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安全为先:比亚迪以“备胎哲学”引领新能源行业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标题:安全为先:比亚迪以“备胎哲学”引领新能源行业新风尚

  近日,中国汽车报网发布《电动汽车如何设计才能更有效地支撑安全救援?》一文,精准直指新能源汽车安全救援的痛点:高压电系统复杂、电池热失控风险高、应急工具缺失……这些行业共性问题,在我国368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背景下,正成为悬在用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备胎配置:跨越百年,汽车安全领域的传统坚守与传承

  在汽车诞生初期,路面条件恶劣且轮胎技术尚不成熟,爆胎问题频发,汽车用备用轮胎这一创新方案,直接解决了早期汽车因轮胎破损而无法继续行驶的难题。备胎最初为全尺寸设计,后来,为降低成本和重量,20世纪80年代后,非全尺寸备胎成为主流,不过其限速80km/h,仅作应急使用。

  

  非全尺寸备胎

  到了21世纪,防爆轮胎(缺气保用轮胎)技术实现突破,防爆轮胎的出现使得车辆在轮胎破损后仍能以一定速度继续行驶,从而减少了备胎的使用频率。同时,应急工具也开始普及,补胎液、充气泵等轻量化方案成为一些车型替代备胎的热门配置选项。

  在备胎演变过程中,不同品牌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配置策略。

  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对车辆轻量化、空间利用率以及成本控制的追求,备胎的配置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全球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备胎及应急工具的配置始终是车辆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二、行业减配潮下的坚守,比亚迪的"逆行者"姿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少车企纷纷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当价格战倒逼车企在配置表上动刀时,备胎、应急修补工具等曾经被视为标配的配置,如今却成了不少车型配置的可选项,甚至是省略项。

  然而,在减配潮中,这种"牺牲基础安全保障和使用安全感"的逻辑在比亚迪这里被彻底打破。从入门级车型到高端车型,比亚迪海洋、王朝、方程豹、腾势和仰望系列全系标配备胎或应急修补工具,确保了用户在遇到轮胎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这不仅提升了车辆的使用安全保障,更体现了比亚迪对用户需求及安全的精准把握与极力维护。

  

  

  方程豹豹8备胎

  方程豹豹8后备箱

  在比亚迪的所有车型中,以销量担当紧凑型车秦PLUS(2025款 EV,厂商指导价10.98万元起)为例,其新能源版主动安全标配有胎压显示,而且标配补胎工具。更值得称道的是,针对小型车,如小型SUV元UP(2025款智驾版401KM活力版,厂商指导价9.98万元起),比亚迪同样也提供胎压监测+补胎工具的组合,兼顾轻量化与实用性;而即便在主打性价比的元Pro(2023款,厂商指导价9.58万元起)车型上,仍坚持标配胎压报警和非全尺寸备胎。

  

  比亚迪唐应急修补工具

  “这绝非成本问题,实则是态度问题”,一位比亚迪工程师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在行业普遍将备胎视为"可选项"时,比亚迪将其定义为"用户安全的底线"。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7万辆,这意味着有400多万用户因这一配置获得更强的用车安全感。

  比亚迪的坚守并非没有代价。为了保持配置底线,比亚迪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电池包等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垂直整合等方式,比亚迪成功地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持续不断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品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出行体验。

  三、比亚迪"备胎哲学"的启示

  作为曾因新能源车无备胎而在高速服务区苦等救援的"受害者",我深知这种配置的价值。更令我感慨的是,当我在车友群分享比亚迪的配置策略时,竟引发共鸣——有车主晒出用比亚迪补胎工具成功脱困的照片,有用户点赞比亚迪的应急工具包。

  这些真实反馈,恰恰印证了中国汽车报呼吁的"从设计源头保障救援友好性"的重要性。而比亚迪的实践,不仅是对标准的响应,更是对行业趋势的引领:当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用户会用真金白银投票——2024年比亚迪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份成绩单背后,是400万用户对"安全不减配"的认可。

  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基础安全为代价”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更符合行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结语:安全,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豪华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行业总在谈论续航、算力、自动驾驶。但比亚迪用"备胎"这一看似微小配置提醒我们: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用户利益和使用安全感为代价。当其他车企在配置表上做减法时,比亚迪选择在用户最需要的基础安全和使用体验上做加法——这种坚持,恰恰是成就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正如《电动汽车安全救援友好性设计导则》所倡导的,安全救援的友好性设计,需要从标准制定者到车企的共同行动。而比亚迪,已用实际行动为行业树立标杆:让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成为用户可以信赖的"移动安全堡垒"。这或许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领跑销量"到"领跑责任"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近日,中国汽车报网发布《电动汽车如何设计才能更有效地支撑安全救援?》一文,精准直指新能源汽车安全救援的痛点:高压电系统复杂、电池热失控风险高、应急工具缺失……这些行业共性问题,在我国368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背景下,正成为悬在用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备胎配置:跨越百年,汽车安全领域的传统坚守与传承

  在汽车诞生初期,路面条件恶劣且轮胎技术尚不成熟,爆胎问题频发,汽车用备用轮胎这一创新方案,直接解决了早期汽车因轮胎破损而无法继续行驶的难题。备胎最初为全尺寸设计,后来,为降低成本和重量,20世纪80年代后,非全尺寸备胎成为主流,不过其限速80km/h,仅作应急使用。

  

  非全尺寸备胎

  到了21世纪,防爆轮胎(缺气保用轮胎)技术实现突破,防爆轮胎的出现使得车辆在轮胎破损后仍能以一定速度继续行驶,从而减少了备胎的使用频率。同时,应急工具也开始普及,补胎液、充气泵等轻量化方案成为一些车型替代备胎的热门配置选项。

  在备胎演变过程中,不同品牌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配置策略。

  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对车辆轻量化、空间利用率以及成本控制的追求,备胎的配置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全球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备胎及应急工具的配置始终是车辆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二、行业减配潮下的坚守,比亚迪的"逆行者"姿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少车企纷纷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当价格战倒逼车企在配置表上动刀时,备胎、应急修补工具等曾经被视为标配的配置,如今却成了不少车型配置的可选项,甚至是省略项。

  然而,在减配潮中,这种"牺牲基础安全保障和使用安全感"的逻辑在比亚迪这里被彻底打破。从入门级车型到高端车型,比亚迪海洋、王朝、方程豹、腾势和仰望系列全系标配备胎或应急修补工具,确保了用户在遇到轮胎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这不仅提升了车辆的使用安全保障,更体现了比亚迪对用户需求及安全的精准把握与极力维护。

  

  

  方程豹豹8备胎

  方程豹豹8后备箱

  在比亚迪的所有车型中,以销量担当紧凑型车秦PLUS(2025款 EV,厂商指导价10.98万元起)为例,其新能源版主动安全标配有胎压显示,而且标配补胎工具。更值得称道的是,针对小型车,如小型SUV元UP(2025款智驾版401KM活力版,厂商指导价9.98万元起),比亚迪同样也提供胎压监测+补胎工具的组合,兼顾轻量化与实用性;而即便在主打性价比的元Pro(2023款,厂商指导价9.58万元起)车型上,仍坚持标配胎压报警和非全尺寸备胎。

  

  比亚迪唐应急修补工具

  “这绝非成本问题,实则是态度问题”,一位比亚迪工程师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在行业普遍将备胎视为"可选项"时,比亚迪将其定义为"用户安全的底线"。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7万辆,这意味着有400多万用户因这一配置获得更强的用车安全感。

  比亚迪的坚守并非没有代价。为了保持配置底线,比亚迪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电池包等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垂直整合等方式,比亚迪成功地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持续不断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品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出行体验。

  三、比亚迪"备胎哲学"的启示

  作为曾因新能源车无备胎而在高速服务区苦等救援的"受害者",我深知这种配置的价值。更令我感慨的是,当我在车友群分享比亚迪的配置策略时,竟引发共鸣——有车主晒出用比亚迪补胎工具成功脱困的照片,有用户点赞比亚迪的应急工具包。

  这些真实反馈,恰恰印证了中国汽车报呼吁的"从设计源头保障救援友好性"的重要性。而比亚迪的实践,不仅是对标准的响应,更是对行业趋势的引领:当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用户会用真金白银投票——2024年比亚迪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份成绩单背后,是400万用户对"安全不减配"的认可。

  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基础安全为代价”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更符合行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结语:安全,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豪华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行业总在谈论续航、算力、自动驾驶。但比亚迪用"备胎"这一看似微小配置提醒我们: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用户利益和使用安全感为代价。当其他车企在配置表上做减法时,比亚迪选择在用户最需要的基础安全和使用体验上做加法——这种坚持,恰恰是成就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正如《电动汽车安全救援友好性设计导则》所倡导的,安全救援的友好性设计,需要从标准制定者到车企的共同行动。而比亚迪,已用实际行动为行业树立标杆:让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成为用户可以信赖的"移动安全堡垒"。这或许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领跑销量"到"领跑责任"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上一篇:
东风拟将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 转让底价待定
下一篇:
2025年中国破伤风抗毒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