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陈琦:外卖大战,商家买单
发布时间:2025-08-14

  

  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着一场残酷的零和博弈。在这场由资本驱动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餐饮商家陷入“不做外卖没客流,做了外卖难盈利”的两难困境,被迫成为平台竞争的牺牲品。

  2025年的中国外卖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自4月以来,各大平台纷纷祭出补贴大旗: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饿了么启动“超百亿”补贴计划,淘宝闪购更是宣布投入500亿元补贴用户和商家。

  这场看似惠及消费者的价格战,实则是资本驱动下的内卷式博弈,其核心逻辑是“以烧钱换市场”,通过短期巨额亏损挤压竞争对手,最终实现市场垄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平台将经营成本巧妙转嫁给商家和骑手,形成了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陷阱。

  当商业竞争退化为单纯的资本比拼,当企业价值简化为市场份额数字时,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8月1日,淘宝天猫、饿了么、美团、京东先后发表声明,承诺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共同推动行业竞争规范有序。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也发出倡议,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共同坚守合规经营底线。这些举措标志着行业开始反思补贴大战的危害,但能否真正遏制资本冲动,仍有待观察。

  在外卖平台描绘的繁荣图景背后,餐饮商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表面上看,补贴大战带来了订单量的激增,但深入分析商家的实际收支状况,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订单越多,亏损越大。这种违背商业常识的现象,正在全国各地的餐饮店铺中普遍上演,将无数中小商家推向倒闭边缘。

  

  湖北宜昌一家核心商圈茶饮店的案例极具代表性。以一笔19.4元的饿了么订单为例,扣除商家承担活动款9.5元、技术服务费1.05元、配送服务费2.9元以及其他费用0.9元后,实际收入仅为5.05元。而据店长介绍,一杯奶茶的成本需5到6元,这意味着参与补贴后,商家的入账收入几乎与成本持平,利润空间被完全挤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参与平台补贴活动的商户中。安徽合肥某商场内的一家甜品店过去一个月在京东平台销售超过400单,营业额11207元,但实际营业收入只有6082元。考虑到甜品成本和外卖包装费用约占45%(5043元),该店的实际收益仅为1039元。若算上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7月份外卖订单的收入处于明显亏本状态。各种隐性成本层层叠加,使得传统餐馆陷入“为补贴买单”的恶性循环。

  外卖普及带来的堂食分流进一步恶化了商家的经营状况。多位餐饮商家表示,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导致到店客流量明显下降。

  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补贴战不仅未能为商家带来预期中的收益增长,反而导致了堂食客流量的显著下降,降幅达到12%至15%。原本频繁光顾的会员顾客因外卖的价格优势而减少了到店消费的次数。”更严重的是,外卖订单的激增打乱了餐厅的生产流程,降低了堂食顾客的就餐体验。这种线上线下业务的此消彼长,使商家陷入更深的经营困境——线上订单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而原本利润相对较高的堂食业务却不断萎缩。

  面对如此困境,商家实际上没有太多选择余地。正如长沙一位快餐店老板所言:“原来我们做的是传统餐饮,一个店的收入能上万。但是现在没办法,不做的话别人把生意都拿走了。”

  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使商家不得不依附于各大外卖平台,即便明知参与补贴活动可能带来亏损,也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游戏规则。这种等死与找死的两难选择,折射出当代中小商户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弱势地位和生存焦虑。

  

  从短期狂欢到长期隐患,外卖补贴大战的影响远不止于商家利润的萎缩,它正在重塑整个餐饮行业的生态格局,引发一系列深层次的连锁反应。这种由资本驱动的非理性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创造了订单量的虚假繁荣,却埋下了食品安全风险上升、市场结构失衡、消费者预期扭曲等多重隐患,威胁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大战的影响已超越商业范畴,涉及就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每一家餐饮企业背后,关乎投资人的利益,更关乎诸多员工的饭碗。当商家因持续亏损而批量倒闭时,不仅会导致就业岗位流失,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遏制外卖平台的无序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了。

  展望未来,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生态各方的协同努力。平台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健康”,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创造真实价值,而非依赖资本补贴获取虚假增长。商家应当积极适应数字化环境,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平台。消费者有必要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追求实惠的同时重视质量与安全。监管机构则应持续完善制度框架,防范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当资本狂欢落幕,商业终将回归本质。外卖行业需要的不是更华丽的补贴烟花,而是一场让饭碗端得稳、热饭吃得安心的价值重生。这条路虽然艰难,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某位从业者在深夜配送路上发的朋友圈:“送完这单可能就超时了,但看到收货人是给住院妻子买粥的大叔,突然觉得这份工作不只是跑数据。”或许,正是这种人性的温度与商业的效率的平衡,才是外卖行业最应追寻的终极价值。

上一篇:
水处理龙头的固态电池转型之路:1.1亿元竞拍硫化物资产后,上海洗霸晋升固态电解质头部玩家
下一篇:
贝壳-W:8月13日斥资399.9995万美元回购65.262万股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