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AI Infra涌现“超级物种”:人工智能工厂驱动新质生产力跃迁
发布时间:2025-08-15

  一部“工厂”的进化史,勾勒出生产力跃迁的美妙曲线。当AI成为新一轮变革的主角,“工厂”将依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18世纪中期,阿克赖特水力纺织厂首次将分散的手工纺纱整合为集中化流水线,使纺纱效率提升50倍,被誉为现代工厂的滥觞;后来,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建立工厂,通过精密零件标准化和工艺优化,使蒸汽机从实验装置变为工业动力核心,驱动生产力迈上更高台阶。

  到了20世纪,工厂继续高歌猛进,不断拓展生产力的边界。福特工厂借助标准化流程和移动装配线将汽车生产周期从12小时压缩至93分钟,推动制造业从作坊定制迈向批量普惠;丰田进一步开创了精益生产的新范式,基于JIT模式以需求拉动生产,实现零库存与质量全程管控,最大程度释放生产力的潜能。

  不难看出,以工厂为代表的底层模式创新堪称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加速渗透的重要节点,如何通过重塑基础设施带动新质生产力完成历史性的飞跃,成为备受瞩目的核心议题。然而,由于整个AI产业尚未成型,从算力底座到上层应用存在不少“断裂带”,围绕AI Infra的单点突破已不足以弥合鸿沟,市场呼唤更具整合效应的“超级物种”承担起托举新质生产力的重任。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亮相的浪潮人工智能工厂(AI Factory)引起广泛关注。它能够满足客户对算力服务分散化、小型化、定制化的需求,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且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能力的生产流水线,由通用算力中心、人工智能模型工厂、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人工智能训练场组成,能实现满足多业务场景需求的大模型与智能体量产。这意味着以“工厂”模式驱动生产力升级的接力棒已完成交接,覆盖AI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大行其道。

  “超级物种”的前世今生与角色定位

  事实上,AI工厂并非全新的概念,芯片领域的国际巨头和国内厂商都发布过与此相关的策略或产品。从AI Infra的角度看,来自云平台及系统厂商的基础设施创新也不胜枚举,人工智能工厂似乎只是大潮的一朵浪花。

  不过,倘若追溯浪潮人工智能工厂的“前世今生”,深入分析其外延与内涵,就会发现诸多与众不同之处。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实体化人工智能工厂,亦是提供算力服务、模型生产、智能体应用等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全能“超级物种”,其厚积薄发的演进路径颇具示范效应。

  全能“超级物种”诞生于积累深厚的土壤。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基于分布式智能云提供面向生成式AI的全栈解决方案,成为覆盖AI全部五层产品和服务的厂商,为打造人工智能工厂奠定坚实基础。

  在打通AI产业链“任督二脉”的过程中,分布式智能云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透露,浪潮已在全国布局了122个云中心、557个分布式云节点,并依托1000+云舟联盟和400+海若智能体联盟生态伙伴,积极助力行业用户达成数智化转型的预期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拥有人工智能工厂的加持,分布式智能云的“前店后厂”模式进一步落到实处,将助力AI向千行万业加速渗透。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工厂既是浪潮全方位AI布局的受益者,又是促成全链条整合的粘合剂与发展模式创新的催化剂。过去,以集中方式提供通用算力是业界主流做法,而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可以满足客户对算力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工厂还将数据、设备和实验研究紧密连接,是人才培养、产业服务、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生态服务平台,树立起“人工智能+”行动的新标杆,为AI普惠平权铺平了道路。

  探索人工智能工厂的创新模式与落地路径

  纵观历次工业革命的演进轨迹,会发现“工厂”始终在探索创新模式与落地路径,为生产力的持续跃迁提供强劲动力。作为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工厂也必须找到适宜的进化阶梯,为智能世界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对行业客户而言,致力于大模型开发与智能体应用是拥抱AI的“正确姿势”,但既有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难以满足业务增长的要求。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53%的企业正处于AI智能体的探索阶段,25%的企业逐步走向试点阶段,而只有6%的企业已进入生产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业客户的痛点恰是人工智能工厂大展身手的契机。浪潮深谙此道,其人工智能工厂由模型制造、智能体制造、综合训练场三大核心模块组成,基于分布式智能云实现集约化建设,并根据用户需求及规模分为城市级、行业级、企业级三种产品形态,为大模型真正落地与智能体广泛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

  

  调度服务中心

  在人工智能工厂从理念变为实体的进程中,还需要“三件套”协同发力,即赋予车间、工序和工具新的内涵,进而显著提升行业客户AI创新的效率。肖雪认为,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通过工艺技术中心、调度服务中心、语料中心等“九大车间”,能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问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目前,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已沉淀61道工序、113套工具,年满产1000+模型订单,并基于工匠中心不断增强生产能力,交付周期从90人天缩短到20人天。

  令人欣喜的是,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已得到众多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催生出12345政务热线智能体、水利及交通等行业智能体等一系列成功案例,且还在加快开疆扩土的脚步。以12345政务热线为例:为更好提升政府部门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市民诉求解决效率,化解热线工单流转中存在“转得慢”、“转不动”等痛点,浪潮依托人工智能工厂,为12345政务热线提供智能客服、智能坐席、智能处置、智能分析四类场景化智能助理,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

  迈向下一站:构建人工智能工厂的标准体系和生态系统

  站在更长远的视角,人工智能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构建更具推广价值的标准体系、形成产业链共建共荣的生态系统,才能抵达数智新世界的彼岸。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堪称开路先锋。它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算力服务,而且依托工厂化运营模式,从标准化、工具化、产业化等维度谋求突破——面向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工业级标准化体系雏形初现,层次多元、功能丰富的工具体系也日益完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图景渐趋成型。

  如果说标准体系是人工智能工厂安身立命的根基,那么生态系统就是其行稳致远的保障。肖雪表示,浪潮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工厂这样的平台,通过生态合作与产业伙伴共创AI领域的竞争力“护城河”。例如:在工序、工艺等层面,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将与芯片厂商、数据处理厂商、模型厂商等展开深入合作,协力应对数智化转型深水区的纷繁挑战。

  倘若打开想象空间,人工智能工厂也许会变成一个兼容并包的超级平台,融合公共服务、产业链整合、生态共营、科学研发、人才服务等功能,为AI落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强引擎。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正在这条路上快速奔跑,下一个里程碑的风景值得期待。

上一篇:
充电机器人“觉醒”
下一篇:
深缆协圆满召开人形机器人线缆标准启动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