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烟台银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被通报,半年三罚扯出治理烂摊子
发布时间:2025-08-14

  在个人信息保护监管趋严的2025年,烟台银行旗下“市民e贷”微信小程序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主要涉及两项内容:

  1.举报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建立便捷的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

  2.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这已是该行年内第三次被监管部门点名。从基金销售违规到信贷业务失序,再到数据治理失守,这家资产规模超1600亿元的城商行正陷入“股东博弈-业务失控-合规失效”的恶性循环。

  一、股东角力下的治理困局

  作为烟台银行第一大股东,南山集团以34.83%的持股比例长期主导银行战略。这家以铝业、纺织、房地产为主业的民营资本,自2013年通过增资扩股成为实控人后,推动银行信贷资源向关联企业倾斜,形成“垒大户”的业务模式。2024年数据显示,烟台银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高达13.86%,逼近15%的监管红线,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企业。

  与此同时,烟台市政府正通过烟台财金集团逐步增持股份,计划将国有资本占比提升至51%以上。2024年11月获批的21.5亿股增资扩股方案,若顺利实施将稀释南山集团持股至20%左右。这种“国资进、民资退”的股权重构,导致董事会在战略决策上陷入拉锯——民营企业追求规模扩张带来的短期收益,国有资本则强调合规经营与风险控制,这种矛盾直接反映在“市民e贷”小程序的开发与管理上。

  二、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失控

  “市民e贷”作为烟台银行普惠金融的核心产品,自2020年推出以来已累计授信超2亿元。该产品依托公积金、征信等第三方数据构建风控模型,但在技术实现层面存在严重缺陷:用户授权界面仅设置“同意”按钮,撤回功能入口隐藏于多级菜单后,且未提供一键注销账户选项。这种“授权易、撤回难”的设计,本质上是将用户信息控制权让渡给技术系统,导致法律赋予的个人信息自决权被架空。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烟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缺乏合规前置审查机制。尽管其智能数据中枢项目曾获“数智化转型先锋企业”奖项,但技术开发团队与合规部门存在信息壁垒。据内部人士透露,“市民e贷”小程序由外包公司开发,银行仅负责需求对接,未对代码安全性进行独立审计,这为数据滥用埋下隐患。

  三、财务数据背后的风险暗流

  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烟台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7.41%至16.64亿元,但净利润仅微增4.04%至2.94亿元,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严重不匹配。净资产收益率仅3.03%,不足上市银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高负债、低收益”的经营模式,与其激进的信贷扩张策略直接相关。为维持规模增长,烟台银行通过减少拨备计提粉饰利润——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5.36%,相当于从风险准备金中“挤出”2.45亿元虚增利润。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连续三年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的8.85%降至2024年的7.92%,逼近7.5%的监管红线。

  四、监管重罚下的制度性失灵

  2024年至今,烟台银行已累计收到央行、证监局等部门的五次处罚,涉及信贷调查失职、基金销售违规、数据治理缺陷等多个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处罚对象从基层支行延伸至高管层——时任副行长张某伟、总会计师徐某文因“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追责,这种“双罚制”在银行业监管中极为罕见。

  更深层的制度性缺陷在于,烟台银行合规管理体系存在“头痛医头”的问题。例如,针对2024年11月“未按规定报送报表”的处罚,该行仅更换了总会计师,未对数据报送流程进行系统性整改,导致2025年8月再次因数据问题被通报。这种“处罚-整改-再违规”的循环,暴露出其内控机制的失效。

  五、破局之路:从资本重构到治理革新

  面对监管重压与市场质疑,烟台银行正在推进两项关键改革:一是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国有资本,计划2025年内完成21.5亿股定向增发,将国有资本占比提升至51%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二是启动数字化合规改造,计划投入3亿元升级数据治理平台,对“市民e贷”等核心系统进行全面合规性审计。

  但这些措施能否奏效仍存疑。历史数据显示,2012年该行曾因“票据案”导致多名高管被查,当时的整改措施未能阻止十年后合规问题的卷土重来。在地方金融风险化解的大背景下,烟台银行的困境折射出城商行群体的共性难题——如何在股东利益、业务扩张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当1600亿资产规模的光环下,是90.96%的资产负债率和3.03%的净资产收益率,这家银行的重生之路,或许需要比数字化转型更深刻的治理变革。

  烟台银行的连环罚单,本质上是地方金融机构在股东博弈、业务扩张与合规监管之间失衡的缩影。当“市民e贷”的技术漏洞暴露用户信息控制权的丧失,当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滑预示风险抵御能力的削弱,这家银行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更是治理结构的彻底革新。在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的新时代,任何试图以牺牲合规为代价换取规模增长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上一篇:
广州华星光电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
下一篇:
纳百川IPO惊雷:宁德依赖症下,家族企业的“三高”绝症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