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大豆田里农技专家“把脉开方”助丰收
发布时间:2025-08-15
立秋一过,风渐渐清凉,龙江大地上,大豆鼓粒,玉米灌浆。在夺丰收的关键时刻,8月12日至14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多学科专家齐聚黑河,一路走过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以及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诊病害,与种植户们面对面交流,为大家答疑解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确保完成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任务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年粮食产量大头在秋粮,夺取全年丰收关键在秋粮。当前,黑龙江省主要作物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抓好田间管理,包括防控病虫害、正确实施一喷多防等技术非常重要。”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黑龙江专家团大豆小分队队长,韩天富研究员表示,将充分发挥黑河大豆研究中心的优势,利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多学科专家队伍,立足于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伙伴行动”机制,通过现场调研,跟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调研挖掘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些科学难题,为大家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城认为,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脉问诊,为黑河全域提供定制化技术指导,并强力推动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这些扎实的科技赋能举措,为黑河市今年再夺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问诊” 专家“开方” 在黑河市爱辉区现代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爱辉区农民钱聪向专家们反映,自家大豆备受红蜘蛛困扰,“以前没有过红蜘蛛,今年可多了,专门危害大豆叶子,打了两遍药也没啥效果。” “你这用药可能是有点晚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吉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高宇教授现场找出了原因,并告诉他:“当田间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或大豆植株卷叶株率达到1%以上时,应立即采取药剂防治,及时将红蜘蛛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可选择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等杀螨剂全田喷雾,在同时发生蚜虫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苦参碱、啶虫脒或噻虫嗪等杀虫剂混用,实现‘一喷多防’。这个也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采取飞机航化作业喷雾时,每亩喷液量应保证在1.5升以上,并添加专用助剂,避免30℃以上条件下作业,如遇强光照天气,应避免10时至15时施药,以确保防治效果。”他还特意提醒,配制农药和施药作业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中毒事故发生。 农民郭利想要了解的是关于施肥的问题,有人说他用肥用多了,豆秧长太高,不利于高产,他想听听专家怎么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孙磊详细解释了该如何施肥。他说,养分的充分供应是实现大豆高产的关键。施肥可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的策略,黑河地区亩推荐施肥量为磷酸二铵7至10公斤、尿素1至3公斤、硫酸钾2至5公斤。要实现更加精准施肥,最好的办法还是采取测土施肥,可以得到最优的施肥方案。在注重化肥使用的同时,应注重应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亩施用量5至10公斤,可减少化肥1至3公斤;施用控释肥地块可减少氮肥用量10%至30%。孙磊介绍完后还现场演示了土样采集的方法。 各方合力 “伙伴”更“铁” 韩天富告诉记者,“伙伴行动”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创,由不同学科专家和农户无缝对接,通过紧密伙伴关系进行联合攻关。“伙伴关系”分多个层次: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及岗站依托单位与大豆主产区黑河市,是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伙伴关系;不同领域专家之间,是联合协作的伙伴关系;技术研发者(岗站专家)与技术推广队伍,是双向互动伙伴关系;岗站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与最终技术用户(新型经营主体),是互帮互学的伙伴关系。“这些农民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他们经验丰富,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也是我们现实中的老师。”韩天富表示,这些“伙伴”相互学习,共同推进单产提升。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张玉先连续多年参加“伙伴行动”,他切身体会到“伙伴”们对黑河地区大豆的种植水平的提升和单产的增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最近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组团’来黑河把脉问诊,平时我们还有群,有问题就及时交流,目前看黑河的大豆田间生产标准化程度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梁昕表示:“我们是‘伙伴行动’的受益者。我们还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院地合作’科技下乡行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此次行动深度结合‘伙伴行动’机制,汇聚多领域专家力量,针对黑河大豆玉米轮作、中低产田改良、寒地栽培等难题,现场‘把脉开方’,为黑河夏管注入科技动能。” 科技赋能 丰收在望 从北向南,一路走来,无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还是北安市城郊乡双青二屯二节地,又或者五大连池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豆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大豆都是墨绿墨绿的,有半人多高,随便拔一株,四粒荚一簇簇地从根排到梢儿,大家粗略算了下,最多的有一百四五十粒。 “从目前长势来看,大豆整体长势好于常年。现在正值大豆结荚鼓粒期,土壤湿度和温度比较适宜,特别是田间病虫害发病率较低,若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大豆产量会比较理想。”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特早熟育种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院长鹿文成认为,在这个关键时期,相关领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并充分发挥示范方的科技引领作用,必将对黑河大豆单产提升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安宏告诉记者,九三分公司大豆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标准,使各项措施实行有章可遁;建立考核检查制度,强化技术到位率;注重细节,抢前抓早,环环相扣,不误农时。他们还与多家科研单位与院校合作,加快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张玉先也认为,今年大豆丰收在望,他还建议,秋整地需要继续加强,这样有利于次年春季保墒保苗。另外,大豆在选择叶面肥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选那些正规大厂的;喷施叶面肥时,能地面作业的尽量地面作业,保证喷洒均匀,提高作业效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邹文秀表示,为提单产打好基础,还需构建合理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充分发挥大豆根系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为作物根系生长建造一个舒适的“房子”;推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原汤化原食”,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跟随专家一路走过,遭遇了几场秋雨,雨水滋润过的黑土地,踩一脚就会深深地陷进去。“这是我们丰收最大的底气。”看着鞋上裹满的稀泥,专家们的脸上尽是欣喜。(记者:周静)
上一篇:
上海建工成立生态建设公司,含城市公园管理业务
下一篇:
《大行》建银国际升腾讯(00700.HK)目标价至717元 评级「跑赢大市」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