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ESG管理赋能“一带一路”可持续实践——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的绿色创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者: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事业部党委书记 张凤林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ESG(环境、社会、治理)管理已成为国际工程领域践行责任基建的核心范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建集团”)在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中,将 ESG理念深度融入项目全周期,通过环境可持续的技术革新、社会价值的属地共创、治理效能的数字化升级,构建起“一带一路”倡议下的ESG实践标杆。项目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以绿色创新与人文关怀推动中马两国的“心联通”,为全球海岛型工程建设提供了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责任的ESG解决方案。

  2024年3月,随着第一次采用机坪加油管线系统给商业航班加油,马尔代夫民航史翻开崭新一页——由北京城建集团倾力打造的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投运。七载寒暑,2000多个日夜的匠心雕琢,这座镶嵌在马累环礁上的“海上明珠”终于展露璀璨光华。从蓝图到现实,北京城建人用中国智慧攻克珊瑚礁地质施工难题,以绿色科技赋能岛屿机场建设,在中马友谊的壮阔画卷上添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年10月新跑道投运水门仪式

  项目背景

  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典范工程,受到中马两国人民的高度关注。项目于2014年9月15日由中马两国领导人见证签约,合同额总计4.3981亿美金,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由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EPC总承包工程。

  作为马尔代夫最主要的国际机场,维拉纳国际机场是马尔代夫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项目建设对马尔代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建设伊始北京城建集团的管理层和项目团队便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工程建设全周期中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属地创新实践,持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2016年11月,北京城建集团组建项目部并成立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团队,将创新发展理念与马尔代夫属地特色深度融合,全面开展绿色创新实践。项目不仅高质量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更通过经济带动与文化交流促进与当地民众的“心联通”,开创了当地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多项先河。经钱七虎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严格评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工程建设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龙图杯”全国BIM大赛综合组一等奖、“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综合创新组一等奖、国际工程数字化最佳实践案例;项目获评授权发明专利11项、北京市工法3项、总结QC成果7项;团队发表专业论文25篇。

  项目实践

  一、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管理创新

  作为EPC总承包商,项目聘用多位当地及第三国工程师协同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持续提升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能力。以属地工程师为桥梁,有效弥合与业主方的思维差异,提高沟通效率。针对工程专业多元、作业面广的特点,项目采用多工程资源集成的组合管理模式,实现各单项工程的高效统筹与动态调配,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项目通过多渠道整合全球供应商资源,采用供应商认证、绩效管理等方式对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供应商资源库,并拓展采购渠道,实施全球化采购战略。同时引入Trimble.Connect协同管理平台,用于设计图纸/BIM模型归档、审查校核及发布,极大提升了国内外设计团队的协同效率与沟通质量。

  二、开发核心技术,致力技术创新

  项目设立“技术创新工作站”,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在国际EPC项目管理、填海护岸工程、飞行区场道建设及供油工程等关键领域,成功完成多项重点科研课题。这些领域均属集团首次涉足,通过项目实践积累的创新成果与管理经验,有效填补了集团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空白,为后续海外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开敞式无围堰珊瑚砂岛礁吹填技术

  在深入勘察场地周边海域,精准掌握洋流速度平缓、泥沙运动微弱的水文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珊瑚砂排水迅速、成型性优、变形可控、含泥量低、吹填后沉降小且承载力强的特性,研发出适配项目的填海造陆吹填技术。该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工期大幅缩短,同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环境友好,质量可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珊瑚砂吹填

  2.远洋岛礁地貌条件下新吹填陆域护岸工程技术

  通过对水文泥沙动力环境以及吹填珊瑚砂填料的系统研究,确定适用于项目的护岸工程关键技术,为吹填珊瑚砂地区板桩护岸结构设计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护岸工程建成后,依托实时监测数据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技术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同类珊瑚砂岛礁护岸工程建设,具备突出的社会效益。

  3.机场跑道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及变形控制技术

  机场跑道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及变形控制技术在项目上的成功应用,为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试验依据,其研究成果能广泛应用在珊瑚砂地区的工程建设中。采用该技术进行地基处理,相比传统方法能有效缩短工期、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兼具环保优势。

  三、结合当地情况,加强属地创新

  1.机场跑道水泥稳定基层珊瑚砂砾应用技术

  项目地处马尔代夫,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物资均依赖进口,给施工组织带来了很大难度。机场跑道水泥稳定基层珊瑚砂砾应用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吹填的珊瑚砂砾作为底基层和部分基层材料,减少了场道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石等原材料数量,降低了材料采购及运输费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生态友好的目的。

  2.针对机场岛地质条件,创新性提出飞行区渗排水方案.

  利用机场岛区域珊瑚砂渗透性能良好的特性,创新在跑道与滑行道之间设置蓄渗宽沟,渗透排出雨水。该方案有效解决外海高海平面与构筑物排水出口受限的矛盾,摒弃传统排水提升泵站设置。不仅大幅减少混凝土结构用量,更极大减轻业主后期运维负担,绿色环保、经济适用。

  四、秉持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创新

  项目秉持绿色营地及节水节能理念,自建海水淡化站,满足全部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自建组合式发电机组,通过分区配置及控制实现精准供电。营地采用大量当地绿植美化办公区及生活区,场地铺设透水砖并布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浇灌。设置太阳能热水器与警示灯,全方位降低能耗。

  1.混凝土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

  在项目原西机坪水泥混凝土道面拆除改造中,面对约12万吨建筑废料处置难题,项目充分发挥绿色创新能力,提出混凝土破碎再利用概念。经科学专家论证与业主方认可后,采用颚式破碎机+三重筛分的方式破碎混凝土块生产碎石,回收利用在水稳基层中。该技术降低项目建筑垃圾产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本增效,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开创了马尔代夫混凝土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的先例。

  2.现有建筑设施拆除回收再利用

  针对项目中大量原有建筑拆除工作,项目团队经现场考察后,将部分拆除材料变废为宝用于项目临建,既节省项目临建成本,又实现了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经清理分类,利用原有彩钢瓦进行库房搭设,互锁砖进行生活区和办公区室外地面铺设,降低了拆除材料产生的垃圾处理量。同时,对原建筑周边花草树木进行保护性移栽,用于办公区和生活区绿化,实现拆除工程材料的再利用与生态保护双赢。

  3.供应链管理绿色创新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具有“绿色证书”“环保认证”的材料和设备,如项目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自动处理污水设备等。飞行区工程的助航灯光由卤素灯全部改为绿色节能的LED灯,大幅减少能源消耗。

  在水泥采购过程中,采用吨袋的包装方式,避免浪费并减少包装袋的使用量。将国内外货物运输的包装箱和木托盘板条清理后,加工成临建格栅围栏;包装箱拆箱时保存好,可重复用于分装零星材料,木托盘加工成制砖的托盘,既降低模板采购成本,又大幅减少垃圾处理量,节能环保。

  五、强化数字赋能,推广数字化应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管理及BIM技术的系统性应用,提升了各专业间协同效率,强化了办公室与施工现场的实时联动,打通了设计图纸直接向工程机械的传递路径。在飞行区建设中,全面推行“无桩化”作业与机械自动化施工,使综合施工效率提升超30%,降低油耗,节能减排,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科技创新”施工目标。

  1.数字化施工模型

  项目借助Business.Center-HCE/Sketchup软件,构建了涵盖整个飞行区的三维表面模型,并应用于其后的场道工程全过程数字化施工。

  2.油库区工艺专业BIM模型

  油库工艺模型使用PDMS进行绘制,PDMS及附带的模型库能够直接导出材料采购清单与加工图纸;Microstation则将工艺模型转换成可整合的模型文件,高效应用于模型整合与检查校核工作。

  3.设计及审查协同机制

  项目的设计师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员组成,传统沟通模式因语言差异和时差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Trimble.Connect平台的应用,成功实现了分散设计资源的高效整合,确保设计成果的实时同步,降低了设计管理整合的难度。由于项目涉及专业广泛,图纸版本更新频繁,在设计阶段,各专业工程师充分利用VICO.office软件对图纸进行审查与校核,并有序完成图纸的归档工作,保证了图纸与模型的一致性。

  4.飞行区全过程数字化施工应用

  基于飞行区数字化施工BIM模型,将模型中的设计信息先通过工地GNSS基站系统发布到装有智能控制系统和高精度测量设备的施工机械和车辆中,再利用数据管理平台Vision.Link与各单位协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实现智能化施工和全过程监测。安装有数字化施工系统的工程机械接收卫星与GNSS基站差分信号,实现自身精准定位,并借助网络将机械行驶轨迹等位置信息和施工过程中各传感器记录的信息传输到数字化施工数据管理平台,最后通过平台实时获取施工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

  5.GNSS沉降观测大数据应用

  通过分布在新填海陆域的6座GNSS沉降观测站,以每秒观测一次的速率进行不间断的沉降观测,经Trimble.4D沉降预警软件对17168个小时的海量采集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后获得沉降曲线,为项目和业主提供准确可靠的机场岛改扩建区域的沉降观测数据及动态预警信息。

  6.质量控制协同机制

  依托Vision.Link,管理人员于现场可便捷抽查任意时段、区域内各工艺阶段的施工质量。例如,Vision.Link管理平台可展示区域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施工后的表面高程情况,并即时反馈至各方管理人员。

  六、助力机场全面改造升级,带动当地经济腾飞

  2022年10月6日,马尔代夫机场公司隆重举行维拉纳国际机场新跑道启用仪式,马尔代夫第一条可起降空客A380的4F级跑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马尔代夫时任副总统纳西姆等重要嘉宾参加仪式。作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项目的圆满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机场货物年吞吐量由5万吨提升到12.1万吨,货物进出口处理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油库存储容量由1.5万立方米扩容至4.5万立方米,全新机坪加油管线系统取代传统加油车作业模式,加油效率显著提升。新建的跑道及停机坪设施可保障空客A380等大型客机安全起降,航班降落间隔从15分钟大幅缩短至3分钟,每小时航班承载量由8架次提升至21架次,旅客运输接待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扩建后的机场将给当地带来较高的净收益,同时为当地旅游关联产业释放多个就业岗位。

  北京城建集团在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实践中,将ESG理念贯穿始终,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交出了亮眼答卷。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突破到价值共创,北京城建集团以ESG管理为纽带,在马尔代夫的碧海银沙间打造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典范。这一实践不仅为全球海岛型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ESG解决方案,更以绿色创新与人文关怀,书写了中马友谊的时代新篇,让ESG理念如同璀璨的航灯,照亮“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上一篇:
国电投筹建新公司!
下一篇:
魅族 22 手机真机外观流出,Deco 改为方形造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