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以电商为抓手,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发布时间:2025-08-16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以电商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质”的提升与“效”的突破,形成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羽绒产业:从“加工基地”到“品牌高地”的跨越

  作为“中国羽绒之乡”,港南区通过电商重构产业价值链。桥圩羽绒产业园建成后,吸引 100 余家企业集聚,形成从羽毛分拣到羽绒寝具生产的全链条体系。企业依托亚马逊、沃尔玛等国际平台,与波司登等品牌合作,年跨境销售额超 10 亿元,其中仅波司登合作项目年销售额就突破 1 亿元。本地网红孵化基地培育出许华升等头部主播,通过趣味直播带货,推动“桥圩羽绒”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提升,带动“荷城”“霖达”等自主品牌产品销量增长 30%以上。

  技术创新方面,混合绝缘油技术虽属电力领域,但羽绒产业同样注重工艺革新:企业引入智能充绒设备,实现充绒精度误差小于 1%,配合电商平台实时反馈的消费数据,快速迭代推出可水洗羽绒被、抗菌羽绒服等新产品,产品溢价率提升 15%。

  

  农业:数字化激活产业链全环节

  (一)特色种养业的电商突围

  中药材与艾草产业:东津-桥圩-湛江中药材产业带种植面积超 5 万亩,桂艾公司通过“种植基地+电商平台+线下体验店”模式,将艾草制品拓展至艾灸贴、艾草精油等 30 余个品类,线上销售额占比达 60%,带动 3000 余农户年均增收 2 万元。

  肉鸽养殖:吉丰肉鸽养殖合作社联合 5 家大型合作社,年出栏肉鸽 500 余万羽,产品通过电商销往两广及长三角地区,预制菜品“鸽子汤”在直播中单次销量突破 10 万盒,综合年产值达 1.6 亿元。

  稻虾综合种养:新塘镇 3122 亩稻虾基地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通过电商预售、社区团购等渠道,小龙虾均价提升 20%,带动 600 余人就业,农民年增收 120 万元。

  (二)品牌化与标准化建设

  港南区推动“木格白玉蔗”“东津细米”等 14 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增 54 个富硒农产品认定。高岭村创新“土乐君”品牌,通过“短视频+直播”销售土鸡、葛粉面等土货,点击量超 35 万人次,帮助村民增收 11.6 万元。更组建跨村“带货联盟”,整合商标、生产资质等资源,降低入驻电商平台成本 2.7 万元,带动 5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46%。

  木业:从“粗加工”到“智能制造”的转型

  作为南方最大林板加工基地,港南区木业企业通过电商实现“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升级。亿顺木业在拼多多、淘宝开设网店,月销售额达 1000 万元,主打产品木衣柜占据全国 50%市场份额,日发货量超 5000 件。兴友腾家具板品牌利用抖音直播展示生产工艺,月销售额突破 100 万元,并计划三年内实现电商年销售额 5000 万元。

  数字化赋能更为显著:“绿材云”平台运用 3D 建模、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绿色建材定制化生产,订单响应速度提升 40%;夏特集创等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板材加工精度达 0.1 毫米,产品直通宜家、索菲亚等品牌供应链。2025 年一季度,木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 11.3%,新增规上企业 22 家。

  政策支撑: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升级:投资建设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快递进村”工程,新建镇级快递网点 3 个、村级服务站 154 个,物流成本降低 18%。2024 年中国首票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改革试点落地,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 30%。

  人才培育计划:举办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电商峰会等培训 10 余场,孵化网红主播 200 余人,帮助传统企业组建专业电商团队。政府还与高校合作开设“电商专班”,定向输送运营、设计人才。

  金融精准滴灌:通过“桂惠贷”为 6 家电商企业提供 7750 万元低息贷款,推动贵港立构数字科技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对入驻桥圩羽绒产业园的电商企业给予前三年租金全免、后两年减半的优惠。

  通过电商赋能,港南区传统产业正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2025 年一季度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12.3%,带动全区 GDP 增速回升至 5%。以电商为纽带重构人货场关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政策协同打破要素瓶颈,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区域品牌价值的双重跃升。

上一篇:
半年6500亿,京东越战越猛
下一篇:
2025年中国镓矿行业市场规模、进入壁垒及投资战略研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