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万宝之争”后,万科与宝能谁过的更差?
发布时间:2025-08-14

  2015年夏天,潮汕商人姚振华用保险资金疯狂买入万科股票,硬生生将一家地方企业推上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这场被称作“宝万之争”的股权大战轰动全国,最终以宝能获利400多亿退出、深圳地铁入主万科收场。

  当时谁都没想到,十年后这两个主角的命运,会走向如此不同的方向。01 宝能的“失血”困局

  就在前天,深圳罗湖区法院贴出三张新告示:宝能集团又被强制执行8.1亿元。这不过是宝能庞大债务冰山的一角。翻开法院记录,宝能名下的被执行案件多达70条,总金额突破501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地产公司的全部身家。

  昔日的“野蛮人”如今深陷泥潭。打开企业信用系统,宝能的名字旁挂满了刺眼的标签:“老赖”、“限高令”、“终本案件”。这些名词背后,是飞机高铁坐不了、高档酒店住不了的现实困境。

  更令人唏嘘的是产业版图的崩塌。当年姚振华退出万科后豪情万丈,一头扎进造车梦——收购观致汽车、入股东风标致雪铁龙,全国圈地建产业园。结果2018年观致一年就亏掉22亿,去年宝能汽车大裁员60%,生鲜项目刚铺开就撞上社区团购价格战,还没起跑就摔倒在赛道。02 万科的“输血”通道

  当宝能深陷债务沼泽时,万科虽然也步履蹒跚,却始终没停下脚步。

  今年8月初,万科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了一组关键数字:上半年新增融资249亿元,还掉公开债务164.9亿元。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信号:银行的门,依然对万科敞开着。

  这让人想起2018年秋天。当时万科在内部挂出“活下去”的横幅,同行们还在笑他们危言耸听。如今回头看,正是这份谨慎让万科保留了生机。

  更重要的是背后站着的“白衣骑士”。深圳地铁作为大股东今年连续出手输血——2月借70亿、4月给33亿、5月再掏15.52亿,利率低至2.34%,几乎是友情价。地方政府也伸出援手,协调银行“不抽贷、续贷、展期”三件套,硬是帮万科顶住了短期偿债压力。03 生死分水岭

  两家企业的生存状态,在三个维度上拉开差距:

  债务深渊VS流动活水宝能融资渠道基本枯竭,资产遭大规模冻结,501亿债务像巨石压顶;万科虽然现金短债比只有0.48(一季度账上755亿现金对应1558亿短期债),但持续获得输血,至今公开债务0违约。

  主业停滞VS服务增长宝能汽车、生鲜等新业务全面熄火,再未见经营数据披露;万科开发业务虽拖累一季度亏62.5亿,但物业、物流等经营服务收入逆势增长12.1%,冷库出租率超93%。

  信用破产VS根基尚存宝能的法律风险已传导至深业物流、钜盛华等关联方,形成连锁反应;万科虽然股价低迷,但公司治理架构完整,资产处置能力仍在——光一季度就通过大宗交易回款40.9亿元。结语

  站在2025年夏天的深圳街头回望,命运的分叉早在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笔。当姚振华用杠杆资金狂扫万科股票时,王石团队正悄悄布局物流和物业;当宝能拿着万科分红杀入造车狂潮时,郁亮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现金流比利润重要”。

  如今,宝能困在501亿债务的围城里,连8亿债券纠纷都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万科虽在行业寒冬中亏损,却还能借到249亿新钱、还掉165亿旧债。两家企业都在暴风雨中航行,但一艘船底已破进水,另一艘还在奋力划桨。

上一篇:
《大行》里昂降百度(BIDU.US)目标价至105美元 AI搜寻加快转型令广告收入受压
下一篇:
换电池比买车贵?“宁德时代们”下场寻突破,新能源后市场开启万亿蛋糕争夺战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