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赓续红色基因 逐绿黄河“几字弯”
发布时间:2025-08-15

  延长油田,历史底蕴深厚,发展源远流长。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此后,“石油”一词开始流传。1905年,延长油田诞生;1907年,成功钻探出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拉开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幕;1935年,成立了中国石油行业第一个党支部,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大量石油产品,被誉为“功臣油矿”;1966年,延长石油厂先后向玉门、大庆、新疆等油田输送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1998年和200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北石油企业进行两次重组整合,组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长油田)。

  百廿载风雨兼程,延长油田赓续红色基因,扎根陕北老区,书写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矢志不渝、奋斗不息的壮丽篇章。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延长油田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助力实现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目标,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开发利用国家宝贵石油资源的同时,延长油田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油井与绿地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荣”的画卷。

  逐绿“几字弯”筑牢黄河生态防线

  在黄河“几字弯”的褶皱里,蕴含着延长油田的绿色发展奥秘。这里曾经黄土裸露,生态环境脆弱。如今,红色的“磕头机”与绿地相互映衬,成为延长油田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

  2024年,随着延长石油集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部署的落地,延长油田以“排查整治+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筑牢生态防线。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CUS项目构建起“捕集—利用—封存”全链条体系。若按每年封存30万吨CO2计算,其碳汇能力相当于1.2万亩阔叶林,同时可使驱油效率提升8.1%,让“工业废气”转化为“增产资源”。

  同年,延长油田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针对黄河流域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的要求,持续开展所在区域黄河流域水系分布调研、环境风险评价等工作。完成了黄河流域300条支流的详细调研,划定136个环境风险区、163个风险点,并配套建设67座应急坝及物资库,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应急管理系统,为黄河支流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延长石油富县采油厂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操作实训,通过“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全面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碳”寻新路径 技术创新守护蓝天

  “我们把捕集来的CO2注入地下油藏,既能有效提高油井产量,又能将CO2封存在地下,实现减碳固碳。”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化38注气站站长白成军介绍道。这个注气站的36万吨/年CO2注入工程,每年固碳效果显著,相当于植树324万株,同时节水108万立方米,实现了“增油”与“减碳”的双赢。

  

  图为延长石油CCUS核心站点——杏子川采油厂化38注气站全景。这座“碳中和先锋站”年封存CO2产生的效益,相当于1.2万亩阔叶林的碳汇量。

  同时,延长油田通过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绿色转型。2019年8月,延长油田推广实施“煤改气”工程,将燃煤锅炉升级为全智能燃气锅炉。这一改造让职工摆脱了拉煤倒渣的繁重作业,改善了站区环境。“煤改气”工程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减轻了粉尘污染,为陕北冬季增添了更多“蓝天白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成为油田绿色转型的典型范例。

  CCUS和“煤改气”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延长油田践行国家“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行动。这些项目不仅为建设绿色油田积累了经验,还在油区起到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多重作用。2024年,延长油田全年能耗为91.54万吨标准煤,同比减少0.37万吨标准煤,下降0.4%,能耗强度78.04千克标准煤,下降1.48%,顺利完成全年降低能耗目标任务。

  碧水润油田 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沐浴联合站的污水处理区,污水的处理流程科学有序。污水先进入沉降罐进行初步沉降,然后流入调节水罐,加药处理后进行二次沉降,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随后,依次经过石英砂、核桃壳、纤维球过滤器,并进行杀菌处理,最终进入清水罐。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完全符合回注油井的标准。

  同样,在日处理生活污水3000m3的宝塔采油厂王皮湾联合站,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中的1级控制标准,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全油田3280万吨采出水全部达标处理并同层回注,实现污水零排放;配套建设213个生活污水处置点,通过连接城镇污水管网或采用一体化AO生物处理工艺,日处理生活污水1060m3,处理出水全面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要求,实现100%达标处理,为改善涉油区域水环境质量作出了贡献。

  净土映青山 井景交融绿色发展

  在延长油田志丹采油厂朱家湾采油队,一个个清洁文明井场分布在油区。“三池一坑”(雨水收集池、应急池、导油槽及垃圾坑)成为井场标配,280个清洁井场铺设的“地面地毯”有效防止油污落地,构筑起土壤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在吴起采油厂所辖油区,井场与井场之间绿意盎然,实现了“一口井、百棵树”的目标。采油厂一职工感慨道:“现在油田发展得好,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整个油区就像园林一样。”

  如今,在延长油田所辖的各采油厂站作业现场,呈现出“景中有井、井外有景”的景象。施工区域全面铺设防污“地毯”,钻井废弃物、泥浆岩屑等均得到合规处置,确保土壤零污染。这得益于延长油田持续加大绿色油田建设力度。

  

  在延长油田生产区,现代化采油设备错落分布在苍翠山峦之间,勾勒出一幅“景中有井、井外有景”的生态图景。

  近年来,延长油田坚持“边开发、边治理”,利用春秋两季绿化造林的有利时机,对缺种、少种的油区进行及时补种。2024年,延长油田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587万元,完成植树151.08万株、种草705.34亩、道路绿化343.68公里;投资6537.14万元实施井场标准化建设,新建清洁井场256个,升级维护井场959个。通过系统化生态治理,油田区域清洁井场保持率逐年提高,昔日油区焕发新颜,“景中有井,油亦为景”的生态画卷正在百里油区徐徐展开。

  从黄土裸露的“功臣油矿”到绿意盎然的生态油田,延长油田以“守护母亲河”为使命,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当CCUS项目让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流转化为经济动能,当污水回注系统破解水资源困局,当清洁井场成为生态地标,百年油田正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转型。

  

  延长石油所辖油区里红色的抽油机有节奏地起落,源源不断输送能源,绘就工业发展壮美画卷。

上一篇:
政企携手共建绿色矿山,首批50台东风新能源自卸车落地宜昌
下一篇:
来听,沁园春职工合唱团的美好声音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