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Momenta自研芯片落地测试,软硬一体、殊途同归
发布时间:2025-08-14

  芝能智芯出品

  Momenta自研辅助驾驶芯片成功点亮并进入实车测试阶段,这是Momenta第一次把自己的算法“安家”在自主设计的芯片平台上——这家以辅助驾驶算法起家的公司,正式迈入“算法+芯片”垂直整合的赛道。

  这条路并不容易。几年前,Momenta城市NOA软件搭配英伟达芯片,想要实现软件层面的收费并不容易。

  2021年Momenta启动的“自研芯片计划”有了明确方向——在更低的成本预算内,把足够的算力塞进车规级的功耗与体积约束中。

  首颗自研芯片进入实车验证阶段,也把Momenta推到与地平线直接比较的位置:一个是算法驱动设计芯片的新模式,一个是软硬全栈深度绑定的方式。

  

  Part 1 Momenta芯片化的背景与技术优势

  Momenta涉足芯片研发的决策源于对供应链风险与成本结构的双重考量。

  早在2020年前后,L4级自动驾驶算法在Robotaxi测试中已展现出可观性能,但外部芯片平台的价格与供货周期成为制约量产落地的瓶颈。当时芯片危机,英伟达芯片交付周期比较长,迫使车企频繁询问供应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合作推进。

  在这个背景下,Momenta成立芯片事业部,启动“自研芯片计划”,目标是打造既适配自研算法、又能将成本控制住。

  研发中是基于600万公里路测数据优化芯片架构,采用CPU+NPU+GPU异构计算模式,其中NPU部分针对BEV(鸟瞰图)算法进行了定制化优化,也在激光雷达点云处理的能效比上优于传统GPU方案。

  在工艺层面,Momenta芯片由台积电7nm FinFET工艺制造,NPU算力是直接对标Orin X 的内存带宽也设计成200GB/s这个级别,支持LPDDR5X内存,通过和算法的优化,芯片在多传感器融合任务下的平均功耗控制在35W以内。

  Momenta此次芯片化意味着其从单纯算法供应商转型为软硬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将直接影响其在与车企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并缩短算法迭代与硬件优化的协同周期。

  Part 2 地平线与Momenta的优势比较及差异化演变

  在Momenta进入芯片领域之前,地平线长期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高阶智驾芯片设计与全栈算法研发能力的第三方供应商。

  其征程系列芯片(如J6P算力达560TOPS)基于自研BPU(纳什架构),实现了对AI计算效率的深度优化,并与算法在算子级别进行适配,“软硬一体”的模式使地平线能够从底层芯片到中间层算法再到上层智驾系统(HSD高阶智驾系统)提供全链条方案,并在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上占据先发优势。

  Momenta此前依赖英伟达Orin等第三方芯片,虽在高阶城市NOA等算法方面拥有强大研发与落地能力,但在成本结构与系统级优化上受制于外部硬件生态,难以在整套方案中掌握定价主导权。随着Momenta自研芯片的推出,二者的差异化进入新阶段。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Momenta 的盈利模式以算法授权与项目合作为核心,其收入与整车厂的量产项目直接挂钩。

  过去,Momenta 的城市 NOA 方案嵌入了比亚迪、腾势等车型,但依赖英伟达 Orin-X 等外部芯片提供算力,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大规模数据训练、算法泛化和快速迭代,能够针对不同路况和场景进行高效适配。

  在依赖外部硬件的情况下,其对整套智驾系统的成本控制与软硬一体化能力有限。自研芯片的推进,Momenta 有机会改变这一局面,系统级整合能力尚需验证,其在量产后的市场表现仍存在不确定性。

  ◎地平线则采取双轨模式:一方面直接销售自研芯片及整套智驾系统,另一方面授权算法与工具链,获取服务收入。

  客户群体涵盖国内外一线车企与 Tier1 厂商,并通过合资公司深化绑定——例如与大陆集团成立大陆芯智驾,与大众成立酷睿程——实现技术、市场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软硬结合的全栈模式,使地平线能够在系统成本控制、算力优化和整车集成上占据明显优势,也具备同时服务高端与中端市场的能力。

  ●客户生态与行业角色

  ◎在客户生态上,Momenta 更偏向于作为头部车企的高阶算法供应商,主攻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借助海量真实路测数据快速迭代,之前对硬件平台的适配和成本优化主要围绕硬件平台。

  地平线则通过自研芯片、算法与工具链,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征程系列芯片已在多款量产车型中验证过稳定性,这使得其在性能、功耗和成本的平衡上有更强的议价权和推广能力。

  ◎在行业角色上,Momenta 是典型的“专业化算法供应”,而地平线是“全栈自研平台商”。前者强调算法创新与落地速度,后者强调系统集成与生态控制。

  ●技术差异与竞争优势

  ◎算法与芯片协同效率:Momenta 自研芯片采用异构计算架构,针对 BEV(Bird’s Eye View)算法优化执行效率,降低功耗,但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仍处于初期阶段。地平线则在芯片设计阶段就考虑算子匹配,通过工具链实现模型压缩、融合与优化,从而在同等算力下实现更高性能与更低功耗。

  ◎实车验证与系统可靠性:Momenta 已在江苏盐城完成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实车测试,验证了新架构的可行性。地平线的芯片则已在更大规模的量产环境中运行多年,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有更多长期数据支撑。

  ◎成本优化路径: Momenta 通过自研芯片可能拉平和地平线的成本差异,两边的成本较量会持续进行。

  小结

  Momenta的芯片能否真正落地,还要看量产验证后的成本表现与稳定性,这再次印证在中国算法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硬件。

  地平线依然在全栈模式的系统优化、生态绑定与成本控制上保持领先,Momenta则用更灵活的算法定义硬件,也是要走更低成本,软硬一体的道路。真正的赢家,也许要等下一轮成本和规模化的比拼。

  原文标题: Momenta自研芯片落地测试,软硬一体、殊途同归

上一篇:
稳守家 长传承 泰康人寿鑫享世家(庆典版)回应当代财富新诉求
下一篇:
17年品质坚守!京东家电家居815周年庆携8.15亿元补贴引爆消费热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