圳安居集团资产合计1985.37亿元,负债合计916.19亿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6.18亿元,较2023年的211.62亿元减少64%。

  2

  为地产企业兜底,只是深圳国资扮演“白衣骑士”的冰山一角。

  2020年,深圳资本集团通过股权转让获得中集集团29.74%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以求“扩大市属国资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际物流等产业的战略布局”。

  同年,为了防止被外资恶意收购,深圳国资以2609亿接下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

  2021年2月,深圳国资委又以148亿元的价格,收购苏宁总计23%的股权,帮苏宁解决燃眉之急。

  不过,这些大手笔投资,最后的成效都不算理想。

  因“未能就商业条款形成实质性正式协议”,2021年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表示,终止与深圳国资的协议,新引入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战投。

  中集集团从2022年开始业绩急转直下,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66.65亿元跌至2023年的4.21亿元。

  去年7月,深圳资本集团向深圳市立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中集集团的5.1%股权。

  荣耀手机在华为回归后陷入长期疲态,中国区市场份额掉出前五,处在两年来的市占率最低点,与此同时还伴随关键岗位人事动荡、IPO进程悬而未决,处境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

  3

  深圳一直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但近年来,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

  而这种转变也对政府投资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深度融合。

  不断自我调整的深圳,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大招、新招。

  去年10月,深圳首提“大胆资本”,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积极投向新兴行业和创新企业,从而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国资国企构建起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母基金等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耐心资本”。

  深创投集团受托管理千亿级市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初创期、早中期项目占比超70%,90%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

  深投控、深创投集团联合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创种子基金,成功孵化潜在独角兽企业160余家。

  今年,在杭州六小龙的冲击下,深圳将科技创新提升至战略新高度。

  2月12日,深圳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会议,深圳党政一把手参加。

  会上提出明确要求,要专题研究创新与人才工作,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梳理工作体系和完善制度机制,着力打造最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在2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提出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

  3月,深圳国资先后发布应用场景开放行动、金融支持服务行动,从场景试验、金融扶持等方面提供保障,持续推动深圳国资国企从“资源持有者”向“生态共建者”转型突围。

  同期,深圳国资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为入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零租金”入驻。

  看得出,深圳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愈加凸显国资的主导作用。而这也对深圳国资的资金体量和专业服务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
手机毛利率下滑,小米调整手机年度销量目标
下一篇:
小米Q2业绩再突破 卢伟冰:汽车亏损收窄、不在意家电短期排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