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13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之一。

  

  精细化工行业概况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的总称,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精细化工产业链上游为有机化工原料和无机化工原料;中游精细化学品可分为农药、染料、涂料、颜料、试剂和高纯物质、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下游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纺织、新能源、电子制造等行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十四五”新材料产业政策展望》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1.精细化工市场规模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96万亿元,同比增长7.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9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精细化工细分市场占比

  精细化工品种繁多、附加值高。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化工新材料占比29.8%,化学药品占比26.6%,涂料占比10.3%,农药占比8.0%,染料占比2.1%,其他产品占比23.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精细化工重点产品产量

  (1)化学药品原药产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累计产量为350.4万吨,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44.5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将达到367.9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农药原药产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原药生产基地,拥有全球近70%的农药原药产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367.5万吨,同比增长37.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将达到417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染料产量

  近年来,受环保政策趋严、下游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染料行业产能有所调整,但整体仍保持稳定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染料产量约94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约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染料产量将达到99.6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精细化工应用领域占比情况

  精细化工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精细化工应用领域中,医药健康占比最大,达到27%。其次是节能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占比22.3%和1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中国精细化工百强名单

  根据“2024年度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河北诚信集团凭借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位列榜首,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二、三,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等位列前十。

  

  资料来源: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细化工行业重点企业

  1.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依托不断创新的核心技术、产业化装置及高效的运营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万华化学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未来产业五大产业集群。所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生活家居、运动休闲、汽车交通、建筑工业、电子电气、个人护理和绿色能源等。

  2025年上半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909.01亿元,同比减少6.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减少25.10%。2024年,公司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收入282.7亿元,占比15.5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和成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4年上市。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营养品、香料、高分子材料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在营养健康、日化护理、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功跻身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正朝着全球领先的功能化学品企业愿景目标迈进。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4.40亿元,同比增长20.91%,归母净利润为18.80亿元,同比增长116.18%。2024年,公司营养品收入150.5亿元,占比69.67%,香精香料收入39.16亿元,占比18.12%,新材料收入16.76亿元,占比7.7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浙江龙盛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营以染料、助剂为主的纺织用化学品业务和以间苯二胺、间苯二酚为主的中间体业务。公司通过整合龙盛与德司达在技术、品牌、渠道、产能及创新能力等领域的优势,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服务商。目前全球范围内拥有年产30万吨染料及10万吨助剂的产能规模,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年产11.95万吨中间体产能,依托生态一体化体系,构筑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环保竞争力,持续巩固中间体业务的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2.35亿元,同比下降7.21%,归母净利润为3.96亿元,同比增长100.44%。2024年,公司染料收入75.91亿元,占比47.79%,中间体收入32.82亿元,占比20.66%,助剂收入10.02亿元,占比6.31%,无机产品收入8.865亿元,占比5.5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河北诚信集团

  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0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精细化学品制造企业。公司围绕氢氰酸及其衍生物上伸下延,打造出一批以氰化钠、三聚氯氰、酯类、螯合剂等为代表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化工产品,现有一百余种产品,主要面向黄金冶炼、农药、医药、染料、香精香料、胶粘剂、日化、营养保健等行业。

  5.天赐材料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特种化学品三大业务板块。公司生产的日化材料主要有表面活性剂、硅油、水溶性聚合物、阳离子调理剂、有机硅及橡胶助剂材料等系列产品。产品应用于各类个人护理品、日常家居用品中,为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1.66%,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1.58%。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87.67%、9.2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与引导

  2024年多项政策密集发布,形成“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三维政策体系。例如,《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攻克一批关键产品,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培育5家以上世界一流企业和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具有竞争力的化工园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2.需求升级与结构调整

  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医药行业对高端医药中间体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行业对电子化学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对高品质、个性化、环保型的精细化工产品需求也在增加。

  3.研发能力提升,生产工艺改进

  企业不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提高了化学药品原药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如湖南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二期项目中与南京鼎承科技江苏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有机金属化合物项目,生产用于电子光伏行业及高档涂料行业的催化剂。先进的生产工艺不断涌现,如连续化生产技术、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生物催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例如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流技术,建成全球首套氯虫苯甲酰胺原药连续化生产装置,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潮州市人民政府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中商产业研究院与贵阳产控集团座谈交流

  

  福建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中商产业研究院老师为贵州省森林康养业务培训班学员授课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安徽省驻粤机构作“双招双引”专题培训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受邀为贵州省遵义市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题培训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受邀为福建省宁德市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专题培训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龙岩市开展“十五五”新型工业化专项规划调研工作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雄安新区等地开展京雄新质生产力廊道建设调研工作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河北与京津交界地区开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调研工作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白皮书(2025)》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湖北省产业招商图谱》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普洱市“十五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十五五”时期提升昆明服务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宜宾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新型产业智库。二十多年来,中商始终秉承“湾区基因、全球视野”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资本+资源+项目”的多维联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业咨询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报告

上一篇:
多项目传来新进展 钱江世纪城商业将进入爆发期
下一篇:
上海银行务实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Title