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地王之王,这次有点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5-08-15

  今年以来,在2025年前7月的全国销售金额TOP20房企中,已经累计获取超过40宗地王(指全市和板块的地王,下同),地王宗数的占比超过1/5,地王权益金额占比也达到38%,这是一组非常“振奋”的数据,与新房市场的低位盘整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反差。

  在地王数据背后,反映的是龙头房企对“核心城市、重点板块、优质地块”的高度一致性布局选择,以及对低能级城市、外围区域的“不确定性”市场表现存有顾虑。

  TOP20拿的地,超1/5是地王

  中海、绿城“更偏爱”,保利、华润“平常心”

  截至2025年8月13日,中海、绿城的权益拿地金额均已超过500亿元,在遥遥领先其他房企的同时,地王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均为6宗),购得地王的权益金额分别为228亿元和189亿元(分别占比43%和34%)。

  中海“偏爱”地王是因为其投资“安全垫”较高,始终秉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的发展理念,因此符合条件的优质地块相对有限,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绿城更确切地理解是对“金字塔尖”高端客群需求的豪宅产品聚焦,而能够与之匹配的地块存在一定稀缺性,必然更为“抢手”。

  反观保利和华润,均只在上海和杭州两个土拍高热城市竞得板块地王,也都是基于片区深耕逻辑下的积极举措。保利“天地人和”产品线覆盖面更广,针对不同板块特征的产品落位更灵活,不必执着于地王。而华润的拿地方式更为多样,既能通过“万象系”带动片区综合运营(如上海宝山南大TOD),又能积极拥抱供地新模式(如上海黄浦余庆里和浦东后滩的“捆绑地块”)。

  表:TOP20房企“地王”获取情况(截至2025/8/13)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上海、杭州“地王”热度高,成都紧随其后

  截至2025年8月13日,上海和杭州分别出现11宗和10宗地王,成为土拍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大城市,其中8家TOP20房企在上海有“地王”进账,包括绿城、金茂分别超10万/㎡楼板价的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瑞虹地块。滨江在杭州勇夺4宗地王,对于大本营继续不遗余力的巩固优势。成都则是中能建、国贸、华发等企业的布局重心。

  济南、苏州等城市也纷纷刷新城市的单价地王。中海最新提出“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的调整方向,并在6月底将济南宅地单价刷新到2万/㎡以上。绿城继续将苏州的单价刷新到6.5万/㎡以上,这也是江苏省内的最高单价。

  表:TOP20房企“地王”分布情况(截至2025/8/13)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四个关键”与“两类解法”

  对于“地王”而言,企业既要拼资金实力,更要比产品打造能力,前者是入场券,后者是影响力,当然,“地王”能否成功,有时候还需要靠点运气。

  “地王”的价值兑现,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

  其一是区位配套,这是基本盘,尤其对高端项目而言,核心地段的稀缺性和保值性是支撑“地王”高价变现的关键。

  其二是产业基础,需要有足够基数的高端客群买单,要么是当地土著“老钱”财富积累雄厚,要么就是高附加值产业的精英人士“新钱”涌入,周边高端产业聚集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上海徐滨、杭州钱二等板块的崛起都是高端产业和宜居生活结合下的典型样本。

  其三是竞争环境,有节奏的供地,互相“抬轿子”,才能形成有序的开发与价格的稳步提升,同质化竞品“踩踏”在高端市场是“既定输赢、又决生死”的存在。

  其四是产品品质,在重点城市“地少质优”的供应背景下,地段优势已经很难拉开差距,产品打造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传统解法是领先竞品“半步”,而另类解法则是将“地段崇拜”与“产品信仰”相融合,对高端客群叠加双层buff(增益效果),这在绿城、金茂、建发等房企身上能够看到。

  图:影响“地王”价值兑现的四个关键因素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传统解法之外,“产品信仰”正成为胜负手

  在上海,华润“润系”的海派风格产品已经迭代到4.0版本、保利“天字系”则在情绪价值、情感需求方面体现前瞻性和洞察力……领先“半步”的策略正成为各大房企匹配“地王”价值的主要解法。

  但是,随着“四代宅”、风貌别墅等新型产品业态的同质化趋势愈发明显,对高端客群而言,地段与产品本身的相对优势已经很难被“刺激”,过于量化的参数和显性化的标准将产品价值引进过度“内卷”的漩涡,建立企业标签鲜明的“产品信仰”,或许能从另一种视角,与客户形成共鸣,并成为“地王”的破局之道。

  没有“万能解药”,仍需敬畏“地王”

  即使是上海、杭州等市场热度相对较高的核心城市,高端市场的去化速度也在逐渐走弱,尤其是高端客群的需求持续性问题,一直是各大房企重点研究的方向。“地王”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也不是所有的房企都具备应对高价地块的能力。

  “地王”并不是贬义词,也不应过度被炒作,在敬畏“地王”价值兑现难度的同时,房企需要基于自身发展策略,思考不同的“解法”,以求在高度聚焦核心的竞争环境下,强化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翰智库”,作者:亿翰君,36氪经授权发布。

上一篇:
专业检测+真实口碑!京东家电家居品质金榜,重构商品选购逻辑
下一篇:
刚刚!康佳集团彻底换领导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