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数字化减碳平台揭幕 数字技术驱动减碳实践落地
发布时间:2025-08-15

  8月12日,“全球协同·数智减碳——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数字化减碳平台(Digital Platform for a More Sustainable World Project)”在上海2025 EESA储能峰会上揭幕。大会围绕“协同、创新、落地”,展示数字技术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成效,并汇聚国际组织、产业领军企业及城市代表,共同探讨数字化如何推动减碳目标落地。从理念共识到系统落地的跨界合作成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减碳行动提供了新路径和实践示范。

  全球数字化减碳:GeSI深化中国合作承诺

  全球赋能可持续倡议组织(GeSI)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内维斯(Luis Neves)发表主题演讲,阐述数字化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宣布与中国伙伴深化合作的三项核心承诺:

  赋能全球可见度——提升中国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政策共创与标准制定——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绿色数字标准建设;

  聚焦实际落地——将中国创新与全球亟需气候行动的地区对接,推动跨国合作项目落地。

  内维斯高度评价EESA作为亚洲能源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并回顾了GeSI自2001年成立以来,与联合国、欧盟、各国政府及百余家企业合作推动全球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历程。他指出,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更是一种推动脱碳、促进包容性增长并增强社会韧性的责任。

  内维斯透露,GeSI正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合作,建设全球数字化减碳平台,作为创新枢纽和数字解决方案市场,连接城市、政府、企业、科研及金融机构,支持其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平台将在巴西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正式全球发布,并由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中国领先企业联合推出。

  内维斯表示:“全球数字化减碳平台只是起点。与中国及全球伙伴携手,我们有机会共创更加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数字未来。”

  数字化与能源转型:全球视角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电力行业转型项目负责人Francisco Gafaro指出,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危机与能源技术快速转型的双重挑战,数字化、储能和需求响应等技术是推动电力部门脱碳的关键。

  他强调可再生能源在2024年新增容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及电池储能方面表现突出。Gafaro指出,电力转型必须兼顾安全、可负担性与普及性,通过数字化和灵活性解决方案优化供需匹配、提升电网稳定性,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提供保障,并表示联合国数字化平台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工具。

  联合国气候变化全球创新中心对外事务首席负责人Nitin Arora在发言中强调,能源储存是清洁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不仅支撑电网稳定,也推动交通、电力和建筑等领域脱碳。他介绍了创新中心数字化平台,旨在将真实气候需求转化为可规模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技术、政策、金融与商业模式,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生态。平台首阶段聚焦城市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数据库、气候贡献评估框架及融资工具,促进创新从概念走向落地,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平台揭幕:跨界共证“数智减碳”里程碑

  在全场嘉宾见证下,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数字化减碳平台正式揭幕。出席嘉宾包括GeSI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内维斯、腾讯高级顾问翟永平、隆基绿能集中式中东非总裁金剑、GeSI中国区主任冯楠、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杜笑天等。

  此次揭幕彰显了“国际组织+行业龙头+本土生态”的多方联动,标志着数智化减碳从理念共识迈向系统落地,为全球数字化减碳合作提供新的实施机制。

  

  图片说明: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数字化减碳平台揭幕仪式

  数字赋能低碳生态建设

  全球赋能可持续倡议组织(GeSI)高级总监、Digital with Purpose(DwP)项目负责人Rita Dias主持“数字赋能可持续发展:共建低碳协同态”主题圆桌对话,与中国企业家代表围绕“如何以数字化弥合可持续愿景与运营能力的差距”展开讨论:

  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分享了企业“2030 年实现碳中和”路线图与平台化赋能经验——在自建高效数据中心、绿电配置的同时,通过建立“碳live平台”和AI助手赋能社会,连接创新解决方案供给方、应用方与资金方,推动低碳技术扩散与价值链协同。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钟义华介绍屋顶光伏+储能在制造环节的优化路径,结合“绿电直连”“绿色数据中心评价”等政策导向,提出以高压直流、SST 等新技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与波动,平衡算力增长与能源约束。

  涂鸦智能市场及战略合作副总裁兼CMO那竞丹提出“洞察—执行—优化—预测”的 AIoT 能源管理方法论,并以涂鸦智能新加坡家庭能源管理平台、英国电力服务商协作、法国节能补贴落地等为例,说明边缘计算与端侧 AI 如何把“动态电价+气象预测”转化为居民侧的具体节能行为。

  华为首席绿色转型官陈海军阐述“Green ICT,ICT for Green, Innovation for Green”的绿色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理念和策略:首先,要加大未来网络先进技术发展的投入和创新力度,驱动ICT绿色低碳化发展和整网动态运行效率提升;融合绿电创新应用,不断逼近整体网络碳排放强度指标最优!同时,要深化ICT基础设施和新型数智底座创新力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的潜力;积极响应国家智库对数字碳手印和数字碳普惠等新思想方法和标准应用的研究,促进ICT与全行业的绿色化高质量协同发展。

  与会嘉宾均认可,以平台化工具沉淀数据与方法、以场景化协作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可量化指标衡量社会与环境影响,是数字引领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走向规模化的关键。

  零碳园区的综合能源减碳

  “零碳园区的综合能源减碳”主题圆桌对话环节,全球赋能可持续倡议组织(GeSI)中国区主任冯楠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在园区层面的系统设计与运营策略,与嘉宾从城市治理、技术路标与商业模型进行多维解析:

  上海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从管理者视角介绍零碳园区创建实践,提出以“平台化治理+数据系统”贯通多主体协同,围绕绿电直购、园区级储能、虚拟电厂与用能侧管理,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与能效水平。

  隆基绿能集中式中东非总裁金剑以“Solar for Solar”为抓手,分享了隆基在高效组件、电池及“灯塔+零碳”工厂等前沿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持续降低度电成本与推动绿电替代,为零碳园区提供“可负担、可复制、可验证”的硬核支撑。

  天加COO兼CSO吴小泉针对建筑端“用能大户”,提出天加创新制冷高效机房模式,通过节能算法以及节能技术的解决方案,将机房综合能效做到6.5-7.0,并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第三方公信力平台,确保节能数据“可核验、不可篡改”,提升项目公信力与投融资可得性。

  华为智慧园区CEO何霁认为,以AI为代表的ICT新技术蓬勃发展,比特与瓦特融合是比然趋势。华为基于园区数字平台底座对园区精准感知,AI实时调优节能,实现园区能耗可视可管可控。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与产业同仁深度合作,以建筑鸿蒙、AI等领先技术和方案加速构建零碳园区,拥抱AI Campus。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零碳事业部总监任正夫提出分布式储能与微电网的协同策略:以负荷曲线与光伏曲线的精细建模为基础,开展“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结算优化”的多场景运营,增强园区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全球赋能可持续倡议组织(GeSI)中国区主任冯楠总结道:零碳园区是数智减碳的“最佳试验田”。通过“技术—数据—机制—金融”一体化设计,打造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与可持续商业模型,是实现规模化推广的关键路径。

  共建低碳生态:从理念到行动

  本次活动完成了三个层面的“共建”:平台共建——数字化减碳平台正式揭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开放协作载体;场景共建——围绕数据中心、家庭与园区的多场景实践,沉淀方法论与工具箱;生态共建——以国际组织、产业龙头与地方园区为核心,联动资本、技术与标准,推动成果可验证、可交易、可扩散。

  在 GeSI 与合作伙伴的推动下,相关试点工作将围绕数据互通、方法评估、工具输出与能力共建稳步推进,加速把“数字化潜能”变成“减排实效”,为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可衡量、可复制、可持续”的数智解法。

上一篇:
7月车企销量TOP10:“明牌”之后,新旧势力到底该争夺什么?
下一篇:
绣娘丝绸董事长戚秋兰——非遗苏绣对话世界,她力量助力可持续未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