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马钢集团牢记嘱托勇担当 改革图强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5-08-19

  

  这是如山的厚望,这是巨大的鼓舞。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勉励马钢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细致了解马钢CR450高铁车轮运行情况,听取马钢改革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并给予赞许。

  殷殷嘱托如灯塔引航,声声勉励似号角催征。

  铭刻于心、践之于行。五年来,马钢人在中国宝武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大力支持下,以国资央企的使命担当和强大韧性,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昂扬斗志,坚持党建引领强根铸魂,深化改革变革突破,创新驱动奋勇争先,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党建铸魂强定力

  党旗所指,征程所向。马钢集团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建设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马钢。

  党委把舵定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和行动上的坚定,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落实、大督查“五大行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战略定力、改革魄力、履职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宝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悟“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的战略部署,在承接中国宝武战略的前提下,立足马钢实际统筹谋划新一轮协同发展、一体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当下改,坚持不懈长久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机遇,助力中国宝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细化明确党委决策事项,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议题,洞察时与势,辨析危与机,把握稳与进,找准方位、提升地位、夯实品位,推动经营绩效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马钢集团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2.06亿元,同比增利超10亿元。

  堡垒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清单化推进为牵引,探索构建党组织联创联建新模式,把党建活动与解决企业当期突出问题紧密融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嵌入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环节,凝聚内部工序、生态圈单位、产业链上下游的组织合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共同增强冬练的势与场、提升经营的质和效。在联创联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党组织之间互动互助,打破行政边界,提升协同效率,共同破解生产难题、攻克技术难关;互学互促,提升党建质效,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2022年以来,每年签订联创联建项目200多个,项目指标完成率达95%以上,有力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特别是2024年以来,马钢以党组织联创联建为重要抓手,以宝武集团党委组织实施全面过硬示范链建设为强大推动,着力构建“1+N”示范链创建矩阵。通过钢铁主业间、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以及产业链上产学研、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开展党组织联创联建,构建党建链,打通购销两端、产品产线、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链上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统筹、平台有效应用、技术有效转化、项目有效落实,把链上企业拧成一股绳,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已有三个项目先后入选宝武集团党委全面过硬示范链创建项目。

  

  文化凝心聚力。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焦守正创新、价值创造、以文化人、品牌传播,厚积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支撑”。深化企业文化融合,始终遵循“同一个宝武、同一个声音”,深入推进文化理念融合、发展理念承接、管理理念嵌入,为推进整合融合、一体协同筑牢思想根基、凝聚价值共识。推进专项文化建设,持续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引导广大职工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持续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筑牢“廉洁固本”防线;持续深化诚信文化建设,擦亮“诚信马钢”品牌,促进全员行为习惯养成和职业素养提升。强化全员形势任务教育,以大宣讲重塑新观念、以大讨论破解新难题、以小切口激发新动能,形成“三级联动宣讲+两场调研破题+一体平台发力”的闭环运行模式,有效引导全员认清改革逻辑、聚焦重点任务、投身变革实践,提升服务创造价值、增强能力保障生存。传承赓续文化基因,迁建完成马钢9号高炉工业遗产,发挥各类展示馆群宣教育人功能,继承弘扬“江南一枝花”精神。打造时代文化精品,推出集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话剧《炉火照天地》,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马钢交材,“全国劳动模范”吴保桥、沈飞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2020年至2024年,累计实施公司级、厂级“三最”实事项目1087项,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改革奋进增动力

  刀刃向内,闯关夺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马钢集团锚定“第一要务”,用好“关键一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力以赴变革突破,着力构建企业增长第二曲线。

  改革蹄疾步稳。牢记总书记嘱托,紧扣“高质量”“一体化”,把自身改革发展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衔接,在中国宝武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集中精力、自我加压、坚定不移推进重大改革。2024年12月23日,马钢有限挂牌成立;2025年3月1日,马钢有限正式独立运营。随后,宝钢股份“参股+协同”马钢有限工作按照既定节点圆满完成,马钢钢铁基地迈上了优化协同、做强做优的新平台、新征程,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月月盈利势头强劲。应整全整、应接全接、能快则快,推进产业专业化整合高效落地,打造出整合融合的“马钢样板”。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10项改革案例被列入《中国宝武(钢铁业、新材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汇编》,1项改革案例入选国资委《改革攻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案例集》;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取得佳绩,马钢被国资委授予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清单式”管理、“销账式”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序有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105项改革任务完成93项,完成率达89%。

  

  机制活力涌动。主动适应整合协同新趋势、新要求、新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理顺运作流程,激发内生动力。实施长江钢铁差异化管控,坚持国有企业规范、发挥民营机制活力,优化对其授权放权事项决策权限,强化各部门单位对其协同支撑,全面落实“低成本、差异化、高效率、快节奏”经营方针,模拟市场化引进经营层成员,推动其从经验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成为宝武集团构建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优秀案例。今年上半年,长江钢铁经营绩效同比大幅改善,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亿元。马钢交材成功引入8家战略投资者,并完成股份制改制,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收入占比超过50%。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完成,冶服公司“化茧成蝶”,服务保产能力显著提升;马建集团重组揭牌,跑出市场开拓“上扬曲线”,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压减三提升”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机关瘦身力度空前、厂部精简高效协同,组织效率、人事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马钢股份本部人均钢产量较2020年提升47.2%;扩大招标和直采比例,推动招标管理水平提升,今年上半年超额完成中国宝武目标要求,累计节资8亿元,3个采购能力提升劳动竞赛优秀案例被中国宝武选取为经典优秀案例。

  

  项目开花结果。统筹实施北区填平补齐、南区产线升级项目群,“锻长板”托举未来发展、“补短板”支撑当期绩效。建成世界第五条、中国第一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为国内外建筑、铁路、桥梁、海洋、电力等领域的高端需求提供了“马钢方案”,马钢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全系列规格H型钢生产企业。新特钢工程项目(一期)仅用18个月便建成,创造了冶金建设史上新的“马钢速度”,产品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市场,助力打造宝武第三大战略产品,持续为产业链升级提供优质材料支撑。A号、B号两座4000立方米高炉原地大修工程高效完成,分别仅用时85天和84天,创造了马钢高炉大修新速度;南区焦炉系统工程、9 号10 号焦炉异地大修工程提前达产,C 号烧结机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支撑铁前生产基石更稳、成本更优、效率更高。编制和实施新一轮产品产线规划,6号镀锌线、3号连铸机、长江钢铁直轧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努力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目标,为产品高端化、生产高效化注入更加强劲动能。

  创新赋能锻实力

  科技引领,绿智赋能。马钢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加大研发投入,培育科技人才,攻克技术壁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勇攀创新高地。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使命类材料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扛鼎“大国重器”,时速350公里高铁车轮进入规模化运用阶段,CR450高铁车轮跑出453公里国内最高时速。完善国家级创新平台,“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三年建设期验收,标志着马钢在高标准、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迈上更高台阶。马钢交材院士工作站揭牌,助力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用轮轴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深入实施科技攻关,“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高速重载列车车轴表面改性关键技术研究”硕果累累,五年来马钢累计牵头和参与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5项,获国家、省和行业科技进步奖55项,新增发明专利941件,授权专利1694件。深度融入中国宝武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基地+”技术创新模式,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五年来累计研发新产品715万吨,首发新产品27项,其中超低温韧性热轧H型钢、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用车轮、B型地铁低噪音车轮等产品全球首发。人才强企加快实施,与北科大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项目全面启动,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深走实;“1+2+4”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大力培养型钢、工业线材、棒材专业人才团队;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效平台,建设马钢研发中心,为研发创新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撑,成立马钢工匠学院,将宝武马鞍山区域各工匠基地“串珠成链”。马钢集团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并跨入中国钢铁专利创新最强企业行列;马钢股份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马钢交材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拓展智能场景。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加大数实融合创新,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全要素、全链路的数据模型,缩短决策流程。建立“一厂一中心”智控格局,打造“1+10”智慧中枢和工业大脑,推动“跨人机界面”的互通融合。实施以产销一体化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优化整合,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一贯制管控。建成全国首家5G智慧电厂,让马钢电力生产管控有了“智慧大脑”,不仅实现了智能化运行,还具备现场远程监控、周界防护、人员定位、智能预警等诸多功能。5G智慧料场解决了多项行业“痛点”,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存储到出库的全过程智能操控、精准调度,提高了料场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被评为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推出宝武集团内首个基于DeepSeek大语言模型开发的“AI+设备诊断系统”,推动马钢交材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制造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加快从“四个一律”迈向“三跨融合”,“宝罗机器人”大量替代3D岗位,马钢股份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揭榜单位,获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最高荣誉“数字领航企业”。

  

  提升绿色品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马钢股份、长江钢铁圆满完成A级环保绩效企业认证,马钢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完成A级环境绩效创建的钢铁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碳管理体系,顺利获得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成为中国宝武钢铁基地首家获得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等手段,不断提高发展含“绿”量。碳数据管理系统上线投运,为碳资产管理、碳目标指标以及绩效管理、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低碳45吨轴重重载车轮全球首发,低碳H型钢产品国内首发,产品碳足迹报告发布数量位居钢铁企业前列;建成全国单轴最大的马钢节能减排CCPP综合利用发电工项目,单机年发电能力超过1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13.82万吨;多条钢轧产线的智能燃烧加热炉控制系统相继投产,智能变频风机、焦炉智能烧炉控制系统、铁水周转控制系统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马钢交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焦化工序、3200立方米以上高炉、300吨转炉及电炉工序获中钢协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称号;大力推进“无废集团”建设,今年上半年,马钢有限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其中返生产利用率29.72%,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盆景”变“风景”、厂区变景区,3A级国家工业旅游景区挂牌运营并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绿意葱茏、炉火正红,一马当先、奋发图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马钢集团正以更高站位、更宽眼界、更足信心、更实作风,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展现变革突破新作为,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努力为中国宝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小米集团卢伟冰: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1.75亿台左右
下一篇:
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今晚的业绩电话会上透露,2025全年小米集团整体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对实现该目标充满信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