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聚焦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①丨“江汉油城”何以蝶变“能源新城”——潜江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15

  

  江汉油田油井生产现场(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者按

  8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以产为基做强县域经济实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初,湖北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25年将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加快壮大40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

  今年6月,省发改委公布了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及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共有来自武汉市江夏区、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襄州区、潜江市等36个县市区的40个特色产业集群上榜。

  为进一步改进县域经济报道,强化问题导向与深度特色,湖北日报编辑部、支点杂志社与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决定就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如何培育壮大这一选题展开“1+1+1”深度调研合作,首期聚焦潜江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7月中旬,湖北日报记者与支点财经记者会同湖北省社科院经济所专家专赴潜江市进行了深度调研,敬请关注。

  潜江,因油而生,因化而兴。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江汉油田大规模开发,潜江石油化工产业迅速崛起,一度占到潜江GDP总量的60%。

  历经多年发展,潜江建成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两个省级合规化工园区,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产业体系。

  2024年,潜江石化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48.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5%。今年6月,潜江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被湖北省发改委评定为全省40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但在资源约束趋紧及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曾经辉煌的石油化工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重塑化工产业新优势?潜江抢抓湖北打造万亿级现代化工与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生态。

  潜江市委书记叶杨表示,以延链补链为抓手,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盐卤化工向光电材料裂变、传统化工向新型储能拓展,全力打造千亿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龙头再造

  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

  在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金澳科技”),一场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一期年产13万吨顺酐项目生产车间,从石油中炼制出的副产品丁烷,经系列生产操作,转化为新型高端化工材料顺酐,该产品可在降解塑料、建筑、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

  “当前,企业正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金澳科技副总经理杨巍告诉支点财经记者,这是企业向新、向绿、向高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总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项目,便是金澳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军的关键一步。

  金澳科技始建于1976年,1997年底改制成功并延续至今,主要业务为石油炼制。作为华中地区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地方炼油企业,金澳科技近年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炼油行业深陷产能过剩、盈利压缩等困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使传统炼油业务遭受冲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地方石油企业如何生存?

  潜江市委、市政府给金澳科技指明了方向:重点支持金澳科技龙头再造,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推动乙烯、丙烯、芳烃产业链向“新兴、高新、高端”延伸,加快打造500亿企业,再造一个金澳。

  杨巍称,当前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小品种精细化工正凭借高附加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在政府的扶持下,金澳科技开始向内挖潜,向外延伸。

  绿色变革——去年,金澳科技投入5.59亿元,启动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率先在全国使用95%以上热效率的高效加热炉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通过低温热回收制取蒸汽、高效保温技术、能源梯级利用等,实现蒸汽、氢气、燃料副产平衡。

  延长产品链——以往,石油炼制的副产品丁烷,企业将其当作液化气卖掉,如今丁烷转化为顺酐,将低价值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当前,金澳科技正启动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精化产品开发力度,聚焦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亚砜等紧缺小品种精细化工产品,与成都德美技术有限公司、辽宁轻工设计院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杨巍介绍,炼化一体化项目将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化工产品,用于电子、汽车、包装等领域,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性能化工材料的需求。精细化工产品如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亚砜等作为重要化工中间体,在医药合成、石油加工等行业不可或缺。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

  追“光”育新

  锻造光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链

  在潜江高新区王场镇,坐落着全球最大的含氯消毒剂生产基地——江汉盐化工业园。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下称“盐化公司”)工作人员从地下采集卤水后,经过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消毒液。这一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氢气和氯气,以往被当作废气处理。如今,这些“废气”,从盐化公司通过管道传至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后“变废为宝”,成为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原材料之一。

  7月17日,在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下称“长飞潜江”)第5期生产车间,光纤预制棒被高温加热后,拉成一根根纤细如丝的光纤。该公司副总经理程景飞介绍,盐化公司为长飞潜江生产预制棒提供原材料,预制棒生产过程中主要副产物稀盐酸经中和后变成盐水,可再输送给盐化公司,作为盐化公司产品的生产原料,双方实现废气与废液的循环利用。

  长飞光纤是全球领先的光纤生产商,其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三大主营业务,连续9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在下一代光纤领域中,长飞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落户潜江,就是看中了江汉盐化工的原料优势。”程景飞介绍,2015年,长飞落户潜江成立长飞光纤潜江公司,并于2017年正式投产。

  近年来,长飞潜江推行绿色制造,第五期项目通过设备技术升级与生产工艺革新,推动产品升级,在高性能光纤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生产的“高端款”——G.654.E光纤,具有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的特点,带动企业效益增加。

  当前,长飞潜江已发展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预制棒及光纤智能制造基地。

  以长飞为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潜江。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可对粗氢提纯、普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光纤涂料、湖北飞菱光纤材料有限公司等专注于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关键原材料生产等,初步构建“电子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纤器件—光信息服务”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

  推动盐卤化工向光电材料裂变,潜江正推动长飞光纤、新硅科技、中巨芯、鼎龙、晶瑞等电材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发展:中巨芯二期项目,电子级硫酸产能将扩至6万吨/年,成为国内首个稳定供应高端芯片制造用硫酸的基地;晶瑞是国内生产电子级双氧水产能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40%,让高端芯片生产用上国产“纯净水”。

  坚持“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潜江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该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75.52亿元,同比增长19.05%。

  

  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腾库储气

  传统化工向新型能源拓展

  潜江地下盐卤资源储量超百亿立方米。盐矿从地下开采后,留下大量空腔,如何利用?

  潜江选择让天然气“住进”地下盐穴,让传统化工向新型储能拓展。

  潜江境内汇聚川气东送管道、西气东送管道、忠武管道等天然气输送管道,气源充足。地下储气,具有储气量大、成本低、密封好、使用年限长等优势。

  潜江抢抓国家能源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汉江盐穴天然储气库项目是储备基地核心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向地下注水溶解盐层,形成梨形腔体,将天然气储存在腔体中。用于通过管道输送到附近的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用于生产盐化工产品,形成“储气库建设—盐腔造腔—卤水制碱”的循环产业链。

  走进位于王场镇的江汉盐穴天然储气库,地面排布着天然气管道,在地下2000米深的盐穴中,储存着大量天然气。“这是国内最深的盐穴储气库。”江汉盐穴天然储气库工作人员介绍,在用电低谷时,这些天然气便“安静”躺在盐穴中,用气高峰时,便顺着管道流动,缓解长江中下游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

  汉江盐穴天然储气库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分两期三阶段实施,首期一阶段将于2026年投产。按照计划,到2036年,储气库40口储气井全部建成,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盐穴储气库群。

  据介绍,该储气库可储存清洁能源天然气48.09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工作气量28.04亿立方米,按一个三口之家日均用气0.5立方米计算,可以保障1亿户家庭连续56天的用气量。

  依托油气资源优势和管网枢纽地位,潜江谋划建设多个新型储能项目。

  堪称“巨型绿色充电宝”的中能建数科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整体建成后,每年充放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可满足上百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金江新材料盐穴综合开发一体化项目、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潜江正锻造“采卤—造腔—制碱—储能—精细化”新型储能产业链,推动传统化工向新型储能拓展。

  完善体系

  破解“地紧、链短”两大瓶颈

  瞄准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潜江还面临多重困境。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沛琦分析,潜江需重点破解“地紧、链短”两大瓶颈。

  “当前较突出的发展短板是园区用地不足。”潜江市经信局工作人员罗丁介绍,潜江拥有江汉盐化工、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合规化工园区,但目前可使用面积不足6000亩,新项目难以落地,制约产业发展。

  罗丁称,为解决用地问题,当前,潜江市正全力推进化工园区扩区调区工作,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需求。

  产业链方面,业内人士分析,潜江化工产业链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等。

  在调研潜江多家化工企业后,邓沛琦分析,在产品结构上,潜江仍存在“老字号”的初级产品多,“新”字号的高附加值产品少。如占据潜江化工产业半壁江山的石油化工,仍以石油产品为主,精细化工占比较少。龙头企业如金澳科技虽正向精细化工领域延伸,但目前尚未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

  传统产业的转型不够,新兴产业的支撑又不足。数据显示,潜江光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完成工业产值6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不足9%,以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0.15%,低于全市平均4.65个百分点。潜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约新兴产业规模扩张与能级提升的关键问题是技术转化效率偏低,产业链协同薄弱。

  如何破局?邓沛琦建议,潜江未来需聚焦“补链强链”和“绿色转型”两方面,推动化工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形成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传统化工方面,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减油增化”,延伸发展高端化学品产业链,依托金华润等重点企业与石油化工、盐化工等产业的深度耦合,实现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进盐化工产业朝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高端新材料板块,大力发展光通信设备及器件产业,构建“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终端”产业链;另一方面,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盐化工为依托,向新材料产业加速转型。

  在电子化学品及生物医药领域,将依托产业基础,对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新产品。电子化学品方面紧密对接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延伸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生物医药领域,将积极向生物多肽类药物中间体及其他高端医药领域创新拓展。

  (支点财经记者张宵祎黄璐/通讯员周瑞)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小编推荐】聚焦江汉平原“金三角”⑥丨仙桃:刹车片上“踩”出百亿元产业集群

  

  【小编推荐】聚焦江汉平原“金三角”⑤丨一只潜江小龙虾,成就湖北大产业

  

上一篇:
对话Rokid邵华强:预计明年实现盈亏平衡,东南亚市场是重点
下一篇:
营收增27%、利润翻倍!吉利的“智驾牌”比1500亿更“炸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