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意人寿净利飙升33%背后:误导话术真是它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25-08-15

  

  一直以来,中意人寿以“盈利能力强、股东背景硬”被视作行业“优等生”。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10.94亿元,同比大增33%,位列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第四。

  而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频现“合规隐忧”——尽管公司上半年表现亮眼,但部分分支机构为追求短期业绩,屡陷虚假宣传、误导销售等违规行为,引发市场关注。

  01

  三月连收三罚单

  近段时间,中意人寿接连收到多张监管罚单,暴露出系统性合规风险。

  8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珠海监管分局显示,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因“利用产品说明会进行虚假宣传、使用误导性话术培训代理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外利益”,被监管局警告并罚款17.4万元。

  

  图源:广东监管局

  与此同时,对时任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徐鹏警告并罚款2.2万元;对时任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个人营销业务部主管洪伟聪警告并罚款2.2万元。

  仅一天前,8月4日,广东监管局剑指中意人寿广东省分公司,因其存在“欺骗投保人”,被处以22万元罚款。同时,时任分公司个人营销业务部副总监〔主持工作〕对此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图源:广东监管局

  事实上,此类违规并非个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支机构被罚的案例屡见不鲜。

  6月,中意人寿四川省分公司因“虚列会议费、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行为,被罚款22万元。相关责任人——时任中意人寿四川省分公司经代业务部总监徐辉,被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时任中意人寿四川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许荣强,被警告并处4万元罚款。

  4月,因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违规行为,牡丹江监管分局对黑龙江省分公司牡丹江中支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同月,齐齐哈尔中支因同样问题且存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被警告并罚款11万元。

  ……

  从中支到省分,从财务造假到销售误导,多地分支机构接连“踩雷”,且涉及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系列处罚不仅反映出问题的普遍性,更凸显出中意人寿分支机构在合规管理、渠道管控和内控执行上的深层短板。

  02

  经营“优等生”

  与频收罚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经营表现颇为亮眼。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6.11亿元,同比增长11.08%;净利润达10.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77%。可见,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均呈现出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图源: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中意人寿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首家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起初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后来,即2016年9月,中石油将其持有的50%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

  依托中意两方“金主”,公司保费端规模越做越大。2019年至2024年,中意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部分按年度信息披露口径)146.46亿元、152.03亿元、186.97亿元、198.23亿元、233.62亿元以及323.8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净利润呈现“小步慢跑”的态势。2019—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11.10亿元、11.97亿元、12.15亿元、11.72亿元、12.46亿元以及12.99亿元。

  在中意人寿的发展历程中,中石油无疑扮演了“关键推手”的角色。早在2005年,中意人寿为中石油的39万名员工投保了的团险养老金计划,保单金额高达200亿元,这一单笔业务占当时中国保险行业全年保费的5%~6%。

  不过,随着中意人寿加速市场化转型,其对母系资源的依赖正逐步减弱。近年来,公司来自中石油系统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公司历年年报显示,2021—2024年,中意人寿从中石油及其下属相关子公司收到的保费分别为55.03亿元、47.67亿元、40.02亿元、33.11亿元,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比例为29.43%、24.01%、17.13%、10.22%。这反映出,中意人寿正从“背靠大树”走向独立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关联并未减弱。中意人寿每年仍会依据合同约定,向中石油方面分配相应的保单红利,例如2024年第四季度两笔年金业务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7亿元,占当季同类交易的70%以上。

  03

  如何穿越低利率周期?

  在预定利率持续走低的时代,中意人寿当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共性问题。

  不同的是,中意人寿作为中国加入WTO后的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它的背景颇具分量。中方股东中石油,自带稳健的国家信用光环;外方股东意大利忠利集团,是全球保险业的“百年老店”,以连续160年分红的稳定性赋能产品。这份“双强基因”,让其在低利率环境下,具备更强的产品设计韧性与长期经营底气。

  早在2023年,中意人寿就明确提出战略方向:加码分红险,提升业务价值。通俗来说,就是不拼短期保费规模,而是聚焦那些能为客户带来长期稳定回报、公司也能可持续经营的“好业务”。

  不过,进入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11月、12月以来,市场观察到一个微妙变化:中意人寿在银行保险渠道接连推出多款趸交型传统险产品——一次性缴费、回本快、结构简单,迅速点燃了渠道的销售热情,带动保费规模明显回升。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一直以来重视分红险和业务价值的中意人寿来说,在银保渠道推动传统险销售,或许是保证现金流的选择。短期来看,这类产品操作直接、见效快,既能满足客户稳健的理财需求,又能帮助保险公司快速回笼资金、稳定渠道合作。可以说,是应对市场压力的务实之举。

  根据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截至2024年末,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分别为“中意一生中意终身寿险(分红型)”“中意永续我爱终身寿险(如意版)”“中意优福两全保险(分红型)”“中意永续我爱终身寿险(尊享版)”“中意一生挚爱终身寿险(分红型)”。不难发现,公司的分红型产品仍占据绝对主力。这说明,尽管短期策略有所调整,但中意人寿的核心战略并未偏移。

  

  图源: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随着预定利率持续走低,各大保险公司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产品迭代,且预计在8月31日前完成新旧产品的全面切换。其中,固定收益型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将从2.5%下调至2.0%;而分红型保险的保证利率部分,也将从2.0%进一步降至1.75%。

  这意味着,分红和固收类产品的保证利率部分的差距将微乎其微。在这一背景下,分红险“保底+浮动红利”的双层收益结构,反而凸显出独特优势,或将成为低利率下的较优选择。而对于始终坚持分红战略、深耕长期价值的中意人寿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市场变局,更是一场厚积薄发的机遇。

  当然,机遇面前,更需清醒。在追求产品创新与服务温度的同时,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才能让每一份保单承载的不只是收益,更是长久的信任。

上一篇:
长三角半年瞰②:外贸韧性强,机器人亮眼,安徽汽车产量登顶全国
下一篇:
行业低迷叠加自身问题,济南绿地地产口碑崩塌深陷发展困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