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长沙自贸临空区,凭什么展翅翱翔?
发布时间:2025-08-19

  自贸临空展翅翱翔  ——长沙自贸临空区阔步迈向现代化产业新城  王茜欧阳林朱世朝刘塑琪  改革活力奔涌,创新张力绽放,发展潜力激荡!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的腹地,一座因制度创新而兴、倚临空优势而强的现代化产业新城——长沙自贸临空区,正以惊人的“湖南速度”,书写着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与湖南省内积淀深厚的其他园区相比,长沙自贸临空区出生仅4年,但它恰似一位意气风发的“新锐闯将”,展露出惊人的成长速度:经济总量实现几何级跃升,低空经济蓄势腾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蔚然成型,已吸引8200余家经营主体筑巢。  尤为耀眼的是临空区内黄花综保区的华丽蜕变。作为全省唯一的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它似镶嵌在湖南开放型经济王冠上的明珠,以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三湘大地联通世界的天际线,实现全国排名“五级连跳”,跻身全国第44位、中部第6位、全省首位。  4年来,长沙自贸临空区全面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建设战略部署,深度融入省市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锚定“三年成形,五年成城”建设目标,落下湖南与世界交汇的点睛之笔,奏响湖南飞向世界的铿锵乐曲。  空港为核路网为翼改革新高地释放新活力  长风浩荡,云卷云舒。晨曦映照下的长沙县东部,一片纵横交织的路网如筋似骨,向四面八方舒展延伸,托举起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  它的心脏,是日夜奔忙的黄花国际机场;它的羽翼,是密布的厂房、仓储与配套;它的名字——长沙自贸临空区。  这片36.43平方公里的热土,叠加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多重国家级开放平台,汇聚了湖南优质开放资源与政策红利,是全国内陆自贸区版图上一个极具个性与活力的坐标。  长沙自贸临空区的故事,比它的名字更早开始。  时间拨回到2016年,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为湖南唯一的临空型综保区;2017年,综保区封关运行,空港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业务在此起步。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长沙片区应运而生,其中的临空区块,以综保区为核心,向外延伸布局,肩负着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使命。2021年8月,黄花综合保税区与临空产业开发区整合挂牌,“长沙自贸临空区”正式启航。不同于岳阳片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郴州片区侧重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长沙自贸临空区面对“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现实,因地制宜,以临空经济为突破口,向广袤天空要发展通道,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园区立足全球百强机场黄花国际机场,将航空物流、临空制造、低空经济、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作为核心板块,用蓝天织起湖南对外开放的通道,让湖南在内陆腹地直通世界。  挂牌之初,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底图”:道路零散、配套薄弱、产业稀疏。然而短短四年,园区就交出令人瞩目的答卷,“三年成形、五年成城”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长沙自贸临空区用实绩证明了“不沿边、不靠海,也能通过蓝天走向世界”。  支撑这只雄鹰高飞的,是“五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  空中,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对非贸易总额达86.1亿元;铁路,渝长厦高铁与云贵厦联络线纵贯其间,中欧班列搭建起与欧洲贸易往来的陆上桥梁,磁浮快线无缝衔接长沙高铁南站,地铁6号线、10号线直达园区腹地;公路,长永高速、漓湘路、远大路、人民东路、机场高速、劳动东路、会展中轴城际主干道、香樟路、湘府东路“九横”延展通达,龙峰大道、机场大道、机场中轴大道、长株高速、京港澳高速东移线“五纵”贯穿全区;信息上,跨境电商平台、智慧物流系统、“邮快跨”“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机制,让数据流、资金流、物流在此同频奔涌。  4年来,园区累计修成路网83.45公里,“九横五纵”骨干路网格局全面形成。今年,长沙机场周边集疏运道路劳动东路、机场中轴城际快速干道等多条市政道路全面加速建设,不仅能直抵机场、高速、磁浮站,更将与加速推进的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形成“空陆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T3航站楼作为长沙航空枢纽扩容升级的核心载体,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与货邮集散效率,强化中部地区航空运输的辐射能级,为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空中动力”,真正打通产业链的“主动脉”和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的长沙自贸临空区,成功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加速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奏响开放与发展的激昂交响。航班起降与投资洽谈同频共振,航线延伸与产业布局相互辉映。这里厂房、仓储、园区、学校、商圈彼此呼应,构成一幅现代化产业新城画卷。  这只雄鹰,正拍击着有力的翅膀,向着更高的天空、更远的航程翱翔。  大胆试大胆闯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自贸试验区的天然基因与核心使命。  长沙自贸临空区将制度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企业关切与发展堵点,在通关便利、监管模式、营商环境等领域锐意探索,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成果破土而出,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活力。  制度破冰,首创模式破解行业痛点。  湖南拙燕仓跨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价值百万元的香水在黄花综保区高效通关入库,正是制度创新赋能企业的生动写照。作为含乙醇成分的危险化学品,香水进口曾因专用仓库缺失制约业务开展。  长沙自贸临空区首创“危化品商店备货库房”监管模式,系统性破解了跨境电商危险品仓储与监管难题,为行业提供了安全合规的“长沙方案”。该创新已吸引全国多个自贸区前来调研借鉴,为同类商品进口开辟了新路径。拙燕仓作为区内标杆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系统,自2020年入驻以来,调度保税仓间物流超万次,一线进口额累计突破20亿元。  创新沃土,制度成果迎风拔节。  这只是临空区制度创新的缩影。园区围绕通关便利化(如跨境货物优先查验、“7×24小时”预约通关、低风险商品“秒通关”)、新业态(保税研发、保税培训等)、监管优化、产业协同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短短4年,累计复制推广近80项先进经验或案例,形成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2项、省级12项。其中,“邮快跨”集约监管模式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标志着长沙经验上升为国家方案。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长沙自贸临空区的每一次制度探索,都是为后来者铺路;每一次突破,都是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当前,园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突出中非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外贸创新发展、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深层次制度创新。  营商服务,同样是临空区竞争力的“硬核指标”。  万洋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领域的龙头,携总投资10亿元的长沙万洋科技城项目落子长沙自贸临空区。项目在湖南首创“汽车上楼”厂房设计——通过特殊的交通组织与建筑布局,让货车可直达楼层,实现“厂房门口上下货”,大幅提升物流效率与空间利用率。  为推动项目高效落地,长沙县、长沙自贸临空区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长沙自贸临空区党政综合局、招商合作局、规划建设局三位局长到任第二天便联袂上门,直面企业需求,快速协调解决企业准入审批、地块迁改征拆、政策兑现等关键问题。  长沙万洋总经理宁飞感慨:“园区在施工审批上实行‘加速办’,配套全方位‘母亲式’服务,令人感动,这也是我们选择临空区的理由。”  作为与长沙自贸临空区“同频成长”的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区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在临空区支持下,养天和获得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千万资金支持。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朱希坦言:“入驻园区几年,我深刻感知了临空区的速度和温度。”这几年,该公司主动以商招商,带动13家医药企业落户临空区。  营商环境的高质高效,还源于长沙自贸临空区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敢为人先的机制创新和海纳百川的人才战略。园区以“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重构治理体系,构建起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体系,并突出自贸试验区特色,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更好条件、更实政策、更优服务,让大家“创”有广阔天地、“投”有无限商机、“居”有温馨之处。  开放,是长沙自贸临空区创新的鲜明特质,更是发展的关键密码。  依托临空、口岸、自贸、综保区等优势,长沙自贸临空区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先后招引湖南建投国贸、长沙国贸集团等对非业务企业,全力打造“湖南省对接RCEP及非洲国家货邮集散分拨中心”、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中心……  去年4月3日,湖南省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亚的斯亚贝巴-列日-长沙-亚的斯亚贝巴”开航仪式举行,实现一条航线连接亚、欧、非、南美四大洲。  4年来,长沙自贸临空区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超过2000亿元,占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0%,占湖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约35%,占长沙市的20%和长沙片区的一半以上。  在长沙自贸临空区,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发展格局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愈发强劲!  临空优势叠加现代化产业新城加速腾飞  今年8月,依托中科院人工智能技术、深耕国内无人机集群智能的高科技领军企业中科智强(长沙)科技,“定居”长沙自贸临空区。  该企业主要聚焦面向国内外军民用市场,提供无人机系统解决及智能化应用方案,带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科智强的入驻,为园区注入澎湃动能,成为长沙自贸临空区产业集聚效应的生动注脚。  以一片园区,托举一个生态。  长沙自贸临空区紧邻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经开区与浏阳经开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的“几何中心”,置身长株潭都市圈与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交汇点。园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无人机)、医药健康“一主一特”产业,同步发展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产业,临空制造、航空服务等临空偏好型产业,推动“南工北城中贸易”布局落地生根,构筑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产业布局主特分明、梯度分层、链合共振,形成蓄势腾飞的强大引擎!  4年来,吸引8200余家注册企业集聚于此,其中“三类500强”企业15家、基地航空公司4家,相继吸引包括省通航公司、亿航智能、航翼无人机在内的20余个低空产业链项目落户,形成低空经济集聚效应。全国首个全量感知、全景融合、全域覆盖、全程服务的县级低空智联网已率先建设并试运行。  依托保税研发的平台功能,成功引进培育了瑞德生物、华科生物、长沙吉因加等20余个基因细胞工程、合成生物学项目,并与全球70余家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承载地。  围绕航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目标产业,实现招大引强。其中,顺丰、圆通、普洛斯、联通、养天和医药、井贝跨境电商产业园、湖南养益君生物科技园、八百里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建运营,另有玉湖冷链、比亚迪、中通跨境、中通货运航空、万洋通航制造产业园、三顿半咖啡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自贸临空区把握年轻消费新趋势,正全力打造湖南(长沙)咖啡产业园。项目选址黄花综保区,将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一特色产业园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长沙自贸临空区在消费品领域的产业集聚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园区已落地保税研发企业12家,备案保税研发账册7本,进出口额567.46万元,增速全国第一。长沙瑞德体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批80支猫肝微粒体出口德国,这是湖南省首批动物源性生物制品出口,实现了长沙自贸临空区保税研发产品出口“破零”。  上连技术源头、下接细分场景、横向联通跨境通道,长沙自贸临空区以一组组项目,拉动一城能级!  一个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崛起,不只是项目数量的增加,更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共振。临空区正以平台之力,让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让产业之间产生乘数效应。  乘着改革东风,汇聚临空之势、激发创新之为,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正破云而起,加速成型——  依托黄花机场T1、T2、T3航站楼的枢纽优势,联动周边地铁站点,着力构建集商务服务与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商务区,打造临空经济背景下的产业与商业融合高地。持续提升区域内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能级与水平,构建体系完善、服务优质的公共服务网络,以此为支撑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  着力开发机场大道以东、香樟路以南、京港澳高速东移线以西、黄江公路以北区域。规划布局湖南汽车制造配套产业区,填补黄花国际贸易港和梅花工贸新区之间的空白地带,促使机场南侧空间实现连片发展,形成更为紧密且高效的空间发展态势。  工业制造区划分为北侧传统制造板块与南侧通航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湖南汽车制造配套产业四大板块。国际商业商贸区、临空服务区、综合保税区、物流贸易区多元并进,构成临空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骨架。  当蓝天成为最大的增量,当创新成为最好的资源,当服务成为最强的磁场,这座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闪耀着改革创新光芒的现代化临空新城,正以“向空而兴”的广阔视野、“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昂首展翅,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航程中,飞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新湖南

上一篇:
进取凯伦 | 凯伦股份中标中建一局2025华东区域、西南区域、华南区域,中建八局全国区域防水专业分包工程!
下一篇:
河钢旗下企业上榜中国冶金矿山企业50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