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铁建、能建、中建现金流稳定;中冶、中化、中铁收现能力弱
发布时间:2025-08-19

  2025年国资委考核指标的重大调整,将“营业现金比率”替换为“营业收现率”,这一变动如同一颗投入建筑行业的石子,激起了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深度关注。

  为何这一指标会成为新的考核焦点,八大建筑央企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营业收现率,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总收入”的比值,它直接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变现能力。

  高收现率意味着企业能及时回笼资金,降低坏账风险,为持续运营提供坚实保障;反之,则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经整理计算,2025年一季度八大建筑央企的平均收现率为96.36%,以此为基准,各企业的表现可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收现率>100%):现金流入超营收,尽显稳健本色

  中国铁建以107.28%的收现率位居榜首,其2568亿元的营业总收入对应着2755亿元的现金流入。

  这得益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在与客户合作中占据主动,保障了回款的及时性与充足性,让现金流入反超营收,展现出卓越的资金运营能力。

  中国能建以105.98%的收现率跻身第一梯队,现金反超营收5.98个百分点。

  在能源工程建设领域,大型项目居多,中国能建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客户关系,确保了1004亿元营收能带来1064亿元的现金流入,为企业在能源建设赛道的持续发力提供了充足“弹药”。

  中国建筑紧随其后,收现率达100.79%。

  作为行业巨头,其5553亿元的庞大营收几乎全额转化为现金,5597亿元

  的现金流入彰显了其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对资金回笼的有效把控,实现了规模与效率的双赢。第二梯队(接近均值):收现能力尚可,提升空间犹存

  中国电建收现率为97.48%,略高于平均水平。

  1427亿元的营收对应1391亿元的现金流入,36亿元的差距虽不算大,但也反映出项目交付节奏对回款的影响。

  若能进一步优化项目进度管理,及时完成交付,收现率有望得到提升。

  中国交建收现率94.89%,稍低于均值,1546 亿元营收与1467亿元现金流入相差79亿元。

  这说明中交在合同条款的制定上更加精细化,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优化收款流程,以缩小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增强资金流动性。

  第三梯队(低于均值):收现压力凸显,亟待破局提升

  中国中冶以86.35%的收现率垫底,1223亿元营收与1056亿元现金流入相差167亿元。

  业务结构中低回款项目占比可能较高,同时账款管理也存在不足,优化业务结构,淘汰低质量项目,建立高效的账款催收机制,是其提升收现率的关键。

  中国化学收现率89.49%,447亿元营收与400亿元现金流入相差47亿元。

  中小项目占比较高,回款稳定性不足是主要原因,公司得强化对中小项目的风险评估,筛选优质项目,同时强化回款管理,提升资金回笼效率。

  中国中铁收现率90.73%,2493亿元的营收比现金流入多出231亿元。

  这与其项目类型和客户付款周期密切相关,部分大型基建项目付款周期长,导致资金回笼滞后,企业需针对性地调整项目承接策略,加强应收账款的跟踪与催收。

  从三大梯队的表现来看,营业收现率的差异直观反映了八大建筑央企在运营管理、项目选择、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的差距。

  高收现率企业凭借稳健的现金流,在市场波动中更具抗风险能力;而收现率偏低的企业则需正视问题,从多维度进行改进。

  国资委对考核指标的调整,无疑为建筑央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注重现金流的健康与稳定。

  对于这一指标,你有怎样的见解?在衡量建筑国企发展时,还有哪些指标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呢?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上一篇:
柴立元带队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下一篇:
汽车平均售价达到28.7万元,卢伟冰:小米汽车已经成为高端车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