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两业融合”激发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18

  从怀宁的夜市烟火到肥东县全民健身中心“东BA”,从肥西的创新集群到黄山的“数字游民”……安徽服务业正编织着一张覆盖民生冷暖、支撑产业升级的大网。在江淮大地上,服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渗透进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上半年,我省服务业以5.3%的增速为“安徽往前赶”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发展保持稳定势头,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无论是托起百姓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还是拉动制造业增长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两位数”的增幅,见证了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的稳健步伐,也彰显着其承压前行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烟火气里焕新机

  华灯初上,怀宁县高河镇特色商业街区龠街人流如织。操老板的烧烤摊前队伍越排越长,文创摊位前年轻人挑选着非遗工艺品,广场舞台上的黄梅戏唱腔与游客的欢笑交织。

  “我们引入特色小吃、文创非遗等业态,打造了200多个网红品类摊位。”街区负责人介绍,这个总投资4.3亿元的商业综合体,已成为安徽省放心消费优秀示范街区。

  生活性服务业不仅是城市的配套功能,也是衡量城市宜居度、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核心指标。7月26日晚,肥东县全民健身中心战鼓雷动,“东BA”少儿组的收官之战已经打响。

  “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可太有意思了!”从市区驱车赶回肥东的王先生说道,“以往这个时候天热,孩子想出去都没地方,现在能作为少儿组成员参赛,全家都动了起来!”顺着王先生的目光,台下跃动的一个个小朋友牵动着全家老少的视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

  “东BA”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闯入”大众视野,其影响力逐年攀升,有效带动了当地篮球装备、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成为推动城市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下,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带来的效应逐步显现,这正是我省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的一个缩影。

  在芜湖市龙湖街道,80后方俊的菜鸟驿站早已超越了快递代收的单一功能。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居民们排队取件时顺手把待洗衣物递进干洗区,浏览社区团购的生鲜货架,还能在等候区歇脚交流;

  在濉溪县,“璞实管家”通过“客户+家政人员+社区”三方联动模式,线上平台精准匹配需求,线下服务直通社区,带动1000余人就业;

  连锁餐饮品牌岸香咖啡将业务拓展至文旅融合领域,庐江冶父山风景区的文旅项目即将开放,旌德县的农旅综合体正在建设中,“皖美味道”与“皖美旅游”深度结合;

  ……

  数据显示,1-5月份,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5%,“政策做媒”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企业供给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两业融合强“筋骨”

  在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深刻的制造业变革正在发生。今年7月,该开发区以全省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名单。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山经开区围绕环保装备制造这一主导方向,打造“中国环境谷”战新产业集群,已集聚430余家重点企业,实现全年营收超500亿元。

  “我们拥有30个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强力支撑。”园区负责人介绍。2024年,该开发区工业及生产型服务业总体营业收入达347.65亿元,同比增长18.69%。

  眼下,生产性服务业不再是制造业的简单配套,而是深度嵌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科研平台攻克的关键技术,直接转化为环保装备的竞争力。放眼全省,“两业融合”的路径日益清晰,科技赋能与服务增值是两大关键支柱。

  位于蜀山区的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作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已服务制造业企业500余家,获得888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证书。“通过‘创意-设计-打样-成品’快速布局,我们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设计共性服务。”设计城负责人表示,该平台致力于促进“蜀山制造”向“蜀山智造”跃升,已成为“两业融合”的标杆。

  在六安开发区,长江精工钢构的生产线上,5G信号实时传输着钢梁的应力数据。这家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投资10亿元打造智能产业园后,人均产量提升了16.5%,能耗下降了19.5%。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企业从“卖钢材”转型为“卖解决方案”。

  这样的蝶变早有伏笔。阳光电源从光伏设备制造商蜕变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性收入占比达58%,“智慧光伏云”平台管理着全球超4GW的电站;安徽容知日新的远程诊断中心连接着126家企业的近万台设备,成功预警上千起故障,将灾难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在安徽,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标杆示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正从“物理相加”走向“化学相融”,将为“安徽制造”锻造出强劲的“筋骨”,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韧性和价值。

  数字引擎驱动新增长

  在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活跃着这样一群“数字游民”,他们是数字化时代远程办公的都市青年,是扎根乡土的创新创业先锋,传统的乡村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发生着新变化。

  2023年,在祁门已经从事多年乡土产业项目的创业青年从数字时代年轻人的办公生活方式中获得启发,提出打造“数字游民社区”这一创意。当地投资4000多万元,将废弃多年的平里中学改造成为一个山水田园中的现代化社区,住宿办公设施配套一应俱全。就这样,数字游民社区“祁民公社”诞生了。

  “充满徽州特色的山水人文吸引不少人才在此进行创作、休养。”黄山市祁门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来到这里“创业+生活+社交”。

  为了让年轻人真正实现从游走到入乡,“祁民公社”开启了2.0版升级。当地相关部门制定了加快培育“数字游民”生态圈政策,提供基地建设、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等10多项支持举措,建立青年社区及乡土产业基地。通过“共生、共建、共创”的机制,加快社区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步伐。目前,这里已经吸引了236位创业青年入驻,孵化创业项目10多个,成为国内首个聚焦“社区支持乡土产业”模式的数字游民社区。

  类似这种“数字赋能+服务提质”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塑传统产业形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合肥滨湖金融小镇的区块链技术团队为中小微企业开发“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半年已解决融资需求9.6亿元;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G+VR直播让全球观众实时观赏“水中大熊猫”江豚嬉戏,科普云课堂已覆盖23万中小学生;滁州天长市的“乡村振兴直播间”里,返乡青年主播用方言讲解芡实采收场景,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月销超300万元......新业态如雨后春笋,现代服务业的根基正越扎越深。1至5月份,安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8.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5%,科技服务业增长14.9%。

上一篇:
京东:七鲜美食MALL将扩展至全国 正与超10个城市接洽合作
下一篇:
惠誉:确认美的集团(000333.SZ)“A”长期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