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两山”理念20年 | 为山河披锦绣 为发展添动能 ②
发布时间:2025-08-19

  盛夏时节,万物竞生。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光伏大基地每天上千万千瓦时的绿电送往湖南,湛蓝的光伏板下绿意盎然,留给当地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在江西革命老区,乡村户用光伏有效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人居环境,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阳光存折”。在江苏黄海之滨,洁白的海上风电机组和成群结队的鸟类交相辉映,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引领者,龙源电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风电为锄,以光伏为犁,不断探索多种“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将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治理有机结合,为山河披锦绣,为发展添动能。

  01

  创新引领浸染绿色基底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杜家村,草长莺飞,叶片欢舞。这里是我国首个应用国产“BIM+GIS”技术的风电工程示范项目——龙源电力娑婆风电场。建设期间,项目创新融合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精准模拟超7.5万立方米土方工程,工程设计周期缩短30%,方案优化率达40%,施工效率提升25%以上,累计节约建设费用超3000万元,并形成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模式,为山地风电集约化开发和智慧建造提供了可复制范式。

  

  图为龙源电力山西娑婆风电场

  绿色低碳环保是新能源与生俱来的禀赋。龙源电力在开展新项目选址时严格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开发区域,不符合“三线一单”不纳规立项,无环评水保批复不开工,不落实“三同时”不投产,用最严格的生态环保要求,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

  规划设计是引领,科技赋能是关键。传统的能源工程设计往往依赖于人脑与地形的博弈,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找到最优解。2025年,龙源电力牵头完成“复杂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在发电工程智能设计领域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BIM+GIS技术在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方面的卓越性能,而且将设计人员从繁复的外业劳动和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人少冒险”的智能化转型。

  坚持可持续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新能源规划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绿的底色全覆盖。在开展“以大代小”改造时,如何对老旧机组进行“绿色”拆除,拆除后如何回收处理,没有先例可循。龙源电力充分发挥国家能源集团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按照“整机复用、翻新备品备件、分类拆解回收”三种方式,开展拆除、回收、存储与处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2025年,龙源电力在辽宁法库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废风电叶片回收中试生产线,将退役风电叶片转化为市政工程所需的环保板材,实现退役机组的物资化、绿色化、高值化循环利用。

  02

  新能源+打造绿色示范

  2024年12月10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正在召开。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已在腾格里沙漠建成投产2000兆瓦光伏电站,根据国土三调卫星图斑显示,6.5万亩荒漠已变为绿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治理,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作出中国贡献。”中国代表分享的光伏治沙经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

  

  图为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

  2022年以来,龙源电力响应国家“沙戈荒”开发战略,秉持“绿色能源+生态治理”的建设理念,为腾格里沙漠“锁边”,力求建设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2025年6月底,随着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全部完工,龙源电力建设的300万千瓦光伏项目也将全部投产,250万千瓦风电开工建设,曾经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荒漠焕发新的生机,“绿电+绿洲”的美丽画卷正在展开。

  “新能源不仅可以‘守护’绿水青山,还可以‘创造’绿水青山。”龙源电力的建设者们全面总结腾格里经验,向“沙戈荒”地区发起冲锋。在甘肃巴丹吉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在内蒙古赤峰,40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有序展开,助力打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筑牢“三北”地区生态保护屏障。

  腾格里沙漠长出金银花,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跃出大黄鱼……随着一台台风机、一片片光伏板出现在荒凉、狂野的无人区和深远海,“新能源+”铺就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03

  理念铸魂守牢绿色初心

  “巨大的风机叶片像巨龙一样在家门口蜿蜒而行,没过多少天,山巅上就矗立起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机。”20年前,目睹龙源电力辽宁牛毛大山风电场的建设过程,森工专业毕业的王建国毅然加入了风力发电这一绿色产业。而今,他已是龙源电力培训中心总培训师,跻身我国风电行业的翘楚。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听从绿色的召唤,精研运维技能,守护绿色能源。

  

  图为鸟类飞过龙源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

  鸟类观测是评价海上风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在黄海之滨的江苏如东滩涂,成群的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或低头觅食,或振翅飞翔,与远处的海上风机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龙源电力在这里建立了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场鸟类观测站,并联合“勺嘴鹬在中国”等国内外鸟类保护权威机构开展海上风电对鸟类影响的课题研究。同时,持续开展“蓝色保护”行动,累计投入超过6000万元在黄海、东海海域投放各类鱼苗、蟹苗、贝苗超过10亿尾(株),为海洋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友好是新能源与生俱来的属性,增植护绿是龙源人自始至终的追求。2016年,龙源电力在对口帮扶的山西右玉县设立“绿色生态保护扶贫基金”,在全县贫困户中选聘190余名绿色生态护林员,对县域内11处共26万亩绿色生态重点保护区进行管护,把生态保护和造福百姓有机结合,把美好的生态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从高山密林、戈壁荒漠到滨海滩涂,龙源人胸怀“两山”理念,脚步所到之处,一个个景美产兴的新能源基地崛起,一幅幅壮美的“绿色能源+生态绿洲”画卷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一汽奥迪:再一次,勇立潮头
下一篇:
惠誉:确认武汉金控“BBB-”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