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第一也不能躺平 | 锂电池后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5-08-14

  PART 01 锂电后处理设备

  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程序一般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三大步骤,分别占锂电设备总投资额的44%、36%、20%。其中,后处理主要为电芯的激活、检测和品质判定,包括电芯的化成、分容、检测、分选等工序,经过后处理,电芯达到可使用状态。

  后处理直接决定电池产品的成品率和最终品质,因此电池制造商对后处理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要求非常高。

  后处理的核心工序中——

  化成指通过首次充放电激活电芯,并使负极表面生成有效的SEI膜,SEI膜决定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自放电、低温性能等关键指标;

  分容即分析容量,是对通过化成的电芯进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以测量电芯的容量、电压、电流等物理量,这些测量数据是作为判断电池一致性、合格性、等级划分等重要环节的基础数据。

  化成与分容设备统称为充放电设备,占后处理设备总投资额的70%-80%,即化成与分容设备约占锂电设备总投资额的15%左右。

  发展趋势上,节能改造与智能升级双轨并行。化成和分容设备的能耗占锂电生产整线能耗约40%,伴随全球双碳转型的推进、锂电池产能的提升,节能改造迫在眉睫,如采用串联化成分容技术、一体式结构等。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设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工厂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可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化控制、智能预警等功能,从而降低人工干预频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PART 02 市场持续增长但出现结构调整

  从下游应用来看,锂电设备行业市场驱动因素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的需求拉动,以及锂电池技术迭代催生出设备更新需求;从地域来看,未来市场增长点主要依赖于海外市场。根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设备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2023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868.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1370.5亿元,占全球市场约73.34%。随着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的逐步饱和,整个行业将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出现下滑趋势,直到2027年才迎来逆转。而未来几年锂电设备市场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的锂电项目将迎来建设高峰,预计到2030年,海外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266.5亿元。

  根据GGII,后处理设备价值量约占锂电设备的20%,即2023年全球后处理设备市场规模约373.74亿元,国内市场约274.10亿元。按化成与分容设备约占锂电设备总投资额的15%测算,即2023年全球化成与分容设备市场规模约280.31亿元,国内市场约205.58亿元。根据中研普华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化成与分容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450亿元。

  PART 03 我国主导市场,竞争激烈不可避免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和锂电后处理设备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从全球市场来看,锂离子电池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2025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占全球市占率约38.1%。其次为比亚迪、LG新能源、三星等厂商。从区域竞争来看,中国凭借全产业链韧性居主导地位,但欧美本土化推进与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资源联盟正加速市场分化格局。

  后处理设备亦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杭可科技的后处理设备在全球的市占率约25%,其次为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星云股份、利元亨、瑞能股份等厂商。其中,先导智能覆盖锂电设备全链条,是全球锂电设备龙头。

  未来锂电设备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一方面,锂电设备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大量的装备制造企业涉足该领域,从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我国降低了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补贴,也对锂离子电池降低成本提出了要求,这种压力的持续传导,必将在锂电设备上体现出来。

  从上市企业经营表现来看,锂电设备行业毛利水平良好,在32%左右,净利率一般在12%左右,二级市场给予约40倍的PE。其中,先导智能由于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导致下游扩产停滞,营收大幅下滑,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且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达9.34亿元,导致净利率大幅下滑。星云股份转型尚未完成,储能及快充业务处于市场推广初期,导致企业亏损。

  表:上市企业经营情况

  

  END

  //小编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标题:第一也不能躺平|锂电池后处理设备

上一篇:
2025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份额出炉,小米华为漫步者居前三
下一篇:
广州电力设计院公司:深耕品质化设计 “站”起示范标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