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京津冀能源低碳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津召开 探索区域绿色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4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刘菲菲)8月12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天津市红桥区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中煤与京津冀中心联合主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中煤股份天津分公司、中煤天津设计公司共同承办,汇聚了众多政企学研界的重要嘉宾。

  天津市有关领导,科技部七司副司长陈宏生,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为创新中心的建设指明方向。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局长方磊,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等也出席了会议,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会议由中国中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汤保国主持,其间,中国中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吕冬姣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合作协议,为双方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1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能源消耗集中区域,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区域内对能源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升级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该地区在能源低碳领域仍面临着技术瓶颈、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亟需搭建一个高效的创新平台来整合各方力量。

  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的建设意义非凡。会议明确,该创新中心将在上级单位的悉心指导和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中国中煤拥有有效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而京津冀中心则具备先进的技术供给和高能的资源整合能力,二者的强强联合,将为能源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强大动力。

  据悉,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夯实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业务支撑功能,积极探索融通国家专项管理体系和中国中煤科技创新体系的“DNA”式双螺旋运转机制。这一机制如同生物体内的 DNA 双螺旋结构,相互交织、协同运转,既能确保国家专项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又能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同时,创新中心还将率先构建“中央财政投入+中央企业投入”的多元投入新模式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自由探索+中央企业有组织科研”的创新组织新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灵活的组织形式,激发创新活力。

  会上,中国中煤作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创新中心的建设进展、未来规划等内容。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启动设立了能源低碳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投资基金,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注入资金活水;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 2025 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申报指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向陈军院士团队立项授牌,并启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能源低碳锦标赛,旨在汇聚顶尖智慧,激发创新潜能,推动能源低碳领域的技术突破。

  会后,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以及中国中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有关展览展示,直观感受了在能源低碳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的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该创新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加速能源低碳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推动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提升区域整体的绿色竞争力。同时,通过创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还将为全国其他区域在能源低碳领域的协同创新提供可借鉴的“京津冀经验”,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重要力量。(天津市红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一篇:
中国数模龙头艾为电子2025年半年报解读:从稳健增长到价值重塑
下一篇:
朱广侠会见蜀道集团副总经理孙立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